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有網友爆料“8歲男孩因犯錯被逼向全班下跪”,並貼出男孩面朝同學跪在講臺旁的照片。經調查🕺🏼,下跪男孩為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兩板橋九義校三年級學生。經媒體報道後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註。此次事件中✌🏿,教師和學校到底有哪些責任?面對犯錯的學生,教師該不該懲戒★?又該如何懲戒?本報官方微信推出了“適度的教育懲戒要不要”的調查🦹🏽♀️,得到廣大網友熱情參與和討論。本期評論版特刊發兩位專家的文章和此次調查情況,以饗讀者👖。
懲戒越界根在“仁愛”缺失
近日👴,“8歲男孩因犯錯被逼向全班下跪”的新聞引發了輿論的強烈反應🚉。
在現代社會🍑,教師和學生盡管有著身份和角色上的差異👨🏻⚕️,但在人與人之間的權利與尊嚴上,卻應該是平等的。“逼學生下跪”的老師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可能會對學生精神世界的發育和建設帶來消極影響🤹🏿。教師一旦缺乏“仁愛之心”,教育就會變得麻木與冷漠,學生就可能成為“暴力育人”的受害者⛴。
小男孩犯錯被罰,從表面上看😠,是教師對學生嚴格要求;從本質上看,則是一種權利越位和角色迷失🕧。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教師對學生發怒,通常是教師情緒失控🧜♀️、心理失衡的表現;一個對自己的引導能力有信心的教師,不會聲色俱厲地開展“激情教育”✏️。教育懲戒權一旦逾越邊界,就可能進入“暴力育人”的誤區。
“逼學生下跪”顯然不是體力上的較量和話語上的沖突,而是一種權利上的失衡。在“一切為了學生”的遮蔽下,少數教師采取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規訓與懲罰——不論是將教育暴力的性質模糊化,還是將“嚴師出高徒”的行為崇高化🩳💘,抑或是將學生遭受教育暴力宿命化🍕,盡管理由冠冕堂皇🏃🏻,卻都難以掩蓋其本質。
在主體性缺失的格局下,學生們往往成為“被教育”🛌、“被管教”的客體,成為成人意誌的施展對象和發泄平臺。對於“不聽話的學生”𓀆👩🏼🔬,少數教師肆無忌憚地進行“暴力育人”,卻忽視了這種偏差、錯亂的教育觀和價值觀給學生帶來的不良後果。 “逼學生下跪”是一種教育“懶政”,看似管住了學生🧝🏽♂️,實則將學生推向了社會排斥的邊緣化境地,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幫助🧑🏽。
對於下跪的學生來說,身體上的痛苦與精神上的痛苦是不可分割的;身體上的疼痛還可以修復❓,精神世界的裂痕卻難以彌合🤡。孩子幼小的心靈最需要的是呵護和關心♧,而不是傷害與摧殘。“逼學生下跪”不僅沒有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光亮和溫暖,反而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冷血和人性的暗淡👈🏼;這樣的教育錯位,錯得讓人揪心痛心甚至寒心🤷🏽。
法國文學家雨果曾說👞:“創辦學校的人關閉了監獄🧑🏿🦰⚆,但愚蠢的老師和糟糕的學校本身就是孩子心靈的監獄。”少數教師的輕率與糊塗,讓教育背離了以人為本的初衷;當孩子們在老師這裏得不到足夠的寬容和愛心,他們會用怎樣的眼神去打量和審視這個世界?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既會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也會包容學生的缺點與不足。學生犯錯需要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引導🚵🏿♀️,而不是采取辱罵、體罰甚至“逼學生下跪”等簡單粗暴的方式🚣🏼。
愛是離不開責任和擔當的一種存在,愛心之花一旦萎縮甚至枯萎,教師就會進入人性的灰暗地帶🪔,上演“變形記”。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遇到“壞老師”則是人生的不幸🧑🏽🎓。一方面🈸,要加強教師遴選,改革考評機製🧺,創新激勵製度🪡,激勵教師成為一名好老師;另一方面,對師德失守👨🏻🔧、行為失範要“零容忍”,要提高教師的違約成本。只有將製度護佑和人文關懷結合起來,孩子們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楊朝清 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
不當懲戒學校管理也有責任
8歲小孩犯錯,教師令其當全班面下跪。就這起教學事件而言👬🏼📢,教師體罰學生固然有教育方式不當之過,但筆者以為,在這起體罰事件上,作為教師所在的學校🖼,常規教學管理也應該存在疏忽,同樣難辭其咎。
