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家到學校走路要1個半小時,但是我很喜歡現在的學校,學校上課不是以老師講為主🙅🏽,而是讓我們研究。”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張程鄉中心小學六年級2班的馬春蘭說🫕。
13歲的馬春蘭所在的固原市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集中連片特殊貧困地區😾。境內地貌復雜、溝壑縱橫,是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從銀川市到馬春蘭所在的隆德縣即使全程走高速路也要五六個小時。
隨著國家扶貧政策的深入👄,“精準扶貧”已經成為扶貧的主要路徑,而“教育扶貧”能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對當地的教育扶貧進行了采訪。在幾天的采訪中記者發現,寧夏正在探索構建教育扶貧的立體框架,實現了8個目標🌓:普及水平全面提升🪁🧷,薄弱學校全部達標,困難學生全程資助,均衡發展全數實現🛹,職業教育全力助推,特殊群體全部覆蓋🐯,智力幫扶全線跟進,貧困地區教師全員培訓。
“寧夏已經逐步形成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教育精準扶貧寧夏模式。”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黨組書記房全忠說👩🏽🎓。
孩子不僅有學上還能天天吃上“熱乎飯”
13歲的馬蓮紅也在隆德縣張程鄉中心小學上學。
馬蓮紅家裏是貧困戶。家裏人口較多,她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和兩個弟弟🕐。由於媽媽身體不太好🫵🏽,馬蓮紅的姐姐只上到小學五年級,哥哥上到初三畢業就沒再繼續求學。
“不讓一個孩子因為貧困而輟學”,這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的承諾🙏🏼。據了解,寧夏回族自治區深入實施“三免一補”政策🧑🏼🤝🧑🏼,完善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2013年🫸🏽,在西部地區率先免除中等職業學校全日製在校生學費🛫🌊,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無縫隙的學生資助政策鏈🧛🏻♂️。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隆德縣了解到🕉,隆德縣專門建立了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雲信息數據庫,準確掌握建檔立卡學生信息,與縣扶貧辦銜接🥲,為該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建立資助明細冊💅🏻,並為貧困村村委會提供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明細表🥈,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有一張卡。
這樣,所有貧困學生的情況不僅政府明了,老百姓也“心中有數”,國家和自治區的所有資助政策就可以精準地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據了解,2016年隆德縣學前教育實行“一助一免一補”(一助★,每人每年1000元的資助;一免✯,免課本費;一補👈🏻,每天4.6元生活補助),收到資助人數達1241人;義務教育階段享受“三免”政策的學生達16922人🎂;高中階段共發放助學金360萬元,惠及學生1800人;免學費94.88萬元,惠及學生1186人;957名建檔立卡學生全覆蓋。
有學上了,還要有飯吃。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固原市原州區甘溝小學看到👩🏽🍼,同學們正在食堂吃營養午餐🥠⚫️,飯盒裏盛滿熱乎乎的米飯🤾🏼♀️、牛肉還有蔬菜。
“甘溝小學最早參與試點了營養早餐工程,之後又試點了免費午餐工程和營養改善計劃。我們主要通過做好‘兩個加法’,努力提高學生營養水平👨🏿🔧。在膳食標準上👆🏽,‘中央加地方’把膳食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天5.6元😼,確保吃得好📃。其中早餐一個雞蛋0.6元,午餐是5元🪮👌🏽,比國家4元高出1.6元,超出部分和地方試點資金全部由自治區承擔。在供餐內容上,‘早餐加午餐’保證營養足。現在,孩子們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好了,營養也均衡了。”原州區教育局營養辦主任楊永強介紹說。
據了解,寧夏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建立了教師陪餐機製,2015年將膳食標準從每生每天4.6元提高到5.6元📁,“超出部分和地方試點資金全部由自治區承擔,每年需1.2億元;受益學生為25.6萬人,其中國家試點16.1萬人,地方試點9.5萬人➔。”寧夏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李秋玲說。
“象牙塔”不再是山村孩子遙不可及的夢
傍晚👩🏼🦰🖤,18歲的高三學生白雪花坐在位於銀川市的六盤山高級中學的校園內🏐,認真地背書、復習🙆🏻♂️。白雪花來自寧夏南部山區的西吉縣。能到自治區級的示範高中上學曾經是很多南部貧困山區孩子遙不可及的夢想。
為了讓更多山裏娃接受更好的教育,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於2003年創建了六盤山高級中學,並面向寧夏南部山區招生🧑🏿⚕️,招收學生全部免費入學,政府給每位農村戶口學生每年補助1000元生活費。除了政府補助之外,學校還通過愛心企業、愛心人士捐資助學👩🏿🏭,創建了資助班,每年資助金額達1000余萬元👩🏿🦱,受助學生達80%以上❤️,特別優秀、特別貧困學生每年可獲得3000~5500元的獎助學金👩🦳。
六盤山中學校長金存鈺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介紹🤞🏿🧛,六盤山中學現有教學班108個,教職工442名,在校學生6000名。建校14年來📯🥧,六盤山高中在寧夏南部山區九縣區和川區移民吊莊共招收初中畢業生22100名,2006年至2016年有11屆畢業生中有8607名學生走進重點大學,有36名學生考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按照我現在的成績☠️,我最想考復旦大學🚣🏽♀️。”白雪花說。
政府專門給山村孩子辦了高中,讓“象牙塔”不再是山村孩子遙不可及的夢想。
就業扶貧讓山區孩子徹底脫貧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願意或都能考上高中👆,也不是每一個考上高中的孩子都能進入大學。
“我畢業以後就準備找工作了,這樣可以貼補家用,我家裏還有4個妹妹😴🚣。”杜凱娟是隆德縣職業中學學前教育專業高二年級的學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學習剪紙。給他們授課的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生貴,“學好了剪紙不僅能對將來的幼教工作有幫助🥑,而且還能成為一項生存技能🧛🏿♀️→。”杜凱娟說👷🏽♀️。
寧夏回族自治區將初中畢業沒有升入高中、高中畢業沒有被大學錄取的學生全部納入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力圖通過就業扶貧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徹底脫貧💃。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得起學”✍🏼,寧夏回族自治區在2013年以省為單位在西部率先實現了中等職業教育全免費每生每年2000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六盤山連片扶貧開發區學生享受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補助👩🏼⚕️,2016年開始💂🏼,固原市轄區學生實施“三免一補”🧔🏽♀️🙇🏼:免學費、免住宿費👃🏻、書本費並增加生活補助500元🕙,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擴大到山區九縣和其他地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