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已來臨⏺。今年被稱為“新高考元年”——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啟動上海👷🏼♀️、浙江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兩地改革後的首批高中畢業生將參加高考🏊🏿♂️💎。兩地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成為全國高考改革風向標。
自1977年恢復高考製度以來,高考命題、招生製度一直不斷調整,“新高考”被認為是力度最大的一輪高考改革,有哪些突破?哪些經驗可以推廣和復製?
焦點1:一考定終身是否被打破?
2014年發布的意見指出,當前招考製度下🕵🏻♀️🤾🏿,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新高考”之下🙋🏼♂️,學生的高考成績由“兩依據一參考”構成:“兩依據”指統考和學業水平考試🎲;“一參考”即綜合素質評價🤪。
今年浙江考生迎來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語數外3科統考,外語可考兩次,自選3科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計入總成績😕,學業水平考試可一年兩考。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的省區市◼️,也大多采用這一模式。
擁有多次考試機會讓考生輕裝上陣👲🏼。浙江考生小新說,他3門選考課程分別為物理✅、化學和地理。高二時已經都考了一遍,成績還不錯。高三時又考了一次物理和地理🎳,心態比第一次放松很多。考生小王的選考課程是歷史☪️、化學、政治。他說,高二時三門考試成績都很不錯,有一門滿分。高三再考🔐,只是想試試能不能做得更好。
焦點2:學生選擇性是否增加?
上海🛁、浙江兩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傳統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據興趣和特長,從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任選3科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
根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數據,浙江省選擇傳統理科的學生由60%下降到17%🙇🏻,選擇傳統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更多學生交叉選擇三門選考科目。
記者采訪發現🧮,越是學科傾向明顯或越早進行職業規劃的學生,就能越好地運用選擇權。反之🧶,如果學生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在選擇考試科目時則容易困擾。比如,高考報名前,還有部分學生要求更改選考科目🥥,有的甚至已經多次修改🧡💪🏼。
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教師楊春林說🏋🏽,從教近20年,他發現有的學生掌握知識能力表現優秀🧑🏽🦰,但對未來職業、人生卻沒有起碼的思考和規劃🙎🏽♂️。新的錄取方式,倒逼考生和家長提早關註這些問題。為此👩🏿🌾,學校已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學生進行指導💆🏼。
要真正滿足學生的選擇權🧫,還必須在教學上進行相應改革。從上海🧝🏻♂️、浙江的情況來看,雖然有些學校在教學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難🫳🏼,但選課製🦊、走班教學、分層教學、分組學習已成為新常態🚣♂️🈴。
上海市格致中學今年有8個班級300多名學生參加高考,教研室主任何剛告訴記者,高一一結束🕹,除了語數外在原來的行政班級上課外,學生們就進入了走班製適應期。學校根據不同科目組合設立了十余個走班班級👩🏿🦰,並根據學生需求定時調整,開辟特定的走班教室,門口貼有課表。學校還特設了副班主任👨🏫,加強對負責走班教學教師的聯絡溝通✍🏿。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學校難免出現了某類教師短缺🧜🏼♂️、某類教師過剩的問題👨🏻💻。經過不斷摸索🏋️👨🏻🦲,滬浙探索出教師“跨級”“跨校”走班🍩,以及大走班👵🏻、中走班和小走班的分層教學模式。
焦點3:錄取模式有何變化💣😌?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鐘秉林說♕,“新高考”改革的兩個基本價值取向,是尊重學生選擇權和擴大高校招生錄取自主權✊。改革的最終方向,是實現高校和考生之間的雙向選擇𓀚。
浙江的“新高考”方案,采用“專業+學校”的錄取模式,普通類高考考生可填報80個專業平行誌願🧙🏻♂️🧔🏽♂️。今年上海本科批次的誌願填報及投檔的基本單位由“院校”改變為“院校專業組”。高校根據各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形成若幹個“院校專業組”,一個“院校專業組”包括數量不等的專業🧏♀️。因此,本科普通批次誌願填報數量🕍,由往年的最多可以填報10個“院校”誌願,改為最多可以填報24個“院校專業組”誌願。
復旦大學校長助理、招辦主任丁光宏說,如果一個學生全面發展👐🏻、對多個專業有興趣🙍🏼♀️,就會期待高校能提供整體教育資源,那麽,他可以按照“甲校+A專業”“甲校+B專業”的方式填報,增加考入該校的幾率;如果一個學生已經想好了專業和職業發展方向,更傾向於專業主導誌願,他就可以按照“甲校+A專業”“乙校+A專業”的方式填報👩🏽💻,增加考入某專業的幾率。
杭州師範大學校長杜衛說👨🏼🎨,在新方案中,誌願填報時專業優先,同一專業生源的競爭將成為高校面臨的挑戰👩👩👦👦。現在各高校專業的雷同度很高,比如🚴🏻♂️,幾乎所有高校都在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水平參差不齊。今後🛺,一些學校的專業如果沒有突出優勢,將逐步被淘汰,這對高校的學科均衡發展是有利的🦶。
焦點4:招生取向發生哪些變化👩?
在很多高校教師看來✫🎏,“新高考”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高校招生將參考學生在高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
上海紐約大學中方招辦主任周鴻說,對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而言,除了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外,誌向、抱負、興趣、素養等個性化因素更為重要🫠。縱觀世界一流大學的招生🤽🏻♂️,基本上都堅持一個理念:既要求學生有優異的學業成績,又要求學生在社團活動、科技創新、體育競賽等綜合素質方面有出色表現👰。
杭州高級中學校長尚可說,這種招生取向已經撬動了中學育人模式的重構。高考改革釋放出的多元化招生信號🥕,已經倒逼中學關註學生的基本素養🦋,如社團表現、學術創新和體育競技等𓀄。
也有一些高校招生老師認為,引入綜合素質評價的方向是對的,但如果不搞量化考試,應如何評價學生,目前中學和高校還在摸索階段。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