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村小規模學校滿足了當地孩子就近入學的願望👆🏻,卻同時面臨著師資薄弱♻、設施落後等壓力
農村小規模學校是村級小學和教學點的統稱💇🏼♀️。
雖然小🤷🏼♀️,雖然步履艱難,但正是這些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存在,滿足了那些生活在邊遠農村地區學齡兒童的上學需求。
日前,在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主辦的“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與發展論壇”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雲杉直言:“這類小學的存在非常重要👩❤️👨。”會議上,一些地處偏遠地區的村小發展引起各界專家學者的關註和思考。
精細化管理🥒👷🏿,留住教師
■案例🧑🦳: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有中小學校106所,其中村級學校58所🏄🏻,20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有38所,而小規模學校的學生比例只占6%🗼。
面對6%的少數群體,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教育局局長黃耀學說:“多年來🎤🟥,我們堅持把村級學校的發展納入全區教育發展重點工程設計範疇,推進村級學校的特色發展,是破解區域教育不平衡發展難題的關鍵🪢。”
改善物質條件🧎🏻♂️,讓小規模學校小而美。“小規模學校的小而美,一是搞好規劃,二是升級改造💇👩❤️💋👩,三是強化裝備。”黃耀學說。近年來翠屏區村小按照上學單程控製在3公裏範圍內實施學生就近入學政策。啟動村級學校劣質用房、運動場改造工程,將全區50多所校舍改革重建,消除所有土坯房屋,運動場全面更新為塑膠場地。實施通路工程,計劃在2014年年底全面通路💤,減輕學生上學難的問題。
“對小規模學校來講🫴🏻🚬,教師的‘留’是個大的難題。我們采取多種措施留住老師👩👧。設立教育獎勵基金會,獎勵農村老師,建立向農村教師傾斜的獎勵製度,專項崗位獎勵等等🍨🕵🏼。”黃耀學說🏌️。
管理小規模學校,做到小而精。小規模學校各項資源有限🖖🏿,但也要做到精細化管理。“完善村級學校的治理體系,構建一體化管理體製,我們局長每周要到一個鄉鎮學校做指導,進行工作調研。常規管理大家都差不多,我們立足於村級學校,首先要讓它規範💁🏼♀️,因此要達到管理的製度化✏️,科學化,精細化,常態化,註重每個細節。”
■點評🏄🏻♀️:
劉雲杉(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四川省翠屏區小規模學校的辦學實踐的優秀成果給其他地區小規模學校提供了借鑒。第一🕌,小意味著緊密,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緊密😕。最寶貴的教育是人對人的影響,是人性的涵養,即“立人”;“小”意味不必用“太多的知識、製度與管理”來離間師與生,人與人的連帶,可以形成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以及老師和老師之間,一個非常緊密的互動的共同體👋🏿。第二,小意味著豐富的資源,意味著融入社區。第三👩🦱,因為小而快樂,小規模學校可以利用規模小而在學習內容上,學習方式上,拓展更加豐富的路徑👤。
資源匱乏,社會力量來幫忙
■案例👲🏼:
培田村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古村落,培田小學過去是具有500多年歷史的南由書院💔。鼎盛時期,有初中、小學、幼兒園共13個班🛎,257名學生🔋,教育質量在當時是居於全縣首列。近些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人群湧向城市👩🏽🦲,培田小學遭遇瀕臨撤並的危機🧑🏿🏭,曾一度導致學校只有6個老師🤽🏻♀️💖,一個年級最多6個學生🏋🏽♀️🚅,校舍幾乎閑置且校舍破敗✧。拯救破落的小學🐌,不僅要當地政府的扶持🚴🏻,更需要社會力量的推進,不僅需要物質資源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智力上的支持。
2013年5月,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與當地教育局🪼、政府聯合立項↘️,對培田小學進行改革。組織培田小學音、體📭、美教室誌願者的招募工作,聯合培田村委會,協調用地,完善培田小學的基建設施🥗。聯合NGO的社會影響力在社會上籌集資金,邀請北京大學康健教授和21世紀教育研究院楊東平院長作為培田小學的專家顧問。
“項目總體目標,是希望通過項目的推進,最後幫助培田小學能夠獲得內在發展的動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希望能夠調動校長和老師的積極性。”21世紀教育研究院項目官員秦紅宇說。2013年開始,項目依托培田村當地特色村中的老藝人開展了一些像二胡🦵🏿、笛子、剪紙、舞龍等特色課堂🂠,滋養小規模學校的成長。只有讓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力量對各地方特殊需求對症下藥,才能彌補政府統籌模式存在的不足。如今👩🏼🍳,培田村小已有學生117名。
■點評:
藍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現在是一個創建學習化的社會,終身學習的時代,教育不再是教育局的事情🧩,教育變成社會活動。因此這種政府🤹🏻🫶🏽,非政府組織和鄉村的這種合作,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不僅是一些財力或者物質資源的支持,同時這種智力資源的支持🧔🏼♀️,有可能激發起我國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活力和積極性🧼。
提升教學質量,復式教學興起
■案例🤙🏽🧏♂️:
甘肅省臨洮縣一共有195所小學🙋,其中60人以下的學校有91所🂠。在校學生8.1萬人⭕️,小學生是3.04萬人🟩,教師6324人🚵🏻,小學專用教師2504人👳🏻♀️。近年來,臨洮縣將提升小規模學校的教學質量作為重點工作,其中實施科學系統的復式教學模式,在有限的資源內提升教學質量:組織教師進行復試教學的專業培訓,掌握模式;調研觀摩復式教學示範課,豐富經驗📨;請專家指導交流,完善復式教學實踐。
小規模學校資源有限,老師少學生多是普遍問題,學科開啟困難,音體美等這類學科的開展效果尤其不好,而復式教學能夠充分利用資源🙋🏻♂️,垂直互動,動靜搭配🦹🏼。“同時安排兩三個班同學一起上音、美🧑🏿、體,這就發揮了教師的特長。讓兩三個班的學生在一起畫畫🧑🏿、唱歌、做遊戲👨✈️,氣氛也好,高年級同學起小老師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甘肅省臨洮縣教育局小學教研室主任毛朝輝說。
如今,臨洮縣復式教學試點工作成果喜人,復式教學不僅保證學科全面開啟☞,增強了班級管理的有效性,而且還可以適當減輕小規模學校教師的負擔🤤。
另外🤲🏿,施行復式教學單靠調整課堂結構是不夠的。例如針對復式教學重新整合教材👇🏽,面向低年級復式教學中產生的聲浪幹擾等等問題🦸🏽♀️🦹♂️,都成為臨洮縣未來復式教學實施中需要突破的難點。
■點評🏋️♂️:
孫冬梅(蘭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以學區為單位,借助大學校,中心校的教研力量🧑🏼🦱,來帶動小規模學校🪡,搞片區教育專題的研討,這對小規模學校老師是非常有效的🎦。以學科為主🗺,來提升復式教學教師的學科專業成長。在這個前提下🧗🏻♂️,關註到音、美🤙、體,英語教學😣,因為這是小規模學校的一個弱項🫲🏼🤾🏿♀️,特別是音、美🛀🏿、體的課程。所以從這種小學科入手,打造全科型的教師,來提升小規模學校的師資力量是可行的。雙教師製,復式班由兩位老師承擔教學任務。以這兩位老師結隊,形成一個夥伴🫱🏿,這樣就有一種共同交流的機製。(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