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空間,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定位的兩個重要維度🍋🟩。從時空維度分析,我國謀劃2030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教育現代化作為我國現代化的先行奠基工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保證,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伴隨國家一系列重大戰略的實施以及國家教育現代化不斷向縱深發展,迫切需要謀劃面向2030年的教育現代化,充分發揮教育現代化在深化我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的作用,為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重要支撐。在第一個百年🚵🏽,將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作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重要內容;在第二個百年😯,將2030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作為重要節點,確保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奠定基礎。
時間節點🧓🏼: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是歷史發展之必然
2030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現代化的歷史證明,國家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基礎是教育的現代化。優先發展教育、超前發展教育,提升人力資源整體水平,是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國家現代化建設戰略布局中🏊🏽♀️,教育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戰略性的作用。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50年🤤,我國要達到世界中等發達水平,整體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這兩個百年目標,必須超前布局教育發展👨🏼🎤,為國家基本現代化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支撐。2020年教育總體發展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既是我國教育邁向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時間節點目標,也是我國教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內在要求🤸🏿♀️。到2030年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是2030年我國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標誌🆕。這意味著教育比國家整體提前一代人實現現代化,這將使2050年40歲左右的社會中堅力量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我國勞動力整體素質大大提升⚱️🍈。
2030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加快😮💨,創新已經成為大國競爭的製高點,人才作為戰略性創新資源的爭奪日益激烈。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段確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只有全面提升我國人力資源素質與能力,特別是創造力,培養集聚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始終站在科技進步最前沿,才能抓住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的歷史性機遇,實現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為此必須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提高我國教育綜合實力,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支撐。
2030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是抓住“人口機會窗口”期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要求。國際上一般把人口撫養系數低於50%稱為“人口機會窗口”期🐿,2030年前我國仍處於“人口機會窗口”開啟的期間🤱🏿,一方面,人口年齡結構所形成的較為富裕的勞動力資源😺🦹🏻♂️,為我國經濟擴展與成長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在短期內不會構成經濟增長的勞動力資源短缺瓶頸👩🏻🏫🤛🏿;另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水平相對較低,有利於穩步增加個人和社會的財富與積累,有助於擴大經濟剩余👩💻,促進社會和個人積累水平的提高,這將為經濟增長提供較為充裕的物質資本。為此,2030年前,必須抓住“人口機會窗口”期🧝♂️🧗🏻,開發人力資源,加快教育發展🫲,在創造性地提升我國人力資源開發和教育發展水平的同時🤜🏿☝🏿,實現國家綜合實力與國際競爭力的全面提升,確保人力資源這一具有比較優勢的戰略性“第一資源”成為我國發展的主要動力,確保把我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
數據測算💹🧁:我國教育發展之目標
從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基礎來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教育發展道路,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2001年,我國教育和人力資源發展綜合指數僅相當於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67%,2014年相當於其平均水平的90%🏚,差距大大縮小🕞㊗️。
首先,從我國教育發展目標的國際比較來看,到2020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將達到85%,比目前世界各國平均水平高出40個百分點左右,也將超過目前高收入國家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位於發達國家中等偏上的位置♻️🧑🏼🤝🧑🏼。預計未來15年,高收入國家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增加的幅度將比較小👋🏼。如屆時我國2030年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5%⛄️,將超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到2020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90%,與2014年世界各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水平相比,比世界各國平均水平高出近25個百分點🏄🏽♀️,高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略低於美國和韓國的發展水平,低於德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位於發達國家偏下行列。2030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從業人員學歷水平將從以初中畢業為主提高到以高中畢業為主,能更好地滿足我國提升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需要⛩。
到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50%,比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出近10個百分點。發達國家中毛入學率較低的加拿大為56.00%𓀀✌🏽、德國為65.47%、法國為64.39%、意大利為63.46%✵、日本為62.41%。相較於這些國家,我們仍有差距🛻。到203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0%,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將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綜合推算我國人力資源發展水平🧴,到202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將接近11年,與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相當。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5%,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接近2億。預計到203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40%🧜🏻♂️,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達到2.7億🫱👈;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現在的10年提高到接近11年,為以後的繼續提升奠定重要基礎;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將達到12年,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接近2010年美國的水平,美國人均受教育年限已達到13.27年💁🏿♂️。
其次,從各地區教育現代化發展態勢來看,區域發展呈現新的良好態勢。對於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分不同區域來看,我國東部和發達地區核心指標或大部分指標能夠達到、接近甚至超過目前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中✌🏿、西部及欠發達地區預期可以達到目前中上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在部分條件不利地區,特別困難和條件極為特殊的地區預期可以實現比較大的進步幅度👨❤️👨。這將為2030年國家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堅實基礎。
空間謀劃:各地區一盤棋
需要指出的是,2030年我國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關鍵是各地區形成一盤棋🐦⬛。由於我國人口多、區域廣、發展不平衡🎟,各地區教育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因而在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發展任務不同,只有各地區立足實際,把握優勢⛅️、差異,統籌發展🫶🏻,才能保證全國教育現代化目標的實現🤸🏽。作為國家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主體🏤,各地要通過體現現代化先進理念的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充分發揮核心指標在引導各地區到2030年實現各自發展目標的積極作用,找到各自的短板與不足🏃♂️,提出改進的方向與路徑,加快教育發展🫰🏻、深化教育改革,為實現教育現代化2030年發展目標創設新的發展環境和機製。
另外,2030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需要按照分步實施🦣、分階段逐步推進策略,統籌協調近期現實重大關切和遠期目標🤚🏼。前五年即2020年之前⛹🏼♀️,重點完善國家教育現代化宏觀科學管理的能力和機製建設,重點解決補短板、保基本的問題,全面完成教育規劃綱要已經確定、但目前還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以及未達成的目標與任務;後面十年即2021年至2030年,則通過加快創新改革,實現調結構和提質量的新探索、新突破,加快人力資源強國建設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步伐,實現教育服務及引領能力的新提升🧖🏼。
(作者:李偉濤,單位👨⚕️: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