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的學校都很好,不用挑🤦🏿!”
——江蘇省昆山市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紀實
過段時間,江蘇省昆山市新市民李明的孩子就要上小學了,可他一點都不著急🐡。原來他早已“看上”了張浦鎮第二中心小學,就在家附近🎮,是一所投入1.6億元高標準建造的學校。“昆山的學校都很好,不用挑🙇🏻♀️!”
在昆山,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有著明確的路徑和目標👨🏻💼:從縮小城鄉🚶🏻♀️➡️、校際和群體教育差距入手,放大優質教育資源,讓生活在昆山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為昆山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提供智力儲備和支撐🗒。
教育均衡納入“城鄉一體”
伴隨著改革開放💠,昆山在全國率先自費建設開發區,經濟得到迅猛發展。為縮小城鄉學校硬件上的差距🧖🏻,昆山將教育布局納入全市城鄉一體化總體規劃,加快建園、建校步伐。
昆山市教育局局長褚誌願介紹💪🏻🈳,“十一五”期間🧚,昆山新建、易地新建中小學、幼兒園35所,其中鄉區幼兒園、中小學校占80%𓀙。2013年,昆山教育總投入達41億元💬,新增中小學學位10800個、幼兒園學位5300個👩🏽🦱。
與此同時,昆山還將市區優質學校作為標準和樣板,進一步縮短城鄉差距⛳️。易地新建的吳淞江學校,告別環境差、條件簡陋的舊校區,多媒體電子白板🐦🔥、科學探究室等一應俱全🧙🏽,讓農村孩子享受到城裏的教育🩰🫄🏿。2002年🕵🏼♂️,昆山成為江蘇省首個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市🔈,每一所學校基本達到省定標準。
硬件同步是第一步,如何讓師資實現均衡流動👨🏽⚖️,是昆山一直思考的問題。2010年以來👋🏼,昆山共招聘義務教育階段教師1478人,分派到鄉區工作的達912人0️⃣🗽。昆山還每年組織150名優質學校骨幹教師到相對薄弱學校頂崗支教,推進校際師資均衡。
“兩年前,昆山開始探索集團化辦學🩶,薄弱學校委托優質學校管理🙅🏿♀️,在教師培養📄、教育科研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在昆山市教育局副局長周雪明看來👩🏿🚀,該措施讓校際間的人🌮🏄♂️、財、物調動更加靈活,優質學校的管理、文化更容易滲透到薄弱學校。
7.3萬新昆山人子女共享普惠“陽光”
據統計🧛♂️,昆山義務階段外來務工子女有7.3萬人,每年還以1-1.2萬人的速度增長。在昆山市市長路軍看來,關註新昆山人子女就學,不僅關系到這些孩子的未來,也關系到昆山的未來,解決好他們的教育問題,關乎教育公平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讓每一個流動兒童都有學上,昆山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新建了兩所公辦學校,還將市內現有的9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全部建成蘇州市合格學校👭🏻。每年設立1000萬元的專項扶持資金,幫助外來工子弟學校提高教師待遇🛩,改善辦學條件。
“在昆山,外地孩子的入學門檻放得很低,只要有房產證就能入學⛹🏽♂️。學校不許收取借讀⌨️🟫、擇校等費用🙇🏻♂️,評優🖖🏻、助學等與本地學生同等享受。”周雪明介紹,目前,昆山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工子女公辦學校吸納率達69.46%🤚🏻👩🦱。
多元供給🚣🏿♀️,國際優質教育資源“隨意挑”
教育均衡,核心在於“公平”,但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揚谷”式發展👩🏽🚒。在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看來🧑🏻🚀,雖然教育不能搞市場化👩🔬,但教育的市場正在形成,昆山希望在高位均衡的基礎上,滿足不同層次群體的教育需求。
2013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立昆山杜克大學,於今年秋季以自主招生錄取方式招收首批碩士生。昆山杜克大學校長劉經南介紹🚖,學校引進杜克大學的高水平課程體系和跨學科教育模式,並結合中國國情和武漢大學的學科優勢❄️,對教授和學生都極具吸引力🏖。
選擇國際化教育🤞🏿,是昆山面對現實的深思熟慮😷。長期以來,昆山走的都是外向型經濟發展之路💇🏼♂️,共有5500多家外資企業落戶昆山。路軍表示👰🏻♂️,伴隨昆山試驗區、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推進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將加快集聚和培養大批高端人才,讓昆山在新一輪發展中贏得主動和優勢。(新聞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