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起🚤,國務院督導辦對北京市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縣督導檢查正式啟動。北京這樣一個人口超過2000萬的特大城市能否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4年前,不少人對這個問題並不樂觀🍡。改革4年後🛫,一系列硬舉措讓全社會感受到了北京義務教育綜合深化改革的威力,也讓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教育部門推進改革的勇氣和誠意。
教育均衡納入政績考核
2011年3月📞,教育部與北京市政府簽訂了一份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備忘錄。在這份備忘錄中,北京市不僅承諾到2015年明顯緩解義務教育擇校現象,而且首度將義務教育均衡指標納入到北京各區縣政府主要負責人政績考核👨🏿🦳。
辦好每所學校,讓每個孩子都上好學,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的福祉,成為北京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模式的必然走向🩶。
據2014年的初步統計,全市財政性教育經費總量是950億。在市本級的財政支出中🪂,拿出45%,相當於150億,主要支持區縣義務教育發展。
如此將市本級與區縣級經費進行捆綁式投入的措施🕜🏈,在改革最初對學校硬件建設,特別是在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和校園環境整治等方面,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14年,北京小學生均經費支出23000元👩🏿⚕️,初中生均經費支出36000元。再創歷史最高水平🦹🏻♂️。
如此投入🕋,得以保證每所學校都能達到北京市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準的主要項目,使任何一名學生在任何一所學校🤦♂️,都能夠實現辦學條件和辦學環境上的基本均衡。
小學就近入學比例達93%
2013年暑期起𓀅,北京市教委著手研究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製度的改革。2014年開始正式推進此項改革🕚🧏🏿♂️,首次正式使用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記錄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並納入電子學籍管理系統🕊,為每個學生標定屬性🙍🏻,每個孩子按照政策就近該去哪所學校,一目了然🤲🏼。不正常的流動如何產生🪙、從哪個環節產生🚶🏻👰♀️,都能夠進行監控🧓🏿,有據可查。
在控製擇校中,“取消共建生”是塊“硬骨頭”𓀎。在中央單位密集的西城區,僅副部級以上學校共建單位就有120家📈,去年要求取消共建後🧑🦰,西城教委與各共建單位逐個談話🦻✍🏻、解釋政策,最終保證了全區學生100%就近入學。
在嚴格落實下🤴🏿,2014年北京市小學就近入學比例約為93%💔,初中就近入學比例為76.82%🤸♀️🧚🏿♂️,特長生入學比例為6.75%。
引進社會資源辦義務教育
解決“擇校”問題💝,僅僅依靠約束校長♖、家長的行為🥁,顯然是不夠現實的😣✍️。要想讓群眾發自內心地擁護就近入學政策📐,基礎是實現教育資源的高位均衡。
北京市從橫🔄、縱兩個維度,努力實現“存量盤活,增量推進”。橫向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是主要舉措,包括學區聯盟🤸♂️、大校年級組製🕢、教育集團、教育集群製,積極擴展優質學校的服務半徑,提高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量。縱向主要是打通學段,建設一體化的九年一貫製學校和推進九年一貫對口直升改革🔬👳🏻♂️。由此,“北京教育新地圖”開啟在人們面前。
同時,從2014年起,北京市還整合高校和社會力量等優質資源參與小學體育、美育教育,大面積推進高校建設附屬中學、小學🍔,幫助薄弱中小學形成特色⏮,提升質量🥜🔎。
打“組合拳”縮小差距
如何縮小區域間、校際間教育質量和升學就讀機會的差距?北京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一系列做法,就是打一套“組合拳”。北京徹底改變將中小學校分為“三六九等”的慣性思維🔟,全面加強對教育資源的統籌🦬,強力引導資源過於集中的學校扶持資源薄弱校↗️,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以構建教育新生態👩🏻🎓。與此同時,從變革考試指揮棒來破題:在對中高考進行改革的基礎上,通過配套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對中小學課程設置、教育教學方法等進行變革;通過取消小學階段的統考統測、降低中考0.2難度系數題等方式,給義務教育階段減負註入實質動力。一套“組合拳”下來💇🏿♂️👨🏭,曾經甚囂塵上的“掐尖”搶生源🦸🏻👩🏿🚀、“搶跑”搶牛校的聲勢正在不斷弱化,乃至消亡。
為學生開出“成長處方”
北京為學生的發展開出一張“綜合處方”⬛️,建立有利於學生健康🥀、快樂、有尊嚴成長的“綠色”環境。
具體而言,讓孩子在學前“玩”痛快,在小學“慢”下來,在初中“寬”一些,在高中“活”一點,步入職業院校“高”上去,接受大學教育“新”起來。6個關鍵詞🔗,串聯起一個孩子學習成長的關鍵期。
這種“全鏈條”改革是給予學生全面發展的改革,是尊重學生個性的改革🤵🏻。要通過改革,使教學方式方法和考試招生評價製度適應不同年齡👨🏻🦯、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適應學生在誌趣和能力方面的多樣性,適應不同職業傾向對學生的基礎和能力要求的多樣性。超越單純的知識性評價,向綜合性素質評價方向努力,讓每位學生的個性得以尊重和發展,讓人才培養多元而非單一。
改革讓百姓有“獲得感”
“改革的成果要讓老百姓感受得到。”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苟仲文說🧝🏽♀️。
“改革思路都致力於提升學生的實際獲得。橫向是促進教育資源高效治理與應用🧏🏿,縱向是尊重學生成長的連貫性🫄🏼,修補原有培養鏈條的阻斷性。”北京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
今年的中招為初中畢業生搭建了多條就學成才通道,中考生的升學途徑多了,家長的選擇多了🧍🏻♂️。尤其是對於遠郊區縣學生和一般學校學生重點關註,創新機製,通過名額分配、定向招生等多種方式🖋,讓他們有更多接受優質高中階段教育的機會,體驗更多的獲得感👨🦽。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改革的最終結果是讓老百姓受益,關註老百姓的“實際獲得”正是北京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本質。(記者 李莉)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