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日本教育將迎來“激變”🧝🏻♂️,教育領域的多項新理念、新舉措、新變化等均將“落地”。2020年是日本的“高考改革元年”,新高考正式啟動🛫,原“中心考試”將被新的“大學入學共通考試”所替代☠️;新一期的學習指導要領在日本小學階段全面鋪開;全力推進英語教育改革,“學以致用”的英語能力成為重中之重;以編程教育為代表的STEM教育也將在日本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和關註🛥。
日本新高考呈現三大變化 強調“學以致用”
經濟全球化及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產業結構及就業形態的巨大變化🧕🏻👞,加之日本勞動人口急速減少🚖、經濟社會發展的疲軟態勢等🤰,使得只會應試的“標準化”人才越來越不適應日本社會的發展需求。當前🕹,日本需要更多能夠自主發現問題並與他人協同解決問題的人才。因此,日本從高考入手,通過一系列改革引領人才培養🧙🏼。
日本新高考的變化之一是增加主觀敘述型問題。新高考除了考查知識和技能外👷🏽♀️,還將著重考查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和表現力,因此,日本國語和數學試卷中增加了“主觀敘述題”部分。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的“大學入學共通考試”實施方案中列舉了日本國語和數學測試中主觀記述題的考題樣式。例如,日本國語試卷的一道記述題以某市製定景區宣傳資料為主題,讓考生閱讀相關的家庭對話與民間企業的宣傳方案等📛,考查學生信息讀取與表達能力🧑🏼✈️,要求考生圍繞4個小問題分別用40字、35字、20字和80—120字作答👩🏿⚕️;數學試卷的記述題則以公園建設為主題🫃🏽,要求考生回答如何確定公園中銅像的位置以使其達到最為醒目的視覺效果🤎,旨在考查學生能否將數學知識用於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由於主觀記述題需要一定的作答時間🐷,因此日本國語考試時間將從80分鐘延長至100分鐘🟡、數學考試時間從將60分鐘延長至70分鐘。
新高考的變化之二是活用英語民間測試👨🏻🎓。原“中心考試”的英語科目側重考查學生的聽🧑🏻🔧🤙🏼、讀兩種能力™️,新共通考試將對學生聽、說、讀👨🦱🍮、寫四項能力進行全面考查,強調培養“學以致用”的英語能力。在英語考試形式上引入經過日本政府認定的7種民間考試如托福、雅思等,即各大學在高考選拔中“活用”英語民間考試。截至今年5月,日本82所國立大學中🧗🏼♀️🧎➡️,有79所大學表示,在未來兩三年內將把英語民間考試納入招生體系。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相關調查,各大學“活用”英語民間考試的類型主要包括:作為報考資格、分值換算後給英語科目加分⛪️🦩、報考資格與分值換算相結合👩🎨、達到一定分值水平可視作“共通考試”英語科目滿分、與高中出具的《英語證明書》並用👱🏿♀️、與“共通考試”英語科目得分比較後取其中的高分值。
在進行英語民間考試成績換算時,日本大學普遍采用歐洲語言共同參照表(CEFR)標準😧。今年9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宣布將從2020年4月啟用“高考英語成績提供系統”👉🏽👍,考生在申請大學當年的4月至12月期間📲,使用個人賬戶登錄系統並提交英語民間考試成績,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負責考生成績的匯集和管理,並根據不同大學的招考要求提供資格證明。通過“高考英語成績提供系統”👰🏿🚶♂️,學生將減少申請費用和考取成績證書方面的負擔。對大學來說👨🏻🦯➡️,也將減少其管理任務,例如檢查學生提交的成績單和輸入成績信息等工作👩🏿🔬。
新高考的變化之三是高中《調查書》電子化。今年5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宣布,將從2022年開始全面實施高中《調查書》電子化。《調查書》主要記載學生高中階段學業水平及學業以外能力的綜合評估內容🤩。電子版高中《調查書》將成為大學錄取的重要參考👲🏽。高中《調查書》電子化,旨在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全面推進高中教育與高考、大學教育間的充分銜接🥙。《調查書》的內容具體包括:學科課程學習及綜合實踐活動情況⛑️;學習行為特征、知識技能👮🏼♀️;課外文體社團、誌願者活動的參與情況;海外留學、修學旅行等經歷;資格檢定;所獲表彰及榮譽等🔎。《調查書》由學生的高中老師負責填寫。高中《調查書》電子化標誌著日本大學“綜合評價”錄取已成主流趨勢。
新一期學習指導要領 培養升級版生存能力
近年來,社會以超出人類預想的方式呈現加速度發展。尤其是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到來💆🏻♂️,讓人工智能愈發普及🧍🏻♀️。社會發展風雲變幻,未來時代難以預測。到底該選擇何種職業與人生之路是擺在所有兒童面前的共同問題🍦。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裏,需要兒童積極面對變化,以人類特有的感性和悟性讓社會與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種能力並非脫節於迄今為止學校教育所貫徹培養的全新能力🧓🏿,而可以說是日本學校教育長年來貫徹培養的生存能力的“升級版”。