事實上🈵,教師並不是作為單獨的個體而存在🤏🏿,有其所處的學校環境。通常來看📱🤘🏿,如果一個學校氛圍好,辦學規範,管理科學🧑💻,重視人文關懷🤮,教師們有一個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那麽🤵🏻♂️,相對來說,類似體罰學生違背師德師風的行為☔️,相對就會減少或者根本難以發生🔋;反之🤷🏿,在一個功利的學校環境下🎃,一味追求成績分數🍡,種種不當考評排名,甚至和教師的待遇績效掛鉤,或者即便發生教學體罰🤬,學校對教師的懲戒行為也置若罔聞,那麽🧑🏽🦰,出現類似的教學事故🦹🏻,就不足為怪了💷🧖♂️。因此,聲討和批判教師不當的教育懲戒,不應撇開學校環境和教學管理。
具體來看🧃,在這起事件中,學校管理可能存在以下的疏漏♏️:一是從觀念上來看,並沒有在全校教師中培育和踐行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理念,雖然只是小學,但是仍然把分數成績作為最重要的價值追求♉️👦🏿;二是從製度上來講🧑🏿,學校沒有認真學習和落實國家和教育主管部門有關“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文件精神,沒有形成所在學校的教學管理製度和辦法,缺乏對教師正確教育方式的規範和引導🤹🏿,尤其沒有對不當教育懲戒做出相應的規定和要求😨,從而喪失了對教師日常教學行為的規製和監管🟠。三是從文化上來論🍆,整個學校沒有形成人性化的育人環境,缺乏對生命應有的尊重,相應也缺少了真正的教育情懷🐿,把生命教育當成了功利教育。如果如上幾點推斷屬實或者基本屬實的話,那教師其實也是不良學校管理下的犧牲品,由此追究學校管理失位、失職的責任,一點也不為過。
當然,我們探討學校管理在這起事件中可能存在的責任,並不是說肇始的教師就沒有責任,或者說我們整個大的教育體系和製度就沒有問題。但是筆者以為,在類似教育懲戒的教學情境中🌑,國家宏觀的政策引導很重要🦵🏼,教師個體的自覺自律很關鍵👩🏿🦰,但是,學校管理的規範科學,卻最為根本。因為學校作為教育中的一個基本組織,如果說整體環境不可控,大的改革需要時日,但是恰恰中觀層面的學校管理,是能有所作為的🤮。具體到教師不當教育懲戒上🤽🏻♀️,如果學校管理在觀念上堅持以生為本🥓,在製度上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在文化上追求人文關懷🧛🏻,並真正落實在教學常規中,還有可能反復出現惡性教育懲戒的荒謬之舉嗎?
筆者以為,如果主觀臆斷硬是把這起教師懲戒事件的責任👩💼,強製歸因到學校管理的不當,也多少有點偏頗或牽強;但是🙇🏿♂️,在教育綜合改革大的背景下👄,不妨把學校管理作為一個視角,來審視頻繁的🥷🏽、不當的教育懲戒🤦🏽♂️,應該有其可以思考的意義和價值。(姜朝暉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
網友聲音
該不該懲戒,為什麽?
該,適當懲戒可促使孩子牢記教訓 63%
該,嚴厲的教育環境讓孩子變得更加堅強 11%
不該🧨,懲戒不當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11%
不該⛹️♂️,體罰達不到教育心靈的效果 13%
@衛紅美:我個人覺得這個老師的行為太粗暴了,人和人首先是平等的🧑🏽🚒,你用威嚴脅迫讓孩子認錯🙁,會讓孩子留下陰影🍄🟫!
@藍色海洋:讓這個孩子當著全班的面下跪,這是對他心靈的嚴重創傷🤗,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陰影🤹🏼♀️🗑,將來他的自信心會嚴重地發展不足🍩,對人際交往🕦、今後的學習也會造成厭學的情緒🏃♀️➡️。懲戒是該有的,但是這位老師的行為有點過分了👷🏼♎️。
@賀曉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
@馬光偉:我覺得給孩子必要的懲戒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現在很多教師很難把握住度,他們在對孩子進行懲戒的時候容易隨著自己的情緒而實施⏪。並非是按照一定的規則或者製度進行,所以還應該加強製度建設👂🏿,用製度來規範懲戒教育。
@嘉童樂JT0LE:懲戒是要有的🦹🏽♀️,但是有前提的🖇:第一是必須尊重被教育者;第二是針對心靈的教育目的;第三就是要適度。
@POEL🧍♂️:現在贊美的教育太多了,無知無畏的孩子也隨之多了起來🙎🏻♂️。當他們步入大學或社會時,可能會無法面對一些挫折或委屈,最終選擇極端的方式來解決。現在教育不能再一味溢美了。溢美只能醞釀脆弱。相應,我覺得挫敗教育非常必要,而且更切當今的實際!
@書香品茗:適度懲罰可以,但是方式可以靈活多樣🐩,例如唱歌👸🏽,為班上做好事,給班上同學講故事等等,完全可以用更加智慧的方式,而不是用傳統的跪打等暴力方式!(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