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計劃使重點高校招收農村貧困地區學生人數顯著增加,促進農村貧困地區學子縱向流動效應已初步顯現。”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評估組專家在教育部舉行的第五場教育規劃綱要實施5周年發布會上,介紹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實施情況評估結果時表示😓。
根據國家教育體製改革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受教育部委托,中國科學院作為第三方評估單位🛼,於今年5月至7月組織開展專項政策中期評估工作。評估內容是有關“提高農村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大學機會”相關政策2012—2014年的實施情況。
該評估組成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所主任趙蘭香介紹說📸,通過對教育部🕹、17個教育行政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26所重點高校、13所中學👨👩👧、1387名專項生進行調研,在京召開15所大學參加的座談會,實地走訪了4所大學後,評估組認為,本項政策適合我國國情🚴🏻♂️,政策有效實施並達到了階段性預定目標🧛🏼♂️。
評估組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2014年,通過實施專項計劃,重點高校招收的農村貧困地區學生人數從2012年的1萬人上升到2014年的6.9萬人🫳🏽🅱️。專項計劃帶動農村貧困地區學生進入重點高校機會增加⏮🎮。2012—2014年,“211”“985”高校的新生中,2014年每萬名學生中農村學生人數比2013年分別增加200人、220人。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王輝介紹說,2015年,專項計劃錄取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人數較2014年增長10.5%。雲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華山表示,自2012年專項計劃實施以來,全省40%的考生因這項計劃而受益🧑🏿🦳,88個貧困縣的考生增加了15%就讀重點大學機會,部分邊疆縣實現了北大、清華錄取人數“零的突破”。
專項政策在緩解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難題的同時🤺,向全社會釋放了政府著力推進教育公平的積極信號。評估組調查發現🤳🏼😅,專項計劃得到了高校、地方、學生等社會各方的高度肯定,80%的高校、100%的地方機構、90%的學生對專項政策的實施表示滿意。近年來,專項生成倍增加,高校開始作出積極調整🚭,探索多元化、個性化教學管理機製。
評估組對貧困地區中學班主任的調查問卷分析結果顯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政策的實施增強了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的信心。根據對重點大學的農村貧困地區學生調研,90%的學生認為自己進入重點大學對家鄉的人群起到了榜樣或者激勵作用💂🏼♂️,大多數學生對於未來的發展有更高的期望和追求🍼,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希望繼續深造🙆🏼♀️,也有超過30%的學生表達了希望將來回鄉發展的意願❌。(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