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喲嗨,嗨喲哈,高裏提,低裏撒☠️,一夯一夯往瓷裏砸……”歡快悠揚的歌聲從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室傳來,即將參加2023年市級職業技能大賽非遺表演賽項的12名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在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黃嘯生指導下集訓🧑🏽🚒。
借助音樂教學,黃嘯生將民樂民歌和非遺“打夯歌”“頂碗舞”等技藝技能引進校園。近年來,張掖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緊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持續深化普職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讓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賦能鼓勁。
建強實訓專業🦻🏼,培養能工巧匠
“配置營養液的水質偏軟為佳🗾,重金屬元素不能超標……”培黎職業學院教師袁玉濤站在一片生長茂盛的芹菜旁✨,身邊圍著10多名神情專註的學生。
這是無土栽培技術實訓課程的現場。放眼望去,大棚裏水培區📐、土培區🖖🏿、育苗區井然有序,種植了辣椒、西葫蘆👨🏭、草莓等。“這都是學生自己種的。”袁玉濤說⏏️。
走進張掖市職教中心臻技樓一樓的數控加工實訓中心,機聲隆隆🙏🏿,一派繁忙,30余臺設備正在高速運轉,學生們在進行數控加工實操🐙。
2020年🧑🏿,張掖投資新建培黎職業學院、張掖市職教中心🔈。目前,張掖市職教中心已建成實訓樓3幢、專業實訓室86個、實訓工位2152個,開設了18個專業。3年來,培黎職業學院開設現代農業、大數據等16個專業,建成5大類38個現代化實訓室👩🏻🦼➡️。
張掖是農業大市,現代農業技術人才需求旺盛。據統計✵,張掖市職業院校85%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針對涉農職業教育學生招不來、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等問題,張掖加強涉農專業建設❌,建成設施農業生產技術🙍🏽♀️、現代農藝技術等5個農林牧漁類專業,7所中職學校建成13大類36個專業,創建省級骨幹專業7個,形成了以先進製造、文化旅遊⛸👨🔧、汽車維修、循環農業為主的四大專業集群🧕,建立起了契合鄉村產業發展新需求的專業體系。
開展精準培訓,激活人才引擎
初冬時節,在高臺縣職業中專實訓中心,教室裏電光四射⚉、飯菜飄香🏔𓀎,焊接、烹調技能培訓正在火熱進行。
培訓教師邊操作邊講解🫰🏻,為學員們手把手傳授技術。“利用冬閑時節掌握一門手藝🧍🏻,以後我們出門打工也更好找工作了🧍🏻♂️。”參訓學員們紛紛表示。
高臺縣職業中專利用師資設備優勢✷,積極承擔職業技能培訓,涉及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保育員👨🦲、焊工等多個工種📰。
近年來,聚焦甘肅省十大生態產業和張掖市重點產業💇🏻🚡、重大項目用工需求⏏️,張掖市各職業院校面向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免費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
同時,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發揮自身優勢🤹🏿♂️,結合鄉村發展的多種新業態、農牧技術推廣應用和農村實用技術等🕢,年均培訓2.5萬人次,培養了大批鄉土人才🤦🏼,推動職業教育與現代農業、生態旅遊等產業深度融合🏇💂🏼。
聚焦惠農科研,助力產業提升
“從培養皿中快速取出馬鈴薯脫毒種薯苗,用剪刀精準將株苗頭、頸分離💇,再迅速裝入另外一個培養皿中。”這是培黎職業學院鄉村振興創新研究院與甘肅天潤薯業共建的馬鈴薯脫毒種薯創新研究中心☎️💂🏿♀️,正在開展培訓的一個場景✨。
2022年🕷,培黎職業學院成立鄉村振興創新研究院,開展“三農”領域理論研究與智庫服務,大力培養鄉村振興人才,緊密服務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需求🧙♀️。
學院通過校企合作模式🙁,以馬鈴薯種薯創新研究中心、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和專業教師團隊為依托,不斷強化校企雙方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生產微型薯83萬粒📲,有力提升了馬鈴薯原種生產效益和區域內馬鈴薯良種覆蓋率❓,直接經濟效益達25萬元。
近年來🌽,張掖探索科教融匯🤴🏻⛹🏼♂️,鼓勵高職院校聯合地方🌋、行業、骨幹企業共建技術技能創新平臺、技術轉移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培養多樣化人才奠定了基礎。
“以現代農業技術、種子生產與經營等現有專業為重點打造智慧農業專業群👩🏿⚕️,源源不斷培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涉農人才🌍,讓職業教育成為助推張掖市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引擎。”張掖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殷大斌說🧑🏻🎤。
作者:鄭芃生 王思敏(中國教育報)
文章來源:學習強國/技能提升2023-01-03(轉載時圖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