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文教新聞
  

青海因地製宜推動教育改革發展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育的脈絡📻🙃,青海教育當下正經歷著一場興利除弊的大改革。

  改革是發展的需要,也是發展的動力🤴🏻,更得切中自身的要害。“不僅要讓孩子有學上,更要讓孩子上好學”,“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些喊了多少年的教育理念,恰恰是青海人對教育最現實🧈、最質樸的理解👇🏿。正是基於這樣的理解🧗,教育規劃綱要頒布5周年以來🙌,青海教育改革的根系在高原之巔紮得最深🦹🏼,改革的花朵也開得格外美艷——

  最美最牢的建築是校舍

  貴德縣是躺在黃河臂彎裏的一個小縣城,半農半牧的地域特色,讓這裏的學校教育大多是寄宿製。

  走進貴德縣河陰寄宿學校🤱🐞,嶄新的教學樓、寬敞的食堂、建成不久的雷鋒廣場,讓整個校園處處透著清爽🈵、精致。教師葛海紅說:“我是這個學校每一個變化的最好見證人🏡。”葛海紅在這個學校已經工作了15個年頭。2001年她剛調來時🙅🏻‍♀️👩‍🦼,全校才27名老師、3個教學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以前上個廁所都要腳上套個塑料袋👩🏿‍🌾,否則一腳泥巴根本看不到鞋的樣子。現在學校條件越變越好了🛌🏽,學生數也直線上升🧑‍✈️,目前在校生1372人👦🏻。

  “從2008年至今,縣上僅教育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就將近5億元🧑🏽‍✈️。”該縣教育局局長程士峻說。

  寄宿製學校的建設翻天覆地⏩,結合義務教育工程、全面改薄工程、藏區項目等國家資金的支持,青海在過去5年裏,優化學校布局調整,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成效尤其顯著。

  海南州是青海省第一個嘗試教育布局調整的地區。這裏平均海拔3000多米👩🏿‍🔧,山大溝深,人口居住分散,學校像小星星一樣散落在溝溝岔岔裏,三人校、五人校分散了師資力量👨‍🚒,占去了有限資源👩🏻‍🦼‍➡️,教學質量難以保證𓀎。從2008年起,海南州花3年時間🤴🏽🧜🏿,分兩期對全州中小學進行了布局大調整🤚🤩,把原先過於分散的學校,按照“村辦學前、鄉鎮辦小學、縣辦初中🏄🏿‍♂️、州辦高中和職校”的原則進行合理調整,使全州的教育實現了集中化、規模化辦學🙎🏼👩🏻‍🦼‍➡️。

  “針對以往中小學布點多🐥、規模小、效益低🧑🏼‍🏫🏒、成本高的問題,我們用整整一年時間進行調研🧑🏻‍🍼,深入分析製約教育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後🚙,率先從中小學布局上‘開刀’🪭,一竿子插到底🚶🏻‍♀️‍➡️,先把掣肘教育均衡和公平的東西裁減掉。”一說起教育改革💇‍♂️,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副局長李雲如數家珍。

  辦學規模擴大了🧏🏿📎,很多老師有了大施拳腳的舞臺,孩子們公平地接受到了優質的教育。這一舉動深得民心,“很多牧民根據自家的條件,自願帶著錢物🍨,為幼兒園、小學提供補貼,就希望能夠幫到學校和教師。”李雲感慨道。

  從幾十年前的帳篷學校🧎🏻‍♂️、馬背學校✊🏿🫰🏼、教師走班送教,到現在的規模化規範化辦學🚶🏻‍♀️‍➡️🫸、寄宿製辦學🧟‍♀️🪶、多層級辦學,海南教育著實經受了貧困地區農牧區教育的各種歷練。現如今👰🏻‍♂️,陣痛過後🤵🏼‍♂️,位於農牧交鄰之地的海南州已孕育出共和縣中學🔳、貴德縣河陰寄宿製學校、海南州第一高中等一大批在全省都能叫得響的學校🧎‍♀️‍➡️。

  在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第二民族中學,頗具民族特色的一幢幢教學樓成了裝點尖紮縣城的美景🐙。尖紮縣教育局局長更登多傑指著學校在建的實驗樓和風雨操場對記者說,這是藏區項目,另一側是已建好的高中部教學樓🏂。這樓建成後,生均使用面積達到19平方米。這裏每座樓的情況🛃,包括面積、資金💆🏻‍♂️、用途等🤏🏼,更登多傑都爛熟於心🦷,因為這幾年他親身經歷了一系列國家支援項目,目睹了教育改頭換面的每一個過程🧚‍♂️。學校高中部教學原址是一棟老的教學樓👦🏻,“你猜猜以前這樓除了上課🤽🏽‍♂️,還用來做什麽🆓?”更登多傑問記者🍀。

