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將無校籍,歸於區縣教委管理,由學校聘任,以此推動區域內的教師交流輪崗🕵🏼♂️🧑🏽💼。昨天(4月14日),教育部公布首批19個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示範區,北京市東城區位列其中🧚🏻。
“學校人”變為“系統人”
所謂“縣管校聘”🙎🏿,主要是為了促進教師交流輪崗,將教師關系歸於縣級教委👩🏼⚕️,由學校聘任🤹🏼♀️,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打破教師交流輪崗的管理體製障礙🧝🏻♀️。
按照《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教育部開展了首批改革示範區的申報🏋🏻♀️📢。記者註意到,在公示的19個示範區中,既包括北京市東城區,上海市嘉定區💇🏻,山東省青島市、濰坊市等大城市的大城區,也有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陜西省西安市高陵縣等小縣城。其中東部地區有9個,中部地區有5個👰🏿♂️,西部地區有5個,共涉及15個省份。
縣管校聘⛷👩🏽🎓,意味著打破了現有的教師管理製度🏊🏻♂️,也打通了教師交流輪崗中的諸多障礙🌲🏋🏿♂️。早在2014年9月2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做出全面部署。其中,便提出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打破教師交流輪崗的管理體製障礙。
據悉,教育部公示期自2015年4月13日起至4月17日止。
東城屬類似管理模式
昨天,教育部教師管理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19個示範區是從30多個申報區縣中遴選出來,都是已經實施“縣管校聘”或是類似這種管理模式的區縣。
在這19個示範區中⏫,北京市東城區教師是在學區內進行流動,不是完全的縣管校聘,但屬於類似縣管校聘做得較好的示範區。教育部提倡做得好的區縣,推動改革的進行。
該負責人坦言,縣管校聘是教師體製的重大改革,也是教育部與多部門經過多次協商才得以確定😡。促進校長🦹🏼♀️、教師輪崗流動是教育公平、均衡的關鍵節點。該負責人說🎰,實際推進輪崗中遇到很多困難➖,比如現有的法規中就規定老師和學校簽訂聘任合同👩🏼🍼,這就阻礙了教師的流動。
2020年將全國推廣
對於教師們普遍關心的輪崗後的待遇問題👨🏼🔧,該負責人表示🙆🏻,縣域內的校長🏌🏿♀️、教師輪崗待遇要統一🐌。過去🌔,重點中學🔏、小學存在收擇校費等問題🥤,會有待遇上的不統一。但是💪🏼,統一實行績效工資後,各項補貼更加規範↪️,待遇上應該平等🧔🏽。
教育部表示,按照計劃,縣管校聘這種模式要先在示範區試行,2020年在全國落實推廣。他表示🗽,對於教師編製來說,以前👨👧,教師編製直接分配給學校。改革後🕖,教育部門具有更多教師調配的自主權♻️。
記者了解到🧑🏽🍳🥻,此次示範區😐,教育部也參考了國外的做法。據悉♏️🧑🍼,目前美國、加拿大等國都是同樣的做法。教師不與具體的學校簽訂合同,而是與區教育局簽訂合同,再派往不同的學校。這樣,很容易調整區域內教師資源的分配。
示範區反應
北京東城區 教師輪崗政策將更完善
從去年開始,北京市東城區要求九年一貫製學校、深度聯盟學校及優質資源帶上的學校教師、校長都將流動起來👨👩👧👦🏊🏽♀️。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點評稱🏣,這種學區間流動已經類似教育部提出的“縣管校聘”的方式,令擇校熱大大緩解📄。
昨天👮🏼,東城區教委表示,目前東城正處於公示期↘️,對於將來是否完全變成“縣管校聘”的模式,東城區將根據教育部的要求,並與北京市進行探討👨🏻🔬,結合東城區現有的教師輪崗方式🚧,製定具有東城區特色的教師輪崗政策。未來的輪崗政策會比現有的輪崗政策更加完善🧑🏻🎨。
山東青島濰坊 將遴選一兩個縣試點
山東省的示範區是青島和濰坊🧙🏿。昨天👨🏼✈️👩🏽🦰,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今年,山東各市將遴選1至2個縣(市、區)進行縣管校聘試點,2016年擴大試點範圍,2017年在全省全面推行🚵🏻。同時要求,在分配專業技術中🐶、高級崗位時應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傾斜🦸。
