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教育決定社會未來的時代👩🏿🎓。隨著全球化與後產業革命的推展,學校教育的價值與意義被重新受到審視。我國的學校教育正處於從“量”的發展時代轉向“質”的發展時代🧘🏿♂️。實現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校變革🧏♀️,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成為未來十年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課題。
刷新學校教育目標
學校變革的目標是尋求“優質”與“平等”的兼得,對這二者的追求不是對立的〽️。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校變革,其目標在於培育每一個兒童成為學習的主人公。
我國的學校教育離真正的“素質教育”即“21世紀型學習”的象征——“探究學習”與“協同學習”⏩,尚有一大段距離。傳統的應試教育是以固守學科知識的傳遞作為優先課題的。倘若把學校課程的功能單純地視為傳承文化遺產,因而把學校的課程與教學僅僅局限於傳授知識、技能本身,就會失之偏頗。知識和技能本身決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我們所應期許的,是學生習得的任何知識、技能🚲,能夠在其人生旅途中得以充分運用,並且借此促進其基礎學力與健全人格的成長。
學校教育從“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的轉型👩👦,是世界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這意味著,“知識本位”的教育邏輯應當讓位於“素養本位”的教育邏輯。所謂“核心素養”或“關鍵能力”不僅是指單純的知識、技能⇾,更是指運用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在內的種種心理和社會資源,在特定情境中應對復雜課題的一種能力。它是一個整體性概念,融匯了“知識🤴🏻、技能🏉、態度·價值·倫理”三個基本要素。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校變革📚,其所期許的“知識”不是呈現碎片化的堆積狀態💢,而是一個系統👨🦼➡️👂🏿、一種結構。它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不是聚焦理解了的知識,而是有體驗支撐的能夠運用的知識0️⃣。這種知識是能夠匯集並編碼種種見解,並能借助語言去思考🙌🏻、理解的智慧;是每個人能夠基於證據和根據📆,做出自己回答的智慧🫏;也是能夠基於反思✋🏿、拓展語言範圍☛、用於問題解決的智慧。這就是“核心素養”。一言以蔽之,學校教育的目標不在於培育優秀的“記憶者”,而在於培育出色的“思考者與探究者”。
優化學校課程結構
多年來,我國的應試教育的課程設計體現出了“重腦力輕體力”“重認知能力輕非認知能力”“重學科知識輕跨學科素養”等特征,與“核心素養”的理念格格不入🤵🏿♂️✧。我國的課程發展方略應當反其道而行之🪣🧑🧒🧒,求得三個維度的均衡發展。
求得腦力與體力均衡發展。腦科學研究表明👩👩👧:運動使牽涉思維與情感的神經傳遞物質以及神經化學物質保持平衡🧑🏼🎤,而一旦保持了這種平衡,將會改變整個人的一生。體育運動對於人們的思考方式、感悟方式乃至人生的成功十分重要。可以說💃🏿,在兒童作為學習者的發展中🔸👝,體力與腦力同等重要。運動不僅鍛造體力🏌️♀️,而且也是鍛造腦力的重要路徑。
求得認知能力與非認知能力均衡發展🦾。促進個人成功與社會進步的能力是多元的。研究表明,閱讀能力💆🏼♂️🍼、運算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認知能力”固然重要,但創造性與批判性思維、忍耐力🫄🏽、自製心🧑🏼🔬、抗逆力等“非認知能力”同樣重要🧚🏿♀️。“非認知能力”是源於個體人格成長起來的🧗🏻♂️🕐,是可教的,而且它的培育是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前提條件的🌒。研究證明,“教師與學習者之間一旦形成某種特定關系,腦內就會發生積極的變化”,“師生之間的社會交互作用有助於信賴關系的構築,融洽學習者之間的情感,促進學習者的發展”。
求得學科素養與跨學科素養均衡發展。學科學習與跨學科學習是養成“核心素養”所必需的兩種教學方式,兩者相輔相成。跨學科學習能幫助學習者在探究過程中掌握課題解決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有助於學習者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確立課題,收集、整理、分析、歸納與表達信息,幫助學習者提高社會交往能力,養成積極的社會參與心態✌🏼。在跨學科學習中👨👩👧👦,教師不預設內容教學,而是適應學習者需求設計學習活動,課題基於“想知道”“想解決”的願望而設定,因此,教師在跨學科學習中扮演著適當支援的角色。
打造有效學習課堂
學習科學所謂的“有效學習”,並非指傳統意義上的被動接受式學習,而是指教師☝🏼、學生和學習共同體其他成員在某種情境活動中建構共同理解所產生的學習,可稱為“有意義學習”或“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只有在學習者綜合思考有意義的課題時才會產生🎮。當學習者深入地探討課題,掌握重要原理與原則的關聯性時,學習者才能把自身理解的知識運用於未知情境,才能形成“深度理解”。
學習科學提示的促進“有效學習”環境設計的若幹基本原理包括:①學習者是“有效學習”環境的核心參與者;②學習的組織應當保持高度的社會性,積極地促進組織優化的協同學習;③學習是基於情感、動機、認知的動力性交互作用的影響而產生的🟰;④有效的學習環境對於學習者之間的個別差異(包括既有知識的差異)格外關註;⑤通過正確地把握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個人需求,能夠提供得以充分達成的挑戰性課題🙂↔️,追求所有學生的發展;⑥有效的學習環境伴有明確的期待,能夠展開同這種期待相應的形成性評價戰略;⑦學習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於,通過形成層級化的知識內多個基本要素而形成復雜的知識結構。如果能出色地形成這種知識網絡,將有助於知識遷移的理解能力🧑🎨。
學校變革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校變革涵蓋了如下的基本環節:核心素養—課程標準(學科素養/跨學科素養—單元設計—課時計劃與實施—學習評價👨🔧,這些環節彼此鏈接、環環相扣。學校教育的真實變革🧑🏽🦰,應當經受全新的教育觀念和實踐探索的洗禮。
(作者:鐘啟泉 系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