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進程加速、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信息化和智能化社會到來的情況下🦾,我們依靠什麽來支持發展?答案在於持續地投資於人,尤其是投資兒童發展。”12月18日📨,《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7》在京正式發布🪭,項目負責人——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盧邁說🐩,“我們今天培養的兒童將成為2050年建設現代化強國的主力軍,因此需要提早規劃🐥、提早布局🌊。”
《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7》的主題是“反貧困與兒童早期發展”。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組織撰寫的首份大型兒童發展報告🫴🏿,也是國內目前比較權威的關於兒童早期發展研究的匯總,具有很高的學術性和政策價值。
兒童早期是大腦和能力形成的關鍵期
是什麽決定了大腦的發育?目前主流的研究認為,基因和環境兩個因素同等重要,對兒童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基因猶如一臺“動力機器”🪩,而環境則是控製這臺機器的“開關”和“調節器”。正是豐富的早期經驗👳♀️,改變了兒童的基因表達⛱、塑造了兒童的能力和發展。
《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認為,充足的營養和積極的兒童早期養育會促進大腦和能力的發展🤾🏼♂️。充足的營養、正確和積極的刺激、關愛♕⚉、安全感等因素協同作用,就能積極影響神經通路的行程和結合🛅😲,從而使大腦得到正常發育,幫助兒童釋放所有潛能👸🏽。
投資兒童早期發展是回報率最高的社會投資
兒童發展投入越早,成本越低,回報越高。全球多個幹預項目跟蹤研究顯示🔫,兒童早期發展階段,每投入1美元🛶,將獲得4.1-9.2美元的回報。在國家競爭力日益取決於人力資本累計的今天🔉,兒童早期發展應該成為國家反貧困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0年,上海市的學生首次參加經合組織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在75個項目參加國(地區)中取得了高分🔃。在參加測評的上海學生中👨🏼🎤🚣♀️,受過1年或者1年以上學前教育的學生分數比沒受過學前教育的學生高60分以上,即高出10%🥳。
“兒童所處的環境和早期的學習經歷會決定他一生的發展軌跡🫶,以及他的學習能力🏮、行為🖤、健康狀況,並最終決定他的生產力👃🏻💆🏻。”盧邁說🤰🏼🔂。
諾貝爾獎獲得者郝克曼很清楚地說明,早期學習比後來的學習更有效😯,如果等孩子上了幼兒園或者小學之後再進行幹預可能已經太晚了6️⃣。而且早期教育帶來的收益也遠比後期的補救性培訓更多。
改善貧困地區學前教育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經過過去3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高人類發展水平國家🤳🏼。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自身及下一代能過上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由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兒童發展還面臨著一系列重大挑戰。不充分主要表現在在學前教育和0-3歲的兒童早期養育還是短板⚖️。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城鄉地區之間還存在著極大的兒童發展水平差異。處於貧困農村最底層20%的兒童由於家庭貧困、撫養人教育水平低、公共服務不完善而缺乏適當的營養🆕、必要的養育和教育機會🤦🏻,陷入多維貧困,無法充分享受發展成果。
“集中連片14個地區有4000萬貧困兒童🙎🏽♀️,其中有2000萬留守貧困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留守加上父母的支持不夠,很多都是跨代養育,學前教育的機會比較缺乏🧀,面臨很多挑戰⚪️。”《報告》的主報告作者之一、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說。
針對學前教育,《報告》指出,我國學前教育普及目前剩下農村貧困兒童入園的“硬骨頭”🤵🏿🫡,由於當前幼兒園“不入村”,很多貧困農村地區幼兒難以實現就近入園🤵🏽♂️。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占比仍然較低,增加了家庭負擔👨🏼🏭。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程度不高✸,區域差異顯著。學前教育發展的長效經費投入保障機製有待建立🤢💃。教師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報告》分析🤵🏿,造成貧困地區兒童學前教育發展障礙的原因,主要是:體製機製方面,財政投入不足。硬件方面,幼兒園建設和運行是地方財政的不小開支🌳🧦。軟件方面🏎,教師隊伍製約了學期教育的發展空間。幼兒園布局方面🤩,投入大、普及慢🫠,難以解決貧困農民家庭子女的入園問題🧜🏼♂️。
