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份農村教育發展指數差異懸殊的基本原因在於,城鎮化率高的地區教育投入遠遠高於城鎮化率低的地區💆🏼。
■目前🫷🏼🗯,農村教育發展的最大難點是兩極化問題,即鄉村學校小型化和縣城學校超大化問題。
■同城市相比↪️,農村師資水平相對薄弱✤,尤其是農村優秀師資流失現象較為嚴重,直接影響了農村教育的發展👩🏻🦰。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業人口眾多,農村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來,我國農村教育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當前🗃,我國農村教育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怎樣從國際比較和歷史的角度來看待我國的農村教育發展?針對這些問題,中國教育報記者近日專訪了東北師範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所長鄔誌輝教授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科研處處長楊潤勇研究員。
我國農村教育何以在短期內取得突出成就
記者: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業人口眾多,農村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來,我國農村教育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鄔誌輝: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村教育取得了重大進步,如🥹:徹底結束了拖欠農村教師工資🙎🏿、給農村教師打白條的歷史;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現象得到了極大控製;鄉村教師隊伍結構得到極大改變,過去老齡化現象相當嚴重,我們的調查顯示🌬,現在有34.3%的鄉村教師年齡在30歲以下;農村學校的標準化工程使學校的硬件有了較大改變;農村兒童率先享受了免費教育,等等。目前,國家正實施全面改善農村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全面改薄工程💅🏼👆🏻、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工程,下一步國家還將出臺針對鄉村教師的特殊支持計劃,會在工資待遇🧞、社會保障🦹、職稱晉升、教師補充等方面給予更大的傾斜。
楊潤勇🙅🏻♂️:從整體上看✝️🙏🏽,近年來我國農村教育取得了較大發展,一是農村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提高,2010年底🙍🏻,我國所有區縣全部實現“兩基”,100%義務教育人口入學,我國文盲人口比例及人數呈現同步下降的趨勢,農村小學新生中接受學前教育的比例逐年提高🗺;二是教師隊伍素質有所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有所提高✊;三是農村教育投入不斷加大🏒,農村小學和初中的生均經費不斷增加;四是辦學條件有所改善,農村學校超大班額現象有所緩解👩🦳🤷🏿♀️,小學大班額比例有所下降;五是農村中小學現代化水平提速,農村中小學教育設備日益優化。
記者:《從發展指數看我國農村教育的亮點與差距》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農村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居九個發展中人口大國首位。與其他8個發展中人口大國相比,我國農村教育在哪些方面領先?原因是什麽?
楊潤勇:中國農村教育總指數得分居9個發展中人口大國首位,其中教育機會指數排名較高♕🧑🏽🎨,接近高級城鎮化階段國家水平。從單項指標來看,中國在農村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入學率方面的指數表現最為“搶眼”🫰🏽。農村教育質量指數僅次於墨西哥🧑🏿💻。可以判斷👷🏼,中國農村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優於其他發展中人口大國➛。
鄔誌輝🚾🥦:根據報告所公布的數據,我國農村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在9個發展中人口大國中處於領先地位🤿,同時在教育機會和教育質量方面也排在前列🥿👨🏿🎓。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首先應當歸功於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對農村教育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投入👏🏿。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2003年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村教育工件會議以來🆒,國家持續出臺了向農村傾斜的教育政策,從“兩免一補”到“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製”🫅🏻,從“特崗教師計劃”到“公費師範生政策”🍜,從“兩為主政策”到“留守兒童關愛”👣,從“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從“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工程”到“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等等,無不傾註了中央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極大關懷。各級地方政府也都把農村教育放到“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和“民生之首”的戰略高度加以關心。其次應當歸功於於社會慈善機構的大力支持。無論是社會團體到農村支教🎏,還是第三方給予農村教育經費資助🤵🏻♂️🧑🎨,都對農村教育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最後還要歸功於農村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視🐡。過去🥁,農村家長覺得如果子女能讀得好💆、能考上更好的學校就供孩子讀書,如果學不好就輟學。隨著義務教育法的普及和家庭經濟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期望子女接受更多的教育🧜🏼。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如何看待我國農村教育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記者🏌🏻:調查顯示,我國農村教育發展各項指數呈增長狀態🚁,城鄉教育差異不斷縮小,是否意味著我國農村教育發展已經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楊潤勇:近年來🫅🏽,我國農村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鄉教育差異不斷縮小,經濟的發展🫔、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的提高都極大促進了農村教育的發展🧑🏽🍳。透過教育發展指數💇🏼,我們完全可以說🚶♂️➡️,教育發展有了明確的方向🚴🏽,具有改革的強大動力,我國農村教育會越來越好。但是⛹️♂️✊🏽,在城鎮化的背景下🫳🏽,我國農村教育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
鄔誌輝:從2012年國家公布的教育統計數據得知,雖然在某些方面城鄉教育差距在縮小,但總體上城鄉教育差距還依然存在,而且差距還比較大。農村教師留守意願不高,城鎮教師交流動力不足,大學生赴農村任教願望不強🚵🏼♀️,都從不同側面顯現出城鄉教育差距的存在❤️。我們要充分看到改變農村教育面貌的任務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且不可掉以輕心。農村教育的發展還很脆弱,稍有不慎就極有可能出現新的反彈。
記者👩🏿🍼:在當前城鎮化加速背景下🧚🏿,我國農村教育發展面臨哪些新的挑戰🏆?
