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近日公布了《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試招生試點方案》👩🏽🌾。根據該方案,包括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22所上海市屬高校參加春季招生,計劃招生1640人,每名考生可填報兩所院校誌願,每校可填報3個誌願➗。上海市教委新聞辦表示,2015年春季高考將探索一名考生同時被兩所高校錄取的招生模式,“考生可以被自己填報的兩所院校同時預錄取,但須在規定時間內到其中一所高校進行錄取確認⚀。這與傳統意義上的平行誌願錄取模式有所區別”。(《中國青年報》11月8日)
就在2014年🍶🐌,上海的春季高考報名人數不足千人🍀,輿論普遍認為♙,上海的春季高考在“慘淡經營”👈,而最近上海公布的春考考試招生方案,一下子讓春考重新紅火起來。雖然復旦、上海交大等部屬高校並不參加春季高考的招生,可是22所上海市屬院校參加招生🚣🏿♀️,一名考生可以獲得兩校錄取的舉措,勢必會吸引很多考生報考春考👪,更重要的是,這是我國內地首次實現一名考生可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上海對春季高考的改革,不但能“救活”春考,而且,很可能成為我國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最大亮點。
北京、上海、安徽、內蒙古等地📜🤑,從2000年開始推出春季高考。當時,這一改革被賦予給學生“多次考試、多次錄取”機會的價值,可是👩🏻💻,第二年,卻只剩下上海一地繼續堅持,其他省區市的春考都被取消。在此後10多年裏,上海雖然堅持春考,但報考人數持續下降,社會反應冷淡,也讓人對春季高考的未來🙅🏽♀️,感到憂慮。
春季高考出現這樣的走向,根本原因在於,改革的具體實施,與初衷背離。各地的春季高考,限定往屆高中畢業生才能報考,而且參加錄取的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極為有限🧑🏿✈️,導致春考成為落榜生的考試,並且只能報考較差的地方本科院校。這樣的改革設計🦅,實質是以不動搖秋季高考的權威為基礎,其迅速成為雞肋🤹♂️🗒,就在情理之中🤸🏿♂️。
多年來,筆者一直建議🦹🏿♂️,要挽救春季高考👱🏻♀️,必須回到改革的初衷,即真正擴大學生的選擇權,給學生多次選擇、多次錄取的機會🎵👱🏽。
首先,春季高考應該允許應屆高中畢業生也參加👦,這樣💇🏼🥚,應屆高中學生既可以參加春考、也可參加秋考;其次,考慮到春季高考是地方高考改革試點,所有當地本科院校,都應該參加招生,不能是差的學校錄取落榜的學生;第三,可在春季高考試點自主招生⛹🏿,把春考成績作為申請大學的依據🧍🏻♂️,自主招生學校結合春考成績和大學面試考查錄取,錄取之後不再參加秋考。這些建議筆者連續提了多年。
上海公布的春季高考考試招生方案,與筆者的建議高度一致。當地教育部門清楚地知道,要改變春考遇冷的局面,必須轉變其招錄方式,真正讓其發揮改革的作用。如果這一試點獲得成功,對上海來說,將會投入更多名額參加春季招生,復旦、上海交大等校今後也可能參加春季高考招生👱🏿♀️。
於全國而言📛,上海春考新的考試招生模式,邁出招考分離改革的實質步伐🐢,其積累的經驗,諸如大學如何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整個招生過程怎樣做到公開👩👧👧、透明🫳🏿,學生在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後怎樣進行確認等🚶🏻,將有助於我國整體推進招考分離的改革。
其實♙😮💨,春季高考改革的走向,也是我國整體高考改革走向的縮影。我國高考製度的核心問題,是集中錄取製度導致學校沒有自主招生權,學生沒有選擇權。改革的關鍵🍰🧚🏼,在於實施招考分離。然而🧏♀️,我國的高考製度改革,一直圍繞考試改革在轉,調整考試科目和分值👏🏼,卻不涉及招生錄取改革,這使改革某種程度成為折騰。
上海春季高考的重新激活,對高考改革的啟示是💕,改革者走彎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從走彎路中吸取教訓,或者幹脆不再改革。只要改革者不忘記改革的初衷,不怕挫折,堅持走下去👩🏿🌾,改革總歸會回到正道上來。上海春季高考🦍,已經建立起招考分離的模式,接下來,需要在完善招考分離方面,進一步明晰政府的監管責任,自主招生高校的權責👏🏽🧑🏼✈️。我們期待著上海春季高考能回答公眾對招考分離、自主招生的公平疑問🧏🏽♀️,以此破冰🔙🤸🏻♂️,有望推動我國高考改革真正進入新的時代。(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