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任教的這所學校是六盤山貧困地區一個縣城重點高中。在這裏工作近20年👩🏿🏫,我親眼目睹了這所市級示範性高中的成長,體驗了其在教育發展變革中的艱難歲月👩🏿🔬。
舉債辦學,舉步維艱
自2000年開始🤞🏽,我校由於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而不得不大規模搞硬件建設⭐️👩🏼🦰。先是拆平房建公寓樓花費239萬元,再是拆2層小樓建6層大樓,最後拆1層的食堂建2層餐廳、4層公寓👳🏿♀️,單是綜合教學樓籌資840萬元,餐廳又用去260萬元。至2005年底,5年共籌資約1500萬元💀,而從上面撥下的項目經費只有200萬元↔️,其余銀行貸款700萬元,本校教職工集資600余萬元。2008年🏌🏻♀️📵,根據需要又新建一棟逸夫辦公樓,籌資674萬元,其中邵逸夫項目捐款人民幣84萬元。如此,學校每年的收費全部用來償還銀行利息,交水🕵️、電、暖、維修費🚚,同時培訓、超課等等的費用也隨著規模的擴大而成倍增長。學校成了拉著數十節火車車廂的老牛,舉步維艱。據了解,在西北地區,大多數普通高中為了自身發展🤳,不得不多渠道地籌資搞建設🥂,拿教師工資抵押向銀行貸款,甚至從教師身上非法集資🖖🏿🚴🏽♂️,造成嚴重的舉債辦學現狀。
收費還債🧑🏼✈️,質量滑坡
我自己也是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我讀高中的時候🧖♂️,每個年級只有6個班🛟,班額60人左右,全校學生大約1200人🧘🏿🧑🏻🦽。到我大學畢業到這兒工作,4年時間學校已發展到超2000人的規模⚂。由於從2000年開始高中學生人數大增🙎🏽♂️,學校改製為完全獨立高中,把初中分離了出去(分離時給學校撥了化解義務教育階段債務600萬元左右)💆🏿♀️,但全校人數卻有增無減,從每年級8個班很快發展到12、14、16個班.🙇。到2013年🧎♂️,學校班級數達52個,學生人數增至3500人左右💃🏼🧜🏼♀️。盡管如此,學校仍入不敷出💧🧛🏻,2010年仍有千萬余元欠債。縣教育局因此出臺了交高費招收線下生(擴招生)來償還債務的政策🖕🏻,使得初中升學率從40%增至超過60%。
大量線下學生的湧入,班額增加🛍,師資短缺🤖,優秀生源紛紛流失到省城💁🏼♂️、市裏的重點中學,造成高考升學率的嚴重下降,使學校陷入惡性循環困境。
如此舉債,學校的發展仍然趕不上趟兒:三合土的足球場🧞♂️,水泥硬化的籃球場,沒有音樂室🧷、美術室🐙、演播廳🤌🏽、體育館等學生活動的場所👨🏿🦲🦸🏿♂️,學生自發組織的許多團隊活動無法開展👷🏿。好不容易從縣上爭取來相鄰舊黨校的16畝地🧇,政府卻讓學校出資160萬元,讓黨校遷地新建。關鍵是政府會議提到🙆🏻♂️🥢,學校還要妥善安置黨校原家屬樓上的18戶人家。這一下🚤𓀇,七七八八下來又是700萬元🙋🏼,使得近幾年好不容易松了口氣的學校又背上了大包袱。
製度不明📔,激勵不足
就是在這種困境下👨🏽💼,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裏,學校教學質量還是穩步上升的。教師們由於學校舊貌換新顏而熱情高漲,滿懷激情投入工作👩🏼🎨🍮。但2007年至今🧑🦱,隨著大量老教師的退休和新教師的加入👩🏻🦼➡️🙅🏿♂️,學校教學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分析其原因,前10年的骨幹教師大都是60後𓀌、70後,這些年湧入了大批80、90後教師,兩個年齡段的教師在價值觀上存在很大差異🌹:前者當教師是熱愛😠,而後者選擇師範往往是無奈,當真正成為教師之後,才發現高中教師要比想象中辛苦好多。最近縣裏招考到鄉村派出所工作的警察,我校就有近10名師範類本科畢業生報名😬,最終3名被錄用🗄。這也呈現了近年來高等師範院校對師範生培養的失敗一面🙌🏽。
根據地域實際🧎,學校不得不安排晚自習和晨讀,老師尤其班主任每天從早晨6:30到晚上10:30要堅守崗位,對這些80後來說也實在有些難以接受🛑。此時又恰逢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下面為嚴格執行🧏🏼♂️,又補充完善成10項、16項、24項。今年開學初,縣紀委和審計部門同時來人到學校調查👲🏻,提出了很多問題,有幾個問題我記得非常清楚:一是學生考試為什麽要收考試費?二是班主任費為什麽每月提高到了300元,以前不是每月17元嗎✮🧍♂️?有沒有相關文件👩🏼🚒?三是老師跟晚自習為啥還要發10元補助?學校不應該給班主任承擔每天2元錢的早餐費,有好多老師為什麽額外有工資(超課費)……貧困地區縣城高中學生的前途只有考學和種地兩條路💇,很多時候就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學生每天早晨6:20到校,班主任必須提前到校跟班,根本沒時間在家吃早飯,2元的早餐費是個激勵;晚上老師到學校從7:30-10:30跟班輔導,給10元是個激勵;本該3名老師帶的課🙇🏼🛀🏽,由於缺人讓兩名老師去承擔👧🏿🐣,超一節課給20元,也是鼓勵;學校以考促學,人多🤹♂️、科目多,試卷費本來可以不收,但學校已然捉襟見肘✧,今年收的,支的是去年、前年的賬,哪有錢印卷子……晚自習上不上?不上還有一半住校生如何管理?