楊潤勇🍠😒:雖然農村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總體而言,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中最薄弱的環節🦸🏽♂️,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方面,城鎮化背景下🏊♀️,部分地區對農村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城鎮化就是“消滅農村學校”,就是“學校進城”,一定程度上製約了農村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農村教育依然是我國教育的“短板”,農村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突出。
與此同時,在城鎮化加速背景下,農村教育呈現了新的特征,反映出了農村教育的新問題😏,如農村教育規模形態發生較大變化、農村地區學齡人口減少,各級各類學生流動日益頻繁、進城就讀人數日趨增多💲🙅🏿♀️;一些農村學校班額減小,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空殼學校”;農村教師隊伍受到沖擊,優秀教師“孔雀東南飛”現象增多;農村辦學條件改善步伐放緩,農村教育質量提升受阻……這些問題相互關聯,構成了城鎮化背景下農村教育的新特征。
鄔誌輝👩❤️💋👩🕵🏼♂️: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主導的國家,我國的學齡人口數量幾乎相當於除印度和墨西哥以外的其他發展中人口大國一個國家的人口總和🤹。
目前🙋🏼♂️,農村教育發展的最大難點是兩極化問題🙅🏽,即鄉村學校小型化和縣城學校超大化問題。鄉村小學處於整個教育體系的末端,無論在師資配置還是辦學條件👈🏽、經費保障上都處於不利的地位,由於學校小,沒有規模效益🗣,許多地方政府不願意對鄉村小學進行優先的資源配置。但是🙋🏿,在農村還有不少老弱病殘家庭的子女無法到縣城上學🏹,如果這些學校不保留,他們極有可能輟學。但是,保留這些學校🧑🏽✈️,優質資源又難以配置到位🧟♂️🩲。這是目前最大的困難。另一方面,由於城鄉教育質量差距,許多經濟條件較好的家長都把自己的子女帶到縣城讀書🟥,出現了大量的陪讀群體,導致縣城學校的大班大校問題💱,教師編製嚴重不足,這也同樣影響了縣城教育質量的提升🏄🏿。
記者🧑🦼➡️:我國農村教育整體水平落後於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發達國家,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差距🙍🏽♀️?
楊潤勇:我國農村教育發展狀況雖然好於9個發展中人口大國👨🏻,但與OECD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單項指數得分情況看,首先OECD國家如美國💓、日本,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指數也相對較高🪑,遠遠高於中國農村人口受教育年限指數得分🧊;OECD國家目前83%的年輕人能完成高中教育,而中國目前僅為73%🍵。此外🏐,OECD主要國家的農村教育機會公平指數均高於中國。
鄔誌輝: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獲得了極大提升🐓,但是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是一個農村基礎薄弱且農村人口眾多的大國。在這樣一個大國實現教育的現代化🧫,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也是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OECD等發達國家實現中國今天這樣的農村教育發展水平,足足用了百余年的時間🍬,而我們只用了短短30多年的時間就實現了這樣的成就👨🏼🚒,因此已足以令世界震驚了🔃。我們既要瞄準發達國家,加快追趕的步伐,但是更要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節奏走路🙇🏿♂️,不可盲目追趕攀比。
為什麽城市化率高的地方農村教育發展較好
記者☝🏿:從國際比較來看,城市化率與農村教育發展存在什麽樣的關系?
