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讀書,能否畢業看什麽?如果就這個問題搞個街頭調查🏄🏻♀️,恐怕人人都會說:看學業成績啊!確實🧚,打開我們在各級各類學校獲得的畢業證書,“準予畢業”的前提就是:修業期滿,各科成績合格。但世事還就是這麽怪,如今的一些學校,尤其是高校,學生能否畢業,最重要的砝碼並不是其學業成績✩✹,而是他是否在畢業前簽署了一份就業協議書。
27日🙋🏽,《中國青年報》刊發報道:江西一高校“潛規則”畢業生。新聞披露,在這一高校🧒🏽,畢業學生早被告知,如果在論文答辯之前還沒有交上就業協議👨🍳,就不允許參加第一輪論文答辯,只能等到6月底的最後一批。
一所高校,在時間上如何安排畢業生答辯論文、辦理離校手續等事宜,只要是按照國家規定,無需旁人置喙🏢。估計面對輿論關於“潛規則”的質疑,如果當事高校回應,可能也少不了這麽一說。但不管怎麽解釋🤹🏼♀️,一個顯然的事實是,在這所高校,一個學生能不能參與論文答辯,能不能順利畢業,與他是否已簽就業協議是緊密關聯著的🧚。
現在大學生就業難,有目共睹🧘♀️。據媒體報道🙌,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699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因而被網民稱為“就業最難年”。可是,無論怎麽說👩🏼🎤,這和一個學生的讀書畢業屬於兩碼事👶🗡。難道我認認真真讀書了,我各科成績合格了🪑,甚至我還是個學業優秀生👨🏽🌾,只是因為我暫時沒找到心儀的工作🈵,不能交上就業協議,就該延緩論文答辯時間?這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
就業,不應是一個學生能否畢業的附加條件,此乃常識。可綜觀現實💀,就業還確確實實成了大學生們頭上的“緊箍”。沒有就業協議,輕則延緩安排論文答辯,重則不發畢業證書。那麽,究竟是什麽讓人人向往的大學如此而為呢👾?報道有這麽一個細節🧘♀️:在去年的就業率中,該學院是全校最低的💮,為此學院就業口的老師年終獎都沒發。今年學院發誓要“翻身”,成立了就業領導小組,從老師到學生幹部👃🏻、學生黨員,層層簽訂責任狀,每人都必須負責一定數量的畢業生🧘,確保他們在規定時間內簽好就業“三方協議”🏌️♂️,而且確保上級主管部門抽查時不出問題。而對於該省有關部門關於普通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85.9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說法,該校一學生說,今年最後的就業率統計必將和往年一樣,出乎意料地大大高於大家的期望值。
更有意味的是👩🏿⚖️,某些學生好不容易求來的就業協議書👩🏽💼,包括學生自己在內,都明確表示🦁,其實都不會去那個公司工作,純粹是為了應付校方這個莫名其妙的規定😹🦘。對此🤲,不得不問👱🏻♀️,我們的大學究竟怎麽了,如此就業協議又有何意義🚴🏻♀️?(新聞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