辦學是政府行為。政府應該在新常態下想法子、出路子、定政策解決這些問題🤸🏼♀️。上面含含糊糊,學校也就成了瞎子走路——走一步算一步。比如學校幾度停止了星期六和寒暑假上課,但結果卻是家長到處出高價給學生找老師輔導;家長管不住,網吧、電玩城、遊戲廳、酒吧😡、娛樂場所到處是學生🐐;名師們節假日在外面自己辦起了班……製度不明確👨🏿🎤、激勵不到位🛋,教師心態不積極,學校也就成了一潭死水。
教學改革,學校觀望
2012年我有幸被市上選拔為赴北京掛職鍛煉的十名高中副校長之一,在北京完成了為期3個月的掛職鍛煉,感受了首都中學的辦學理念和經驗,也深深體會到了貧困地區縣城高中辦學落後程度、困難程度及與發達地區高中教育現狀的差距👯。教育改革提出的學校教育要朝著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尤其要註重向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個性的方向發展,為此💨,北京市早在10年前就製定並實施落實了國家課程🏛,規劃了地方課程,開發了校本課程,為了執行校本課程早就試行並完成“走班製”教學的實踐探索🪿,而貧困地區縣城高級中學由於師資短缺、資金短缺、場地短缺,加之辦學理念落後🕵🏿,如何改革📐🎮,對貧困地區縣城高中又是一個新的考驗🧑🏼🌾。加之在均衡教育的指揮棒下,的確找不到如何發展和支持高中教育的一絲影子,政策向學前教育傾斜、政策向義務教育傾斜👩👧👦,當下政府又在大力支持職業教育👨🏼🎤👳♀️,而普通高中教育如何發展卻只字未提👨🏿🎤👩🏻💼。這勢必使普通高中教育在“三缺”的形勢下止步不前🚵🏼♀️,形成觀望之勢。
當務之急🛡,化解債務
據有關部門統計👨🏽🚒🧓🏽,2009年我市高中債務已高達10億元左右,其中我縣最為嚴重,有部分學校已無力運行,債務形成已達3000余萬元🥜。這主要原因還是與地區政府有關系👳♀️。多年來政策傾斜義務教育,大量教育經費劃撥給小學、初中📄,存在鄉下初中比縣城高中的硬件建設還強的情況(一鄉下初中辦學規模不足300人🧏,卻擁有400米標準跑道的塑膠操場)🤦♀️💇,場所大👩❤️👩、經費充足🧑🏿🚀🧑🏻🦯、師資充足,但就現在局勢來看,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民已大量湧入縣城,學生也跟著進城讀書🏄🏼♀️,使得很多鄉下初中小學成了空校,大量教育經費被浪費。2013年主管教育的副市長率市教育局和各區、各縣高中校長對全市高中進行了多天的巡查、督察,最後向市委市政府匯報了有關情況,這才使得我校2014年獲得了縣政府有史以來第一次劃撥教育資金150萬元。盡管少,但的確解決了學校的燃眉之急,所以學校發展到今天也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密切關系。如果當地經濟發展好,政府稅收足,每年都能多多少少劃撥些教育經費,那麽學校的發展也不會到今天👨🏻🍳,當然如果均衡教育發展中也能考慮到貧困地區縣城高中的發展,及早化解這些學校的債務,我想這些學校的領導和老師都會眉開眼笑🤛🏿,激情昂揚地實幹事,幹實事。(新聞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