楊潤勇🦫:從各國農村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與其城鎮化發展水平的關系看,國際比較部分已揭示出一些規律♢🥞,即城鎮化水平高的國家農村教育發展水平相應較高,城鎮化率對教育總體發展水平的影響作用明顯。如完全城鎮化的國家🤗,例如日本(城鎮化率為92%),其農村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在各國位列第一;高級城鎮化水平的國家😍,如巴西(85%)🧔♂️、墨西哥(79%)🛍、美國(83%)🧜🏿♀️、新西蘭(86%)、英國(80%)、法國(87%)等🪨,其農村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在初級城鎮化與鄉村型國家之上🏄🏼,在完全城鎮化的國家之下👷🏻。而初級城鎮化的國家,如中國、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其農村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僅高於鄉村型國家,低於其他類型的國家。
鄔誌輝*️⃣🧖🏼♂️:我偶爾看到的一些材料表明🧖🏻,經濟發展水平與農村教育的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倒是城市化水平與教育發展水平之間不太相關。比如美國的城市教育與中國的農村教育一樣,都處在相對落後的狀態🧕🏿。因為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大量人口擁入城市但又找不到工作💇🏼♂️,出現了大量的城市貧民和貧民窟,導致窮人聚居、生活環境臟亂的城市病問題,所以有錢人不願意忍受這一狀況👮,紛紛逃離城市,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由於美國學校實行學區製,即由納稅人出資辦學區教育的體製,窮人居住的城市學校得不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因而變成了薄弱的教育,而郊區的富人區則享受著更為優質的教育。
記者🤌🏻:但調查顯示,我國各省份農村教育發展指數差異懸殊,城市化率高的地區明顯高出其他城市化率低的地區,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楊潤勇:各省份農村教育發展指數差異懸殊的基本原因在於,城鎮化率高的地區教育投入遠遠高於城鎮化率低的地區。如北京市農村教育發展指數最高,其普及指數、師資指數、投入指數🏃♂️、辦學條件指數以及信息化水平指數均位列全國首位。北京的農村初中生均教育經費支出為47365.17元,而貴州省僅為4357.33元📌。由於投入水平不同,造成各省份農村教育發展的師資狀況、辦學條件等差異明顯🌵。同時,適齡受教育人口和各地政府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意願,也成為影響各地農村教育發展狀況的因素。
鄔誌輝👨🏻🏭: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也是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經濟發達地區的財政收入往往會較高,對教育的投入也會較大,也更有能力追求城鄉之間的教育公平😰。這就是為什麽城市化率高的省份農村教育發展水平也較高的原因。
記者🧺: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寄宿製學校已成為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辦學形式🍡。我國農村寄宿製學校存在哪些問題?投入不足是不是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
鄔誌輝:農村寄宿製學校是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一種主要學校存在形態𓀝。從目前的情況看🏀🫴🏻,寄宿製學校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寄宿條件不達標的問題。盡管國家實施了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工程🥿,但是國家給予的資金大多是主體建設資金🧑💻,對寄宿製學校運營資金保障不足。二是生活教師編製不到位的問題😇。由於學生住宿🧑🏽✈️,因而需要大量生活教師👱🏼♂️,但傳統的教師編製在這方面是沒有設置的。三是公用經費標準比較低的問題。寄宿製學校的開支顯然比非寄宿製學校要高,但一些地區撥付的卻是同樣的公用經費👨🏿🦲。他們既要確保常規運轉,還要開辦食堂、雇用生活教師,導致經費嚴重不足。
楊潤勇🙇🏼:農村寄宿製學校已成為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辦學形式🏋️♀️。從目前來看🐳⭐️,農村寄宿製學校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寄宿製學校硬件條件離辦學標準仍有較大差距,小學寄宿條件更差;二是寄宿製學校生活教師等後勤人員匱乏👷🏻♀️🎒,學校安全管理難度大🪚😑;三是寄宿製學校留守兒童較多,學生親情缺失等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只有加大投入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怎樣化解農村學校大班額與師資弱的問題
記者🚬:班額大小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城鎮化加速發展會使鄉村受教育人口的迅速減少,使縣城受教育人口迅速增加,這是不是產生大班額的主要原因🧑🏻🎤🙎♂️?