  “白天用來上課,晚上用來睡覺!”他自答。

  ……

  那些曾經的困窘,如今一去不復返。對此🪄,青海省教育廳專職督學鐘澤海向記者介紹🌗⛹🏻‍♀️,5年來,青海在教育基本建設項目上累計投入近190億元,是“十一五”教育項目投入總量的4.5倍,其中近80%投向農村牧區。4000多個項目、近80萬平方米的校舍建設面積,都是通過中小學布局調整暨校安工程👽、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標準化幼兒園及學校建設、薄弱學校改造等一系列重點工程得以實施的,“2014年我們又實施了‘全面改薄’項目💚。資金需求總量是73.5億元🈶🏌🏿‍♀️,目前已累計落實資金20多億元,消除D級危房20多萬平方米,改擴建校舍近100萬平方米;全省幼兒園達到1300多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統計顯示,眼下的青海🗑,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互聯網接入學校比例等均有大幅增長🤛🏽,16項教育資源指標穩居西部前列👢,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創新精神建設教師隊伍

  一個縣幼兒園的教師能有多少人?

  “70所幼兒園,正式編製的老師只有16個。”共和縣教育局副局長卻巴東主說出這個數字,還是讓記者感到驚訝。卻巴東主解釋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共和縣所在的海南州進行布局大調整後,中小學由原來的372所調減到66所。調整之前,村裏的幼兒園都是附設學前班,幼兒園老師由小學老師兼任。調整後,依附的小學不存在了,學前老師的缺口就出現了📤。

  該怎麽辦?編製不可能一下子滿足這麽大缺口。

  共和縣遇到的問題在青海也不是個案。在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新的困難總會浮現出來🛁,必須用創新精神去解決。青海製定了《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項目實施辦法》,從2015年7月起,各地可根據學前教育實際,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擴大學前教師補充渠道。購買主體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承接主體包括了公辦園和證照齊備🧢、條件達標的民辦園等。

  據卻巴東主介紹🙌🏽,包括共和縣的海南州三縣是政府購買服務的試點縣⛹🏿‍♀️。今年由共和縣財政購買了147名學前教育老師名額✋🏽,扣除“三金”後,每個月1800元🧗🏿‍♀️,在這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學前教育教師隊伍不穩定的難題。

  不僅如此,青海還在教師入口方面👌🏿,發揚創新精神。據青海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寧棟介紹,為了吸引優秀的人才到基層任教,青海在實施國家免費師範生政策的同時,還做出了一項創舉:青海省教育廳🏓、人社廳🚵🏽‍♂️、財政部門出臺《青海省師範類畢業生農牧區基層學校任教學費獎補暫行辦法》,對通過省級招聘和特崗計劃到農牧區鄉及鄉以下學校任教🏵,且與任教單位簽訂8年以上服務協議的全日製普通高等師範院校師範類專業專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實行學費全額獎補👨‍👩‍👦。2014年有103名畢業生簽訂服務合同到基層學校任教,獎補學費107.6萬元。

  對青海的教師隊伍建設來說,鄉村教師尤其是農牧區教師隊伍的建設是重中之重。記者所走訪的貴德縣、共和縣🧑‍🔬🐯、尖紮縣🤑👰🏿‍♂️,從硬件設施來說,已經跟西寧相差無幾,甚至有的地方超過了西寧。“比如說,班班通💅,西寧早幾年還是交互式白板💇‍♂️,而牧區學校都是觸摸式電視了🖕🏻。”李雲說,最大的差異是教師水平和質量🦄,均衡教師資源將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難題。

  寧棟表示,青海省在編製、生活補貼🙍、職稱改革上大力度向鄉村教師傾斜🍚。比如,在職稱改革上,可以優先推薦申報職稱。省裏規定,在鄉及以下學校任教教師📄,只要任教達到一定年限就可申報高級職稱;城鎮學校教師有鄉以下學校任教(支教)一年以上經歷者🌞,同等條件下可優先推薦申報職稱🗳。

