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中外大學校長共商👨‍👩‍👦:未來高校教什麽

  人工智能時代來臨了,很多工作將會被機器人所取代👨‍🎨,那麽,還要大學做什麽🚵🏼?年輕人要在大學裏學些什麽🔄?日前,在慶祝上海財經大學建校100周年系列活動上👯‍♀️,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知名大學校長匯聚一堂,共同為“面向未來的高等教育”出謀劃策。討論的一個重點是𓀚,未來大學教什麽🦏?

  “各種國際大學排名中,排名前100名的有50多個在美國⚃。許多優秀的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因為他們對在中國學習的現況不滿🤷🏼‍♂️𓀗。”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認為👩‍👧,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亟須一批靠譜的、學生瞧得上的大學,“我們有很多人口超1000萬的地級市🙆🏿‍♀️,沒有一所像樣的大學。相比澳大利亞,一共2000多萬人口,有幾十所大學可供選擇,其中還有多所世界排名靠前的學校”🧙🏻‍♀️。

  未來怎麽辦?林忠欽說🧑🏼‍🎄,交叉學科的發展或將成為未來大學競爭的高地。“我們以現有學科為基礎👌🏻,在最新的ESI湯森路透排名中,我國很多學科進入了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但幾乎沒有一所學校的交叉學科進入前1%。”在林忠欽看來🐂,這正是問題所在🧯,交叉學科的弱勢🥏,將直接導致學生創新力不足、適應時代變遷能力的弱化等問題🛼。

  “現在許多大學把人才培養放到非常弱化的地位,教材普遍落後於實際應用🧑🏿‍🦳,教師普遍從校門到校門🧣🧔,缺乏實際經驗,我們應該要吸收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到課堂教學🧑‍💼。”林忠欽說,現在大學搞科研是在“走下坡”,只要順勢走就可以了;而教學卻在“走上坡”,稍微使勁不夠就倒著滑。

  你有沒有想過🦵🏻,未來的大學是否還需要細分各個專業🦹🏻‍♀️、學科?大學生是否還是只能待在自己的專業裏從事研究性學習👮🏿‍♂️?

  日內瓦大學校長Yves Fluckiger發現🏝🛍️,大學如今正面臨著巨大的“公眾質疑”🏖,“大學所能提供的技能越來越多受到質疑👩‍🔬,大學提供的科學技術領域的專業技能已不再為公眾所認真接受🤜🏻🧑🏽‍🎤,我們怎麽辦🪀?”

  在美國,世界知名學府斯坦福大學已經推出了面向未來的新型教育模式“斯坦福2025項目”🦹🏽‍♀️。該項目賦予了所有教育者一種新的思維——不是去教授💂🏻,而是去為學生創造一種新型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

  斯坦福2025項目學製6年🕵🏿,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在自己人生中隨便某一年進入大學學習,也可以隨時離開,只要學習時長累計滿6年即可。學生不再按照專業進行劃分,而是按照“任務”“目的”進行劃分。比如,有的學生對如何設計機器人感興趣🐃,有的人想學習如何把AR技術應用到金融領域🔉,那麽以這個終極學習目的為主👨‍🏫,他選擇的所有課程都圍繞這個目的進行🍏,確保學生在畢業前達到某個目的。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樊麗明認為,未來的大學教育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個性化、長期化發展,“中國有3000多萬名大學生𓀃,而我們的大學在育人過程中‘批量化’生產較多,個性化發展卻不夠。我們註重學生近期的就業,但是我們卻很少註重學生個人的終身發展🙆🏼‍♂️。”

  她說🦴,未來的高等教育應該培養學生適應多變世界的能力。然而,世界在變化,大學教育實際上應該比世界變得更快一些💣。

  “我們一個比較保守、實在的教授預測,未來15年內有49%的工作會消失🧑🏽‍🔬。誇張一些的人認為,這一比例要達到70%。”臺灣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說𓀈👲🏿,在49%的工作都會消失的世界裏👩🏼‍🦰,大學教育早就不應該是現在這樣的學科劃分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所有各類型學科分類的單一知識⛹🏻,都不足以應付未來的需要”。

  潘維大認為🍞👆🏻,未來鼓勵學生👮🏻‍♂️、引導學生“跨領域學習”“跨學科學習”將會成為大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哪些東西符合未來需求,現在還沒有定論。但跨領域學習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18-01-22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