《報告》建議,豐富學前教育的供給模式🔚,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推進村級“幼教點”的建設,扶持“流動幼兒園”的發展。調整投入力度,調整經費投入重點。多渠道拓展學前教育師資來源,創新幼教誌願者管理體系和用人機製,探索“對口支援”服務模式🌄,推廣“支教實習”政策,設置學前教育“特崗教師”。進一步推進民族地區的雙語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建議🚺,以後各個地區都應該編製兒童發展指數,省😽、市、縣級,用發展指數來衡量地方政府的政績🚽,如果發展指數低於平均水平,可以追查地方政府在兒童發展方面究竟做了哪些貢獻🤸🏽。李實也建議,兒童發展指數應該包括🧑🤝🧑:兒童的營養和健康相關的指標👩🏻🦯。兒童受教育機會以及受教育的質量🌙。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兒童的溝通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幾個方面🦹🏿♀️🦯。
投資兒童早期發展從根本上消除貧困代際傳遞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也對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未來資金投入做了測算,年度財政投入大概需要503億元,約占2016年GDP的0.07%👩🏿🏫。“這個投入對於當前政府的公共財政支出是可以承擔的😞,也是可以持續的,對於2000萬0-6歲的貧困地區兒童,更是值得的。”盧邁說🚵🏽♂️。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也很贊成加大對貧困地區兒童的投入:“我們每年是不是能夠拿出千分之一的GDP🙋🏿♂️,這樣一算將近700—800億元的份額,也可能900億元,甚至1000億元,專門用於貧困地區的兒童早期發展?因為我們貧困地區非常需要。”
“201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提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上述目標,投資兒童發展尤其是重視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問題並進行積極的投資和政策幹預,是從根本上消除貧困的代際傳遞,縮小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實現反貧困和共同富裕目標及中國現代化的重要戰略舉措。”盧邁說👩🌾。
為縮小城鄉和區域之間兒童發展的鴻溝,從起點上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確保一個孩子都不落下🧑🏿🔬,從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共同富裕的既定目標,《報告》明確提出“陽光起點”的反貧困與兒童早期發展戰略。內容包括建立全程幹預、全面保障的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體系。加大對貧困地區兒童的營養健康📈💂🏿、養育和學前教育方面的綜合投入,確保兒童早期發展項目能覆蓋到所有兒童👩🏼🦳、母親及其他看護者🌾👆🏼。積極實施孕婦營養包項目🌅、母乳餵養項目、嬰幼兒營養包項目、幼兒園營養午餐計劃⚒。建立家訪型為主的貧困農村早期養育體系。開展山村幼兒園計劃,建立可及、普惠和有質量的貧困地區學前教育體系👨🏿🎨。完善政府直接提供服務和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相結合的機製🧥,倡導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家庭和媒體積極參與貧困地區兒童發展事業🧑🏿🔬。加強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的研究和政策評估。
“我們的願景是😞🙇🏼♂️:2020年,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兒童整體發展水平基本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發展差距顯著縮小;2030年,建成普惠和有質量的兒童早期發展體系,每個兒童都能享有一個‘陽光起點’👩🏽🔬🟠,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盧邁說🧑🏻🚀。
據悉,為更好地開展兒童早期發展研究,並加強國際交流對話👨💼🫃,在此次發布會上,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北京師範大學還宣布聯合成立人的發展經濟學研究中心。此中心的啟動🏋🏿♀️,也標誌著國內有關人的發展經濟學研究探索進入一個裏程碑的階段🤾🏽♀️👄。(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