鄔誌輝:我國農村教育的大班額問題⛹🏻♀️,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縣城學校的大班額問題。之所以存在縣城學校的大班額現象,一方面與農村學校的過度撤並有一定的關系😽。許多地方為了追求規模效益,使學校規模變大而數量減少。其實,中國人也有從眾心理✍🏼,學校人數越多,家長越願意往裏擠,因為在他們看來,大的就是好的,不然為什麽那麽多人往裏擠呢。另一方面與城鄉教育依然存在差距有關➡️。與縣城學校相比,鄉村學校在各個方面還處於一種弱勢狀態。一些不甘心於子女只接受較差教育的家長,用“以足投票”的方式離開了鄉村,到教育質量較好的縣城學校讀書。
楊潤勇:相對來說,平均班額越低教育普及狀況越好👨🏻🎨。在城鎮化加速發展,農村受教育人口相應減少的今天,大部分省份農村教育班額狀況優於全國平均水平。大班額現象較為集中在鎮初中😳,而村級小學並不明顯。究其原因,農村學校布局調整、人民群眾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是造成部分省份農村學校平均班額過高的原因之一。而縮小班額是世界各國從上個世紀末以來的改革趨勢🫱🏽,包括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縮小班額的背景基本都來源於追求高質量的教育和教育公平。
記者:眾所周知👙🦶,師資水平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優秀師資流失現象較為嚴重👨🏼🦱。一些地區硬件投入水平不斷提高✋🏽,但師資水平相對較弱。您認為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楊潤勇:在城鎮化進程中,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提升🖼。農村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增幅明顯。農村中小學專任教師高級職稱人數明顯增多。然而,盡管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格局也已形成↖️,農村教育投入水平也不斷提高✳️,但同城市相比,農村師資水平相對薄弱,尤其是農村優秀師資流失現象較為嚴重,直接影響了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教師待遇偏低是農村優秀師資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
鄔誌輝🕝:農村教師的向城市流動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人往高處走,無可厚非。因為教師無論在哪裏教書,都是對國家做貢獻,在城市教書和在農村教書都同樣偉大。但是,誰來保障農村兒童有質量的受教育權益呢?我覺得應該是國家。如果我們期望教師到艱苦邊遠地區去教我們的國民,那麽就應該給他們特別的補助或津貼🤯,這是國家的責任和義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不能讓教師拿著低廉的工資🧑🏻🦰、犧牲自己去實現國家的利益🫅,除非我們讓全體教師都盡相同的義務,都到邊遠艱苦農村任教☃️。
記者:在國際上🖋,有沒有解決這些農村師資問題的經驗?我們該如何從國情出發去借鑒這些經驗?
鄔誌輝:在國際上🫂,許多國家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即條件較差地區教師的吸引🧯、留住與激勵問題。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有三:一是國家意誌強迫🪞,即所有的教師都必須到邊遠艱苦地區去工作。這個辦法在特殊歷史時期是起過作用的☎️,比如我國的計劃經濟時代。二是市場利益誘惑,即對邊遠艱苦地區教師給予更高的工資🧑🏻🤝🧑🏻,吸引家庭貧困的人去農村教書。許多國家都采取了這一辦法。三是道德觀念驅使,即從慈善或社會道德的高度,從內心裏樂意去幫助貧困的人👩🏿⚖️🛄。我們應該從國情出發,全面使用上面的辦法,但當下要把第二種辦法作為主要方法🛁👭。
楊潤勇:發達國家在發展初期也曾經歷過偏遠地區教師流向發達地區的過程🙁👶🏼。為了確保偏遠地區教育質量👰🏻♀️,發達國家主要通過以下途徑解決這一問題:推進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施教師流動,合理配置人才資源,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向邊遠地區教師發放津貼🎀,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提供住房補助。
從目前來看,我國依據國際經驗,通過推進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教師交流⚖️、發放津貼、建設教師周轉房等舉措,緩解了農村教師短缺🛌、農村優秀師資向城市流動等問題,但在以下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第一🖲,突出重點,加大津貼額度😿,優先對地處偏遠、生活艱苦的農村教師實施高額度的津補貼政策👩🏼🍳,以此解決這些地區吸引和留住優秀教師的問題。第二,提升農村教師幸福感。在加大農村教師津貼補助的同時😦,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提升農村教師專業效能感,這種效能感是教師長期執教的根本動力♉️。第三🚵🏼,跟蹤調整、適時連貫。政策的出臺並不意味著問題的解決。從目前來看,為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我國已經全面啟動實施教師交流、農村地區教師津貼發放等政策🧔🏽,但在這一過程中應通過跟蹤調查,發現實施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對政策做出調整。與此同時,對教師交流、農村教師津貼發放等配套政策要予以連續實施,以此確保農村教師切實獲益💈。(新聞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