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老百姓對教育的新期待核心是質量和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永恒主題和首要任務🤛🏽,是全球教育政策的共同價值取向👩🎤,是國際社會倡導的共同教育目標,是維護全人類共同核心利益和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招。提高教育質量,有必要廓清相關主體的行動邏輯。
政府——
發揮保障主體作用
政府是教育質量的保障主體💅🏿,需要樹立科學教育質量觀,確定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優先項目🐦⬛,健全科學教育評價製度🍯,綜合運用法律、政策、規劃、財政撥款📕、標準、信息服務和必要的行政措施,為學校自主辦學提供保障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發展新理念的指導下,全面系統可持續的教育質量觀正在形成:既不能以教育發展替代教育質量,也不能以教育投入替代教育質量🧒,更不能以局部亮點替代整體質量。既不能用包裝偽裝質量👫🏻,也不能為短期效應犧牲長期質量⏫,更不能以怠政🐄、庸政和懶政的態度漠視教育質量。全面系統可持續的教育質量觀,既要著眼提高示範性學校的教育質量👴🏼✊🏽,也要提高所有學校的教育質量,重點是提高薄弱學校的教育質量;既要提高發達地區的教育質量🙇♂️,也要提高全國所有地區的教育質量,重點是提高中西部農村貧困地區的教育質量;既要為所有人提供更多優質教育資源☝🏼,也要讓每個學生接受適切的教育,重點是為弱勢群體提供教育扶貧👨🏼🎓。
提高教育質量需要深刻剖析教育病理,還原教育立德樹人的核心價值🥙📡,根據輕重緩急精選優先項目。優先順序影響著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決定著學習者能否從教育中真正受益。對於教育質量而言,第一要素是教師隊伍的質量🚴🏿♀️,其次是學校管理水平,再其次是基礎設施😣。要把主要精力和重點資源用於提高教師職業吸引力,促進校長和教師專業化發展𓀔🏋🏼,增加學校辦學自主權,落實教育家辦學與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以及減少對學校過多幹預,破除影響教育質量的體製機製性障礙等核心問題🤹🏼♀️。
科學的教育評價製度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不能讓教育行政化將學校異化為行政衍生機構👨🏼🏭,也不能讓學校公司化將學校異化為商業性公司𓀂。要樹立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的質量文化🧬🈷️,完善國家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建立完整、有效、規範的質量監控製度。雖然這些年綠色評價已經成為教育質量評價的風向標,但唯分數論、片面強調升學率的傾向在部分地區依然比較突出🤴🏽。為此,政府可以試行學校發展檔案袋製度,綜合學校發展重要指標,包括學生考試成績、教師發展狀況🧻、學校管理水平等,持續收集學校發展大數據🍍,對學校教育質量進行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增值性評價⛹🏻♀️。
學校——
發揮責任主體作用
學校是教育質量的責任主體,學校的中心工作是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有效支持。學校需要從封閉轉向開放❎,從重教轉向重學👨🏼🦰,從標準化轉向個性化,實施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這個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和終身學習時代,以傳授間接經驗見長的學校教育,應更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單靠書本知識和應試技巧難以形成對學生有吸引力、有高價值的影響。學校只是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學習者的個體性🛌🏿、終身性、全民性教育需求,不可能全部在學校得到滿足,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才是真正的人生大課堂🌅,更多的學習發生在社會活動和工作實踐當中🙋🏻♀️。學校必須面向外部世界開門辦學,充分利用校內校外👩⚖️𓀇、國內國外不同場域為學生增長才幹;積極發揮學校教育的樞紐作用🔓,推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機融合🚮,營造良好家校2️⃣、社會關系和共同育人氛圍;創設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生活情境👨🏽🍳🤶🏽,定期開展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參觀體驗🏌️、專題調查、研學旅行和社會公益活動🎐;統籌本土文化資源⏭、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構建豐富多彩的立體課程體系🏌🏿♀️。
學校教育的優勢應是擁有一批專職的專業化教師隊伍📈。教師不僅要具有所授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應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高超的人際智力,經歷多崗位歷練且充分社會化🅱️。只有這樣🧜,才更有能力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學生人際智能,增強學生堅韌不拔和屢敗屢戰的意誌力🏯。
多樣性中的統一性是教育質量的本質屬性,但不能以統一性和標準化取代多樣性和特色化。學生千姿百態✍🏻、學校特色鮮明𓀇,才能構成豐富多彩的教育生態🐇。學校的中心工作是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必要支持的,學生群體擁有不同的家庭經濟文化背景🍞,若以統一課程、統一教材、統一標準⏳、統一進度的工業化辦學思維,則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學校必須研究每位學生學習生活方式、習慣🤽、智力、愛好👺、情緒、意誌等個性特征,為學生提供寬松、寬容、自主、自在的學習環境🏺,以豐富多彩的課程和形式多樣的教學幫助他們成就人格🤲🏽🤾🏼。
學生——
發揮行動主體作用
學生是教育質量的行動主體,是教育質量的直接體驗者和最終受益人🎅🏿🚴🏿♀️。學生需要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並全面理解學習內涵,從分數競爭轉向共同成長。
作為學習者的學生,應從他控走向自控,發現並保持自己的興趣⚉,做學習的真正主人:在博聞廣識、審思明辨的基礎上學會選擇🛍️,確定專業、職業和人生發展方向💁🏻;充分利用直接經驗的優勢🟤,積極尋找機會在做中學😢,在實踐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把知識內化為能力;把終身學習作為首選的生活方式,不僅做知識的消費者和傳播者🥢,更要做知識的探索者和創造者🧑🏿🦳。
學習改變自我,也改變世界。文憑學歷更多時候只是生活的裝飾品,而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考試分數遠不等於學生綜合素質,單靠考試分數無法應對人生進退起伏。學習的目的不是淘汰他人成就自己🥾,而是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因此,團隊精神、小組學習及合作性學習更值得提倡。學生的情緒智力發展,主要是通過與他人自由相處中獲得發展和傳承的🤨。所以,改變學習方式,可以提升自由的思想🕵️♀️🛼、勇敢的精神和敏銳的洞察力,認識自身和他人情緒,懂得自我激勵,更能夠與他人和諧共處🧑🏿。(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