  在教師培訓上,青海很善於“借智引智”。貴德縣河陰寄宿製學校教師馬曉莉,最近參加了西部教師出國短期培訓項目,很快要到英國雷丁大學研修,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她本來是四川大學生物系畢業生🛍,通過後期培養,轉崗成為英語教師,很快成長為優秀的業務骨幹,目前正在攻讀青海師範大學英語系研究生。青海省利用與江蘇等6個經濟發達省份對口支援的機會🫲🏽,把老師們送出去充電。同時✡️,通過“國培”和“省培”項目,采取集中培訓、跟崗研修🚎🫒、遠程培訓、送教下鄉等培訓方式,提高鄉村教師業務素質。據統計,2011年以來👃🏽🙌🏽,培訓農牧區中小學教師9.2萬人(次)🥛😯。

  挑戰永遠都存在𓀉。“從整體情況看,受城鄉發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條件不便🌐、學校辦學歷史欠賬多等因素影響,當前全省鄉村教師隊伍仍面臨職業吸引力不強、隊伍不穩定、補充渠道不暢🧑🏻‍🌾、優質資源配置不足🪡、結構不盡合理🧒、整體素質不高等突出問題🏊🏽,製約了鄉村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寧棟分析了未來教師隊伍存在的難題。也許,促進鄉村優質教師資源配置🙅🏻‍♂️,縮小城鄉師資水平差距,還需要青海拿出更多的創新精神和勇氣。

  資助體系兜住貧困生底線

  精準扶貧,這是國家這幾年才提出的理念,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製宜⛹🏽。

  對於貴德縣教育局局長程士峻來說,他也有他的“精準資助”的夢想🍭。

  程士峻說,雖然現在農牧區有“兩免一補”🚝🕋、“1+9+3”教育經費保障補償機製等渠道,讓農牧民的孩子上學不受影響了,“還希望把城市居民中經濟貧困家庭的資助也作一些新的考慮♙,特別是那些雙職工下崗的🏊🏻,並不比農牧民寬裕🥴,農牧民至少每畝地還有一百多元的補貼➙,城市居民還是存在因學致貧的現象”🦸🏻‍♂️。

  “下一步,國家能否把城市貧困居民子女非義務教育階段的補助考慮進去?”程士峻提出自己的建議。不管怎樣🙌🏽,他先在貴德縣做了起來。該縣教育基金自2006年成立以來,陸續資助了1185名貧困大學生,資助金額281萬元,其中🤾🏼‍♀️,每個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每年能得到資助5000元。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解決一份學費是幫助,實現就業或許就能從貧困中解救一個家庭。

  據李雲介紹,由於本地產業落後,海南州就設法把職校學生轉移到異地就業。這幾年🗂🧛🏻‍♀️,海南州先後與江蘇🤛🏽、湖北、湖南、四川、甘肅等地中職學校建立合作辦學關系,先後輸送1500多名學生到這些地區的中職校就讀汽修🛜、石油勘探等專業🧙🏻‍♀️,2014年共畢業327人🎇,其中異地就業177人。

  程士俊和李雲的做法,其實真正得益於青海近幾年先後實施的“1+9+3”教育經費保障補償機製和異地辦學獎補機製,即由省財政安排經費,對學前一年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費用給予補助;在省內6州實施對異地就讀的初中👈🏻👉🏽、高中階段學生及當年考入普通高校本、專科學校的農牧民家庭學生,給予一定的資助。

  實施這些政策的直接效應就是“免費”——三江源地區學前一年在園兒童實現免費教育,有了生活補助;中職學生實現免除學費和免費提供教材🧑🏻‍💼,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了生活補助🙆🏼;6個民族自治州異地辦學的初中、高中階段學生全部得到資助,並對當年考入高等學校的農牧民家庭學生給予一次性獎補。這樣一來🎑😧,全省覆蓋學前一年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全面建立了起來🤹‍♀️💃,全省近90萬名學生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資助。青海計劃從2016年秋季起,在全省藏區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

  從費用的減免到就業的扶助⛹️,根子上,最終都離不了張口吃飯。青海在全省42個縣🤴👌🏼、1656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的學生營養計劃,近38萬名學生每天在學校享受一頓營養餐👵◽️,或是熱騰騰的飯菜🛹,或是新鮮的水果⚽️、牛奶、雞蛋😌,青海農村學生的營養狀況和身體素質得到持續改善,農牧民的負擔進一步減輕。自2015年3月1日起,青海省將每日補助從原來的3元提高至4元,每生每年增加至800元📊。這項改革得到農牧民群眾的感激🦹🏻,很多家長感慨🤽‍♀️:“學校老師操的是家長的心。”(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5-12-21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