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文教新聞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難在哪兒?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一個老生常談卻又一直得不到妥善解決的問題。2011年教育部《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糾正“小學化”教育內容和方式。在教育部印發《指南》時所發的通知中,也明確指出“嚴禁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內容”。但是,還有為數不少的幼兒園,出現漢語拼音、漢字書寫、數學計算等小學教學內容,有的幼兒園還要布置大約半個小時的家庭作業。這不禁讓我們深思,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為什麽這麽難?

  “應試教育”壓力前移促使幼兒園迎合家長需求

  在“應試教育”模式依然根深蒂固的社會環境下,升學“指揮棒”仍然在發揮巨大作用。受“學而優則仕”的人才觀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學習價值觀影響,將學習成績置於最高地位,通過教育和考試獲得知識和人力資本,進而為社會競爭增加“籌碼”,成為很多家庭的首要選擇。近年來的“公務員熱”、高學歷“追逐症”、各省市的“高考狀元情結”、職業教育受歧視等問題,使得社會競爭壓力和“應試教育”壓力不斷前移。很多人認為,幼兒教育階段就要為未來競爭做好準備,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起就被套上了提早學習的“枷鎖”。

  學前教育的市場化傾向使得幼兒園面臨生存與競爭的壓力。民辦園以市場為導向,主要靠社會資源辦學,因而招攬生源、穩住生源是其生存的關鍵。為了爭取生源、保證幼兒園的效益,創立品牌,民辦園不得不迎合部分家長的需求,打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幌子,開設一些小學課程以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競爭力。有些幼兒園聘請不合格教師,這些教師沒有幼兒發展和教育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在教育實踐中很容易把小學的教育模式、教學方法帶到幼兒園。

  傳統文化中關於兒童和教育的觀念影響著教育實踐

  傳統社會“成人本位”的家長製與師生關系,都明顯地預設了“啟蒙者—被啟蒙者”、“教育者—被教育者”的二分法,皆認可成人高大、權威的啟蒙者和兒童弱小、無知的被啟蒙者意象。不少家長持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期望,認為孩子送到幼兒園是來學數學、背詩讀書的。特別是學前班家長,每日接孩子時,第一句話便是問今天學了幾道數學題,識了幾個字。而且,中國傳統文化中存在重視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傳統,讓兒童顯出基礎知識紮實的表象,也一直在誘導著幼兒園與家長的價值取向。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安排具有高度結構性,強調一致性、紀律、行為控製;幼兒被要求坐有坐相、保持安靜並舉止得體,這些都反映了傳統文化中認為應該在兒童的早期階段培養其紀律性和行為適宜性的觀念。於是,在幼兒教育的空間資源、人力資源等缺乏的情況下,“小學化”的內容和管理方式就成為幼兒教師的方便之舉。

  面對“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宣傳,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首先,人生是一場比賽嗎?顯然不是。人生是享受生命歷程,過有意義的生活,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所謂“起跑”是經不起推敲的提法。其次,孩子為誰起跑?在孩子學習書寫、參加興趣班時,成人有沒有考慮孩子的手部肌肉是否達到了握筆和手寫的成熟水平,是否有興趣學習鋼琴、舞蹈、美術,是否有足夠的自由遊戲時間?顯然在這些問題中,孩子不是自主自願的。再其次,所有的孩子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嗎?當然不是。由於遺傳、後天環境和教育的不同,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的孩子大器晚成,有的孩子少年早慧。因此,我們要給孩子成長的時間,給孩子展開自己生命能量的時間。

  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與特殊性沒有被廣泛認知

  由於缺少對兒童世界的深入研究和科學認識,中國的兒童教育概念還停留在“教”知識、道德、技能的層次上,即從外部向兒童灌輸大量信息。而且,人們容易慣性地認為幼兒園就是為小學學習知識做準備,提前學習小學內容有益而無害。然而,從早期教育和中小學教育從屬於不同教育機構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與中小學教育依賴於社會效能論相比,幼兒園教育教學更多地依賴於發展理論。幼兒期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和具有很強可塑性的重要發展階段,然而又是一個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外界環境影響的時期。幼兒園教育如果無視幼兒個體身心發展的需要,不考慮幼兒的內在需要及其發展水平和特點,而只是強調社會需要和知識學習,那麽,幼兒園教育勢必會失去自身的教育地位與價值。

  作為人類個體受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期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擁有自由想象的空間和健康、輕松的心理狀態的最佳時期,是享受童年快樂不可回復的階段。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學前教育規律,過早強製灌輸知識,不僅增加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壓力,而且容易使孩子從小產生厭學和恐懼的情緒。死記硬背的訓練方式不僅扼殺孩子的想象力,而且限製孩子發散思維的發展。

  思想家盧梭在兩百多年前就曾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給孩子的最好教育是順應天性,引導發展。在幼兒遊戲、探索、發現、體驗的快樂童年生活中,培養兒童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童年的快樂是幸福人生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經過研究證明,童年的經驗對人格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們不能為了遙遠的未來犧牲幼兒今天的快樂。沒有今天自由遊戲、享受童年快樂的兒童,就沒有明天活潑開朗、富於創造的成人。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幼兒教育“去小學化”也必將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當前,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發展中的“短板”,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一直沒有真正納入公共財政投入體系,公共財政的公共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我們期待,隨著國家整體改革的深入,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能夠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政府對學前教育的發展有更多的投入與監管,幼兒教師的入職門檻、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幼兒教育將步入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4-12-22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