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你最操心什麽事兒?”
“最擔心住在土平房的孩子👩⚖️,他們從家裏捎上一周的菜,吃不好,也睡不好🤸🏽♂️,大通鋪。”羅曉晴🧙🏿♀️,50歲上下🐬,青海貴德縣河陰寄宿校校長。
“現在呢?”
“想都不敢想的熱水器也有了。”
“今後呢?”
“東部流行的這教學模式、那教學模式,到底哪個適合我們西部農村的學校。”
這是一個普通教育人過去5年經歷的變遷👨🏿🦲。2016年,“十三五”開局之年,教育人的勁兒要擰到哪裏?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路標在哪裏?老百姓居家過日子都有謀劃,下一個5年,教育的“日子”要怎麽過?
下一個5年,要抓住哪些關鍵點
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就要打七寸🧍。如果要為今後5年教育改革發展拎出幾個關鍵詞,會是哪些?
“製定全國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必須準確把握黨中央確定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說。張力多次參與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重要文件的調研起草工作🍐。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
“中央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把教育部分的重點擺在了共享發展的位置,但是我們看到,其他四大發展理念也離不開教育,所以,謀劃未來教育改革發展👏🏽,必須以五大發展理念來統領。”張力進一步解釋說,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創新發展中⇒,高校要努力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作出重要貢獻😢;在協調發展中,包括區域協調、城鄉協調、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協調、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等四大協調🔂,各級各類教育都應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綠色發展中⏮,無論是生態文明建設還是全民環境意識的樹立,教育系統都責無旁貸;在開放發展中,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經濟開放的新格局🍻🐀,都對人力資源深度開發及相關教育合作提出更多要求🤸🏿♂️;在共享發展中👨👩👧🧹,強調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線,專門對教育改革發展進行了新的重大部署。
“如果要為‘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拎出幾個關鍵詞,我的體會是:以提高質量為主線,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加強法治為保障。”張力說👩🏿🏭。
有一條脈絡越來越清晰👩🏼💼,也是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到五中全會確定的教育改革發展思路:用多樣化教育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
張力從這一條脈絡整理出“十三五”時期的六大任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促進公平永遠在路上,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鎖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繼續教育融合發展將成為新常態🙇🏻,建立人才成長立交橋;高等教育當務之急是定位定向,不同類型的高校在各自領域辦出特色;教育信息化依托現有系統👨👧👦,成立成人高校聯盟、開放大學聯盟、中外合作辦學聯盟等,形成學習者學分互認轉換的製度🏋🏿♂️,暢通終身學習通道;教育管理體製和辦學體製改革不斷推向新境界↗️。
在張力看來,“十二五”期間,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教育改革▶️,取得不少新的進展😳,但與中央關於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要求相比🙇🏽,可能還有相當的距離👻,“十三五”仍將處於教育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
外部改革將為教育事業註入活力
居家過日子,有遠景規劃,也要有近期規劃,教育事業也一樣🧈🙏🏻。未來5年,除了要實施“十三五”規劃5️⃣,還存在與教育規劃綱要的銜接問題。
“與‘十二五’相比,‘十三五’將是教育規劃綱要深化實施階段🖕🏿𓀎,當前教育外部環境發生許多新的變化🐣,比如,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提出,允許社會力量和資本進入教育領域,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法治政府的基本定位,是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這些舉措都比教育規劃綱要前進了一大步,必將為教育註入新的活力🛶。”
張力舉例說,對企業特別是外資企業實施的“正面清單”“負面清單”製度,正在引入到政府與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關系之中🧑🦳,這是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客觀需要,等到所有政府清單列好後𓀅,已核準的學校特別是高校章程也要滾動修訂。因為不管是基於《高教法》規定🧭,還是教育規劃綱要要求,現有大學章程大都是在尚未建立健全清單製度的前提下確定的🐅,以後需要對照清單調整章程的內容。
“全面依法行政的製度配套到位的話🤏🏻,教育管理體製和辦學體製改革以及現代學校製度建設都將面臨新的格局🍝,大家都很期待👃。”張力說👨。
未來的改革發展是個遞進過程🦛🚴🏿♀️,對過去5年的教育改革發展,張力評價為:量化指標達成率普遍很好,定性舉措有些還不到位❎。這就意味著過去5年沉澱的一些問題依然是“十三五”時期的難點🖱。他舉例說,欠發達地區教育是短板🕒,尤其是在中央建檔立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的大背景下🪙,貧困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短板還要努力來補;學前教育毛入園率超額完成“十二五”目標,但是剩下的30%要花更大力氣🏄🏼♂️;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尚未走出新路👊🏼;職業教育缺乏足夠吸引力🦺;高等教育在毛入學率提高的同時,存在培養質量是否得到社會認可的問題等。
未來要面臨哪些挑戰
“系統外的工作太多🙅♀️,上面行政單位幹個啥✊,學校就要幹個啥,我一天都在外面開會⛹🏽♂️💛,啥時候讓我集中精力抓教學👩🏼🎨🪠?”羅曉晴不是沒有煩惱🦵🏽,他去很多發達地區學習的結論是📎,自己學校的老師跟人家相比🦸♀️,水準還是不行。
這是一校之長的苦惱🔇,對於整個教育事業來說🥿,未來又會有哪些挑戰呢🚴🏿♀️?
“撿最大個兒的來說,一邊是教育的普及程度在提高,一邊是學校培養方式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明顯差距。”張力認為,除了高校畢業生存在結構性就業問題,職業教育也存在培養的人才能否適應各類崗位需求的問題。學校的人才培養,如果沒有行業企業的深度參與,僅靠課堂講授遠遠不夠,還需進一步挖掘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潛力。
過日子,總會盤算一下口袋裏的錢🎇。未來5年,教育的錢袋子會是什麽狀況🏖?張力提醒,隨著全球經濟下滑💭,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經濟下行壓力不容低估🌴。經濟下行意味著財政收入減少,財政收入減少💃🏼,意味著財政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將受到影響🦶🏻。實際上,從2012年開始,全國公共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已在下滑👩🏿🚀,2012年16.1%,2013年15.27%,2014年14.87%。
“經濟下行是需要統籌應對的,未來能否穩定公共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將是很大的挑戰。”張力說。另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面臨存量改革的問題🧙🏼,這涉及現有公辦學校老師的身份屬性。“當然🦡,我們希望振動幅度盡可能地小👨🏽🦱。”張力表示🏃🏻♀️➡️。
在未來5年,會不會形成一些未預計到的、新的熱點難點?張力認為,可能會存在一些中央熱下面冷的熱點難點🙆♂️,也可能存在下面熱而宏觀政策沒有條件照顧到的問題👮🏼♀️,要看問題是局部還是個別👧🏼,同時要看社會影響。比如👨👩👧👧,校園欺淩事件,歐美國家20多年前就作為重要問題來研究對策,當時並沒有太多困擾我們🛂,但是現在國內出現多起,社會反響大,也要及時考量。
張力提醒👩🦯,隨著反腐倡廉🤛🏼、反對“四風”的深入🙍🏻🩼,有些幹部懶政怠政情緒也值得註意®️,似乎幹得多犯錯多,幹得少犯錯少,不幹就不犯錯了,因此,對於教育改革🏄🏻♀️👩👧👧,一方面,要克服胡亂改的傾向📏;另一方面🤶🏼,有些地方還存在不願改、不會改、不敢改的現象。如何避免這幾方面問題,讓黨和國家大政方針一層層、不扭曲地落實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職場教育,任務實在艱巨。(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