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3年之久,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學生心理及精神層面的健康危機📓,如何應對和化解學生心理健康危機已成為全球性問題。
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也關系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安全穩定。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的國家之一🧗🏿,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在應對疫情大流行帶來的學生心理健康危機時也面臨巨大挑戰🫳。
疫情之後美國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受到美國政府🟦🫄🏿、社會及教育系統的高度重視🗒🖼。
2021年3月,美國頒布《救援計劃法案》,為中小學提供1227億美元的緊急救濟金𓀓,其中一部分資金用於兒童精神衛生保健的宣傳、培訓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盡可能將疫情對學生和教師精神狀況的影響降到最低。2021年4月♢,美國教育部總結學校停課期間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做法👨🏽🏫,發布《新冠疫情手冊第2卷》⚅,詳細介紹了社會情感教學法和文化響應式教學法🖐🏿,指導和規劃學生重返校園後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2022年6月通過的《兩黨安全社區法案》也撥款支持以學校為基礎的心理健康服務,具體包括為各州撥款5000萬美元用於支持和擴大學校醫療健康資源(包括心理健康服務)🏙;撥款10億美元用於學校心理健康教師的培養及培訓;撥款10億美元確保學生健康和安全,包括危機幹預♕🙋♀️、自殺預防以及毒品和暴力預防等;通過醫療補助計劃🦾,開展學生心理早期篩查和定期篩查。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和人口普查局開展的2021—2022學年公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的調查顯示,96%的學校至少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面對面或遠程醫療的心理健康服務🤱🏽;34%的學校提供了心理健康篩查🧖🏽♂️,並為有特殊需求的學生量身定製了心理健康服務🚴🏻;68%的學校擁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73%的學校在疫情暴發後🔱,為教職員工提供了專門的心理健康培訓,以幫助他們及時發現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問題;27%的學校增加了社交、情感和心理健康課程🛂。然而資金不足和心理健康專業教師缺乏仍然是美國教育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一些學校達不到按師生比1∶500的標準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
一些州還出臺了專門的兒童心理健康計劃🧓🏻,如伊利諾伊州為幫助學生和家庭盡快度過因疫情帶來的心理健康危機,於2020年12月啟動了“伊利諾伊州兒童心理健康計劃(2022—2027)”𓀎,將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作為增進民眾福祉的優先事項。該計劃通過組建心理健康、預防🥪、早期識別和治療四個工作組🏊🏻♀️,協調開展工作以提高公眾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集合各方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一些州還推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全覆蓋計劃。比如,在密歇根州,即使在人口不到5000的小鎮😬,當地學校也與密歇根大學合作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為有需要的學生和家庭提供幫助🚅。
美國各級政府通過法令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程體系
回顧美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歷史,不難發現政府通過法令強製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各級課程體系,是成功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做法🤹🏿,這確保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
早在1995年,美國健康標準聯合委員會就發布了《國家健康教育標準》,並於2007年修訂該標準,使得美國學校健康教育有了全國統一的教育目標☀️。之後,美國疾病預防與控製中心基於《國家健康教育標準》對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用健康的方式表達情感🙀;積極參加有益於心理與情感健康的活動👨👩👧👧;用健康的方式預防和處理人際沖突👨🏼🦰;用健康的方式預防和處理情感的壓力與焦慮;使用自我控製與沖動控製的策略促進健康;尋求有效幫助,避免或減少不健康的想法、情緒與行為;包容與接受他人的差異性;建立並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州級政府也通過頒布法令,在現有課程體系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如2016年紐約州政府在《紐約州教育法》中增加將心理健康納入學校健康教育的內容,法案生效後要求所有公立中小學都要教授心理健康知識,並製定了《紐約州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框架》👨🏿🦳,包括自我管理、人際關系管理和資源管理三個維度🤏🏼,其中資源管理維度聚焦培養學生利用個人和社區心理健康資源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如何為自己和他人尋求幫助。一些州還依據美國《國家健康教育標準》和心理健康課程目標,製定了課程標準。如馬裏蘭州健康教育委員會製定了《全面健康教育課程標準》➙,其中包括心理與情感健康教育標準。該標準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心理與情感健康知識、技能和策略的能力🏪,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減少學生間的暴力與沖突。該課程標準設置了交流🕑、情緒、心理疾病🍕、抑郁和自殺等十個主題課程,並對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學生在學習內容和所應達到的心理健康目標等方面都有明確規定。