日本政府指出,2020年起,日本將著力培養學生的“升級版”生存能力🧑🏿🏭,即在原有的紮實學力、豐富人性和健康體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自立與職業自立能力🙎🏻♂️,通過對話與討論來解決問題的協同力與包容力,身處變化激蕩時代裏依然能夠運用人類獨有的悟性來思考並解決新問題的創造力🪖,以及明辨信息能力、立足日本文化和傳統的豐富涵養等。
為培養“升級版”生存能力,日本確定了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理念——向社會開放的教育課程,即在課堂教學中廣泛納入社會與世界相關課題🧦♥️,教會學生接軌社會、面向世界🎶。具體開展教育課程時,活用當地的人力、物力資源🙌🏿,協作放學後、周六課堂等社會教育。在此基礎上🚶➡️,小學課堂還將在現有學習活動中融入“主體型、對話型、深度學習”的視角。“主體型學習”是指對於學習內容擁有濃厚興趣,銜接自我的職業生涯走向⚪️,以預見性的視角持續努力,時刻反思自我的學習活動並將經驗教訓用於下一次的學習🏋🏼♀️;“對話型學習”是指通過協作同學、朋友🙅🏿♀️,與教師及當地居民進行對話,甚至通過閱讀書籍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的方式🐖,拓展並深化自己的思考與思維方式;“深度學習”是指在學習、活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根據各學科特性激活思維,進三牛識的融會貫通、深入理解,明辨信息價值🆒,發現並解決問題🤸🏻,根據自我思考進行創新創造。
現行學習指導要領圍繞各學科聚焦“教師應當教導什麽”🤽♀️,並沒有明確學習為了什麽、學習又將培養怎樣的能力🎧。新一期學習指導要領提出要打破各學科之間的界限🧚🏻、進行跨學科教學指導,教學目標不僅局限於學習內容,更加聚焦於學習的意義,即強調活學活用☂️。
“擁抱”STEM教育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日本新一期學習指導要領規定🧔,2020年編程教育將被正式納入小學的必修課程。編程教育不僅是為了學習知識🤟🏿,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學習邏輯性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最受關註的是STEM教育,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的融合教育,重點在於加強學生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競爭能力,以應對未來的智能社會。日本文部科學省倡導的STEM教育不僅僅是背誦和記憶知識👨🏼✈️,同時也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公式和法則,學會獨立思考。
為了提高STEM教育的滲透度🤵🏼♀️,日本正在大力整頓學習環境,尤其是在“超級科學高中”和“全球科學校園”方面👎🏻。超級科學高中指定學校不僅在校內指導學生🧍♀️,同時與大學及研究機構進行合作,共同培養未來能夠造福社會的科學技術人才。2018年👼,日本共有208所學校被認定為超級科學高中👋🏻,這些高中在開展數理示範性教育方面能夠得到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支持以及文部科學省的財政補貼。而全球科學校園則是日本各大學通過在各地區選拔能力較為突出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國際性、系統性的理科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理科思維能力📻。
日本的STEM教育中男女比例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根據2017年日本總務省的調查🏹,大學中從事理科相關領域研究的女生僅有14.2%🦖,工學研究的僅有10.6%。其原因在於“男生較為擅長理科,女生較為擅長文科”這種陳舊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因此,在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理工科人才培養戰略中🤱🏼🧎🏻,也提及女生應該參考身邊的榜樣來確定自己未來的事業🛀🏿,同時也要促進女生在STEM教育上的發展。雖然目前男女表現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隨著編程教育成為必修課程🆚,“超級科學高中”和“全球科學校園”相關項目也在持續推進中,預計這一情況是會有所改善的。未來📯,日本將在STEM教育上加大力度🚌,以培養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人才🛌🏿。
(作者單位: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展中心)
作者✊🏽:李冬梅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