山東省要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製定本縣(市、區)域內教師崗位結構比例標準🍁、公開招聘和聘用管理辦法、培養培訓計劃🆖、業績考核和工資待遇方案👩👩👧,規範人事檔案管理和退休管理服務🧴。中小學校依法與教師簽訂聘用合同,負責教師的使用和日常管理。
實行“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目的,就是通過製度創新,逐步建立起教師由“學校人”成為“系統人”的新機製,為促進教師交流,特別是城鄉教師的交流輪崗、農村教師補充提供機製保障📃。
專家看法
讓“不願動”老師流動起來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縣管校聘的政策對城區的教師流動更為有效。他表示✅🧎🏻♀️➡️,城區的學校都有自己的人事🪥、財務管理系統,過去教師不願意流動⚜️🚴🏽,很多與待遇、晉升等有關系。人事關系在知名學校的老師都不願意動。但是縣管校聘後,由區教育部門來調配教育資源👩🏿✈️,只要相關配套政策跟得上,老師們都能流動起來。
對於農村學校來說,很多偏遠學校的老師其實仍然由縣裏來統一調配,但是流動性依然不太理想,教師流動性動力不足。主要原因還是城鄉差別大、教師生活差距大、教師間的發展差別大所導致🙅🏽。“所以在市區沒問題,在郊區要看情況”🤞🏼。
背景鏈接
>>東城做法 千余名教師全區內輪崗
東城區自2014年1月15日啟動學區製綜合改革。2014年秋季開學,東城區首批1618名幹部教師在全區輪崗,這也是北京市最早啟動教師輪崗的區縣。
據介紹,東城區以學區為基本空間單位,采用“機關與基層幹部雙向交流輪崗🐜、研修員與學科骨幹教師雙向交流輪崗、校際聯盟幹部教師交流輪崗、九年一貫製學校教師交流輪崗、優質資源帶幹部教師交流輪崗、學區教師培養基地交流輪崗、城鄉一體化交流輪崗、建立更廣泛、更靈活的人才資源共享機製”八種方式🧑🏼🍳♕,通過幹部跨校交流👩🔬🤹🏽、名校長名教師工作室、621骨幹教師引領工程以及聯合教研組教研、教師跨校任教兼課🤟、提供網絡課程資源等形式,實施分層級交流輪崗
根據計劃🤏🏻,2015年🙅🏻✷,參加交流專任教師人數不少於專任教師總數的10%,參加交流的骨幹教師不低於骨幹教師總數的20%;2017年,參加交流專任教師人數不少於專任教師總數的30%,參加交流的骨幹教師不低於骨幹教師總數的50%;2020年,參加交流專任教師人數不少於專任教師總數的80%🧜🏻♂️,優秀幹部和骨幹教師交流輪崗力爭實現全覆蓋🧘🏻♀️。
此外🏊🏻♂️👨🏼💻,東城區還在探索建立幹部教師帶薪培訓工作機製,通過實行交流輪崗幹部教師的動態管理♞👨🏽🦱,對達到一定標準的幹部教師實行帶薪脫產培訓,形成幹部教師終身成長、順暢流轉的螺旋式可持續發展模式🚱。
>>焦點釋疑
1.如何調動教師積極性🤚🏿?
在很多區縣教師輪崗的過程中,普遍出現“輪崗像串門”,教師積極性不高,待遇無從保證等問題。東城通過出臺政策和獎勵機製🚶➡️,保證老師們的積極性。
東城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幹部教師輪崗將與事業單位人事製度改革和分配製度🫸🏽、績效工資以及職稱製度改革相結合,並通過獎勵機製調動教師積極性🗺,吸引教師主動報名🙎🏼♀️。比如,參與輪崗的教師將有一定的考核標準🈯️。堅持3年以上,且每個年度考核合格🧏🏽,將直接認定為區骨幹教師。已經是區骨幹教師的😥,將優先推薦上一級申報👩🏿🌾。
2.如何使輪崗常態化✬?
輪崗老師進入新環境如何及時適應,使輪崗變為常態,東城區教委負責人表示,東城區已啟動了義務教育階段綜合改革,通過建立深度聯盟校👩🦳、優質教育資源帶和九年一貫製學校,促進教育資源在區域內的深度融合、共享😕。
據悉,東城將相鄰小學組成優質教育資源帶𓀔,多校統一招生,實行大年級組製,學生集中到一起上課,教師自然流轉起來,並且形成一種常態。針對部分學校招不到好教師的情況,東城區在學區內統籌編製🏄🏻♂️,在每個學區選取1至2所優質校建立幹部教師培養交流基地🕺🏿,各學區基地校統一招聘🥏👮🏿♂️、培養教師🌱,實現幹部教師在學區內校際間的交流輪崗👩🏽🏫🩳。
3.如何保證教學質量?
骨幹教師輪崗後🧑🏼🦰,是否會稀釋優質校的師資?東城區教委負責人表示,教師在區域內流動輪崗的方式🧑🏽🌾,不會影響優質校的教學👨💻。以和平裏第四小學為例,其與和平裏第二小學、東師附小結成“優質資源帶”,三小學統一教學🧛🏻♀️。
今年這三所學校招收的一年級新生,都將獲得和四小學籍。“這些學生需要到和二小上學🫄🏿,而和四小的低年級教師也會跟過去。教師是跟著學生流動的。”(記者郭瑩)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