美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呈現專業化、規範化🕌、細致化和全員化特點
美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已有100多年歷史,已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服務體系,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服務團隊專業化。美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人員具有學歷高、專業化、分工細的特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從事學校心理教育的專業人員資格提出過明確要求,即具有教學文憑和教師資格證、5年以上教學經驗🙎♀️💻、系統修完有關心理學課程。美國正是按照這三項基本要求培養心理健康教師🍤,並專門製定了學校心理教育輔導專業人員培養標準和計劃,要求從業人員應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心理健康教師學習內容包括心理健康、兒童發展🤰🏿🏊、學校組織、學習行為和動機等,著重培養教師的心理評估👮🏻、評價與幹預等技能🧑🎄。此外🎹,還必須參加為期一年的實習🐦🔥🙆🏿♀️。美國學校心理咨詢師的入職門檻也很高🫖,不僅必須具備心理學及相關學科的博士學位🎲,還必須具有州一級的心理師註冊資格證書和定期參加培訓🚴♂️。
美國很多大學專門設置了學生健康中心,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是其主要職責。如芝加哥大學學生健康中心共有62名工作人員🔝,其中,25名專門從事咨詢和心理健康服務🐿,包括首席精神科醫生、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危機幹預顧問🤽🏼、精神科護士、健康協調員等🦴𓀎,他們絕大多數都擁有博士學位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醫師可以進行心理疾病診治🥒,並具有開處方藥的資格⚆。心理咨詢師都持有專業資格證🍲,擁有不同的專攻方向,有的擅長處理學業問題🧑🧑🧒😩,有的擅長處理人際關系🧑🏻🦱,有的擅長處理酒精依賴、藥物濫用等問題。同時,咨詢和心理健康服務團隊還是一個兼顧了不同膚色、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多元化組織👩🏻🦳,努力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提供多元化🚁👬🏼、包容性的心理健康服務🧖🏿。
二是服務流程規範化。2001年,美國新心理健康自由委員會發布了《實現承諾:改變美國的精神衛生健康》報告,提出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改進和擴大學校心理健康項目的目標🪬,對心理健康早期篩查、評估和轉介服務的常見做法進行規範🩷。目前🧜🏽,美國各州基本已製定針對各種心理危機的幹預方案。如馬薩諸塞州建立了學生心理問題識別🔐、幹預、專業幹預的三層幹預機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幹預措施👨🎓。美國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基本遵循科學識別、預防教育、實時預警✣、專業咨詢🫷🏿😽、妥善診治🫣、危機應對等流程,服務規範、成熟。在每年夏秋開學季,學校會組織新生開展入學評估,初步了解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並為其提供相應的幫助。學校還通過專門課程、專題講座、小組研討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直面心理健康問題🧑🏿🦰。
三是服務方式細致化。一些學校開通7天24小時的心理急救電話,治療師隨叫隨到🧑💻,提供緊急幫助及持續支持的建議,學生也可以直接前往健康中心尋求危機幹預顧問的幫助。許多學校專門開發健康記錄系統,學生擁有自己的賬戶👈🏼🏌🏽♂️,可以登錄系統在線預約、與臨床醫生溝通🌹、查看健康記錄等👨🏿⚖️,參加的所有心理健康服務也記錄在冊✋。學校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可能產生的心理問題都提供了相應的預防教育,甚至細化到學生的身體形象、飲食🏔、營養、睡眠等各方面。服務的細致化還體現在保護學生的就診隱私🍫,未經學生本人同意不得使用和披露學生的健康信息🌤。不願意暴露身份的學生還可以通過網頁虛擬訪問、登記預約並連接到ZOOM(手機視頻會議軟件)進行虛擬咨詢或參與精神病學相關課程。
四是服務參與全員化🚴🏿♂️🧑🏽🎄。美國的心理健康服務不僅僅是專業人士的工作職責🎱,還充分調動教職工、學生、家長和社區力量🧵,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鼓勵各方人士參與心理健康服務🫧。如芝加哥大學學生健康中心的健康協調員直接對接不同院系,負責就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院系教職工溝通聯絡。為保護學生安全專門開發的“芝大安全APP”裏有協助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功能,芝大警察局的大多數警察都接受過危機幹預培訓👇🏿,知道如何與精神異常者進行互動🖐🏿、幹預和緩和局勢。遭遇嚴重心理危機或發現精神異常時,學生可以通過“芝大安全APP”直接向警察求助或報警🧑🏼💼,相關信息也會同時發送至健康中心和各院系負責人,組建起臨時的危機處置小組🏄🏿♀️。學校還充分發揮學生誌願者作用,開展“同伴健康倡導者”項目,對有誌於參與心理健康服務的學生進行培訓,指導學生誌願者開展小組活動,進行同齡人心理互助,營造積極的心理健康氛圍。發生危機或突發性事件後,學校通常會整合學校資源,為學生及時舉辦相關講座或活動,疏導學生情緒並進行心理指導🦴。
新冠疫情帶來的心理和精神危機具有一定的長期性🙅🏼,青少年是較為脆弱的群體,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成為當務之急,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協同參與👩🏽🦲。要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加快加強心理健康課程建設,使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堅持教育與服務相結合,科學理性地看待心理問題,使學生樹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識🔕;加大投入,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團隊的專業化水平😷,不僅要提高從業人員的數量,還要加大對其培訓力度和開展繼續教育🍺;加強校內外廣泛合作🤩,學校在心理健康服務供給不足的現實面前,更應充分挖掘資源,加強多方合作⚄,共同服務於學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楊紅(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2023-3-2 第09版版名🐐:環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