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湖北省委黨校振華樓內,一名醫務人員與家人通話🥷🏿。這裏被征用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集中隔離點。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嘉興/攝
2月8日🤼,武漢百步亭社區三居委會,工作人員通過電話核實社區內“四類人員”的信息和情況。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2月9日,武漢百步亭社區🏬,接到通知的誌願者司機準備開車送輕症患者去方艙醫院。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2月9日,武漢百步亭社區三居委會內♻️🧺,工作人員分裝消毒泡騰片,準備分發給社區居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2月9日,武漢百步亭社區街頭🏰🧙,一位穿著雨衣防護的居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2月9日⛹️,湖南省資興市唐洞街道工作人員在資五路值守🧜🏽♂️🫵🏿,他們已經在這裏工作了十幾天。在“主戰場”醫院之外,基層社區和鄉村成為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陳雄鷹/攝
2月5日,河南省永城市劉河鎮,工作人員到村民家中消毒。王勇/攝
2月5日,河南省永城市劉河鎮,醫護人員視頻指導村民做體溫監測➾。王勇/攝
2月5日🫀,河南省永城市劉河鎮敬老院🤵,工作人員給老人量體溫。王勇/攝
1月31日🤖✈️,湖南省資興市唐洞街道駐村幹部和村幹部在各組路口設卡🪱,勸返外來人員。陳雄鷹/攝
2月5日📷,河南省永城市劉河鎮🧍🏻,勸返點前的兩位村民🦊。王勇/攝
2月5日,湖南省資興市蓼江鎮秧田村👨🏼⚖️,村秘書袁辰崗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檢查點旁❇️。陳雄鷹/攝
2月5日,湖南省資興市唐洞街道田心村文家組的入口已封閉🏢🆓,一位老人將垃圾桶拖到遠離村口的垃圾箱。陳雄鷹/攝
2月9日,經歷數日陰雨的武漢終於放晴,百步亭社區有居民出門取菜買藥,也有人繞著花園慢跑。如果忽略人們臉上的口罩🫸🏽,一切看起來平靜得像是日歷上任意一個周日。當天,武漢市發起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收盡收的“總攻”,這個容納了十幾萬人的社區被要求在當日24時前💇🏽♀️,對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患者、親密接觸者“四類人員”采取相應收治、隔離措施。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敵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新型冠狀病毒,參與戰鬥的是每一個呼吸著的人。在“主戰場”醫院之外,基層社區和鄉村成為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參與值守或是居家隔離🦹🏽♂️,每個人都深切體會著這場戰役的緊迫性🤹🏻♀️。
河南鄉村在這場防疫戰中被賦予了“硬核”的形象:村幹部全副武裝在村口設立勸返點,大喇叭用河南方言循環播放防疫通知,甚至將豫劇選段改編成防疫“順口溜”……作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南部和湖北接壤的河南在“硬核”背後,更多的是現實的考慮。
“我們的工作就是:本村人不出村,外村人不入村。”河南省永城市劉河鎮祖樓村黨支部書記陳松說🤐。在劉河鎮敬老院,一位年近七旬的大爺每天背著藥箱給全院消毒🥷🏽,一天3次,每次將近1小時。敬老院院長和管理員每天早晚各一次為老人測體溫、登記造冊。年輕的劉河鎮訾樓村黨支部書記王上參與防疫至今🥮🚣🏽♀️,已近一個月未回家👨🏼🦰,他的孩子才8個月大。
相隔不遠的孫廠村,黨支部書記豆玉玲拿著小喇叭挨家挨戶宣傳🧡,直到嗓子沙啞。她的丈夫孫家順是孫廠村村醫🤰,負責為全村人講解疫情防控知識、為公共區域消毒。大兒子在某卡點24小時輪值🍉,二兒子在醫院發熱門診上班🆒☢️。一家四口都在抗疫一線的崗位上堅守,這個春節對他們來說格外特別。
在劉河鎮郭窪村😠,村民每天不約而同地來給值守幹部送吃的,以表謝意👨🏼🎤。郭窪村村醫李華每天電話回訪武漢返鄉戶和途經湖北的返鄉人員。在祖樓村,1月13日從長沙途經武漢返鄉的吳霞主動在家隔離14天。“現在14天過去了,俺也不會到處跑🎹,就等著疫情結束的那一天🛖,俺們再收拾行囊出去掙錢😏。”
距武漢600多公裏的資興市是湖南省的一個縣級市🙋🏻♀️,人口不到40萬。截至2月11日24時,資興市共有新冠肺炎確診4例。確診人數不多🟪,但全市仍以高度戒備來應對:1月25日至30日,對市內所有農貿市場進行休市、消毒🧑🏽🎓,重點針對活禽🦚、肉類等區域;1月29日起,全市禁止外來車輛人員進入🧓,市民從外地歸來需測量體溫;2月7日起,開始對村子和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
去年冬至前後,在未受疫情影響時🐊,資興市三都鎮辰南村還舉行了一場熱鬧的“殺豬飯”宴席𓀋👭🏼,吸引了400余名遊客和村民。這本是當地冬至到小年前的習俗,象征著勞動豐收和親朋情誼🕳。如今,村莊四處靜悄悄🤲🏼,沒什麽人員往來🟡,拜年改在電話和微信上進行。這種反差不僅是在資興,疫情之下,全國的村莊都保持著克製。
很多人開玩笑說:在家躺著也能為社會作貢獻👲🏿,這還是第一回🦸🏽。作為防疫體系的“最後一公裏”💆🏻,社區和鄉村治理面臨的任務細碎👃🏿、繁雜,需要每個人的耐心和自覺🛥。等到疫情結束時👨🏻✈️,我們期待🧑🏼🏭,摘下口罩迎接的不僅是新鮮空氣🧔🏿♀️,還有在團結抗疫中樹立的全民衛生安全意識🎭。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