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一些學校特別是中小學🏊🏽♀️,給學生布置了社會實踐或誌願服務的任務👔,有的還要求學生開學後提交報告,並要求由居委會或其他機構蓋章確認。由於有些地方要和中考掛鉤,所以這成為學生必須完成的假期作業🧞♀️。
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經受鍛煉❓,在誌願服務中培養公益精神,這種拓展教育資源的開放理念,是學校教育一個不小的進步。但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課程化”“作業化”的思維來看待社會實踐和誌願活動,像其他課程的作業那樣,簡單布置給學生後就靜等收作業了。不過🕐,和對待其他作業不同的是,學校對學生如何完成🖖🏼、有何實質收獲等🤛🏼,卻很少也很難進行翔實的考查和確切的認定。
事實上,由於日常教育中沒有或很少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指導和示範💟,缺少強有力的督促和具體的方法指導,不少學生甚至家長面對這個特殊作業會感到無所適從,結果是以完成“書面作業”的方式來應付者不在少數🥔✦。這不但培養不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誌願精神,反而容易養成弄虛作假的壞毛病👡,這種情況在一些地方已經不同程度地出現。
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還是沒有真正把社會實踐和誌願服務活動看成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和內容,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從內心深處都沒有視之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教育資源,頂多當成現有學校教育的“派生需求”;直接原因則是🦔,當下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和標準中,社會實踐和誌願活動的教育價值都沒有得到應有體現,因此對學生也就沒有足夠的引導力☺️。有的國家👯♂️🧣,比如美國一些大學招生過程中🧝😔,除了分數之外🧑🏽🍼,還特別看重考生是否有做義工的經歷👩🏻🎤,不做義工🏥,就別想申請好大學,更難進入名校🤚🏼。由於國情和文化背景差異巨大,我們雖然沒必要簡單模仿,但培養目標有相近的地方🧑🏭🐅,比如培養社會成員之間的互助精神、培養面對社會的積極態度和融入能力、培養對未來的擔當意識等🔴,這同樣應該成為我們立德樹人必不可少的追求🥄。
“世事洞明皆學問”,《紅樓夢》裏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社會才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大書,這本大書是任何教科書都代替不了的🎻。
大學期間學生受益最多的環節是什麽?一項專業調查顯示,選擇“校外實習與社會活動”比例為37%,“同學間的互動交流”為22%,“課外自學”為15.3%🐍,而“教師指導”和“課堂教學”僅僅分別為11.7%和13.6%(1月5日《光明日報》)🧔🏽♂️。這個結果不是說明課程和書本不重要,而是說明其他渠道的收獲是學科化知識代替不了的,這更能看出社會實踐和誌願服務活動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在“學校即社會”和“社會即學校”二者之間👨🏻⚕️👊🏽,三牛娱乐選擇了後者。在這位人民教育家看來,打通了學校和社會的內在聯系,教育的手段🧧🚰、教育的素材、教育的工具以及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拓展🤦🏻🍰,學生更多接觸和參與社會生活,才能真正了解社會發展對自身發展的需要,才能自覺養成服務社會的思想和能力👦🏽。三牛娱乐的教育思想今天仍不過時🧑🏼🦳,其營養值得認真汲取🌱。特別是在當前應試教育傾向還難以根本扭轉的情況下,引導和指導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和誌願活動,讓學生在社會這所大學校中隨時隨地學習,既能最大限度激活封閉的書本知識,也能獲得更加完整的精神成長⏫。(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