近日從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獲悉,隨著上海中小學校相繼迎來春季學期開學🔶,來該院心理咨詢門診咨詢學習問題和情緒問題的患兒明顯增加,有些家長也產生了開學緊張情緒。
小學三年級女生小麗(化名)最近總覺得頭暈💇🏽♀️、不願意走動、晚上睡不好,胃口也差了很多🧜🏽,但到醫院查體又沒有發現任何疾病😰。小麗的家長從網上搜索相關症狀,懷疑孩子患上了“開學恐懼症”🤸🏽。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與行為兒科主任章依文說,開學前後及學期末,有類似症狀的患兒不在少數。這是一種由於學齡兒童對學校產生恐懼和厭惡心理、對學習失去興趣🥶,並且伴有身心症狀和拒絕上學的行為。兒童和青少年是“開學恐懼症”的多發人群⚽️。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與行為兒科的心理與睡眠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廣海表示,“開學恐懼症”近年來已逐漸成為影響患兒自身、家庭、學校的一種常見情緒障礙,特別是對兒童學業、社交👊、情緒和身心發展產生巨大損害。
對“開學恐懼症”的早期識別和幹預至關重要。王廣海介紹🚴🏼♂️,患兒最常見的症狀是軀體症狀,比如頭暈、胸悶😣、肚子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手抖、尿急等。
一般來說,發生“開學恐懼症”的孩子主要有兩種情況:一類是剛剛升入小學的孩子,他們的作息時間、同伴群體、甚至飲食習慣都發生了變化,同時還要開始承受一些學習壓力,遊戲玩樂的時間變少了;另一類是初高中、特別是畢業班的學生,沉重的學習任務以及自身和家長的過高期望、渴望成功但又擔心失敗的心理都讓學生壓力巨大🟢。
王廣海指出🧑🍼,“開學恐懼症”還與個人🙅🏻♂️、家庭和學校因素有關。如孩子本身性格內向、膽小、敏感,缺乏社交技能、學業不良或存在註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等行為問題等;家長在照顧孩子時過分保護、溺愛,或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喜歡與別的孩子比較🥷🏼,以及家庭關系不和諧👱🏽、家庭暴力、家長存在人格或心理問題🧚、夫妻或親子沖突等;學校裏老師比較嚴厲,同學之間的嘲諷、矛盾等,都是引起學生恐懼開學的原因♻️。
值得註意的是↕️,有不少家長也向醫生反映出現開學焦慮情緒,而家長的緊張焦慮無形中也增加了學生的入學恐懼✏️。
為此,兒科專家支了幾招:家長要對孩子有正確的期望🦉,避免一味追求學習成績🧑🏼🚀,不要隨意打罵和譏諷孩子🚟、使孩子感到壓力巨大;要避免焦慮情緒的相互傳遞,親子之間多溝通有助緩解彼此壓力🤐;規律的作息時間和充足的睡眠對孩子從假期模式轉換到上學模式有很大幫助;發現問題後應及時⏬、主動向老師或醫師尋求幫助,不要逃避或拖延。(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