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上獲悉🤗,受教育部基礎二司委托◀️,北京師範大學課題組會同國內多所高校近百名專家,歷時3年集中攻關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已基本形成,目前以課題組名義對外發布並廣泛聽取意見。
課題負責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林崇德介紹說,近年來,素質教育取得顯著成效,但也存在課程教材的系統性、適宜性不強,高校、中小學課程目標有機銜接不夠、部分學科內容交叉重復🚴🏻👨👩👧👧,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等具體問題。同時,黨的教育方針從宏觀層面規定了教育的培養目標,世界各國都在思考21世紀的學生應具備哪些核心素養才能成功適應未來社會這一前瞻性戰略問題。在此背景下,北京師範大學會同國內多所高校近百名專家🦷⚡️,在總體設計、統籌謀劃的基礎上,綜合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國際比較研究、教育政策研究🌾、傳統文化分析、現行課標分析💘、實證調查研究,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後,最終形成研究成果。
課題組提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
自媒體“京城教育圈”解讀👩🏽🏭:
征求意見稿共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等9大素養、25個基本要點。此次發布的核心素養則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18個基本要點,從總體數量上來說減少了3大素養,基本要點也減少了7個。
六大核心素養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總體框架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基本內涵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並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澱👨🏽🦰、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
5.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6.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主要表現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6大素養18個要點具體的主要內涵和重點到底包括哪些呢🈺?
文化基礎——人文底蘊
1、人文積澱
重點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2、人文情懷
重點是✍️👨🏼✈️: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3🏘、審美情趣
重點是🦿: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
文化基礎——科學精神
1、理性思維
重點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2、批判質疑
重點是: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
3、勇於探究
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
自主發展——學會學習
1、樂學善學
重點是: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
2、勤於反思
重點是: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於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識
重點是🔐: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絡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自主發展——健康生活
1🚣♀️、珍愛生命
重點是: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點是: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製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點是: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社會參與——責任擔當
1、社會責任
重點是👱♀️: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誌願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並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
2、國家認同
重點是: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鬥的信念和行動。
3、國際理解
重點是: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註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社會參與——實踐創新
1、勞動意識
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2🍓、問題解決重點是🐝: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製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3⛹🏽、技術運用
重點是: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系,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願;具有工程思維⛹🏽♀️,能將創意和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新聞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