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國人的人均閱讀量持續在低位徘徊🏋🏿♀️。在閱讀數量不斷減少的同時,我們的閱讀質量也面臨著不斷下降的危險🧏🏼♀️。有人抱怨,如今的圖書市場被各式各樣胡亂拼湊👸🏽、毫無思想的“垃圾書”所充斥🦏,閱讀淺俗化大行其道🧑🏽🎓。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民意中國網📔,對31個省、市、區的9116人,進行的一項題為“你遇到過‘垃圾書’嗎”的在線調查顯示,73.2%的受訪者直言當下“垃圾書”很多🚁,其中34.2%的人認為“非常多”。
受訪者中👨🏽,13.1%的人表示自己過去一年一本書都沒有讀,57.2%的人表示讀了1~5本✶,12.9%的人讀了6~10本🤠💁🏻,16.9%的人讀了10本以上🙅🏼♂️。在受訪者所讀的書籍類型中👨👩👦👦,文學類書籍排在第一(44.3%),其次是社科類圖書(32.2%),第三是教科書(25.7%)💁🏻♂️。
國民閱讀不僅數量少而且質量低
家住北京西城區的王峰(化名),最近越來越覺得找到一本好書太難了🚴🏼♂️。前段時間㊙️,他無意間發現一家書店,就進去想買幾本書。可轉了一圈他發現👂🏽,書店裏到處都是“人生成功必修課”、“十堂課教你成為理財高手”之類的書籍🧙🏻,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炒作得很兇的暢銷書,幾乎找不到一本有營養的嚴肅作品🌮𓀗。
“以前都說開卷有益☘️👨🏽🏭,我看現在卻是開卷未必有益。一些書要麽是內容胡扯💳,要麽是在東拼西湊,根本沒有一點對讀者的誠意和敬意。看這些書浪費了買書錢不說🤴🏻,關鍵是掃了讀書的興致😂。”王峰說😴。
“網絡是‘垃圾書’泛濫的重災區。”一名民意中國網網友說,如今網絡文學在公眾特別是年輕人中非常流行,許多網絡文學網站為了賺取點擊量⚆,一味製造低俗的快餐作品🙆🏻♂️。有的作品嚴重脫離生活實際📁,有的作品高調宣揚暴力🏌️♀️、拜金主義等不良價值觀👨🏿🏫,對年輕人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
從事圖書出版行業的張先生坦言,金錢在如今的出版業中幾乎占據著支配性地位,許多出版社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只要不犯法,出什麽書都行。只要有人買賬♥︎,內容垃不垃圾很少有人管。
“現如今,國民閱讀不僅數量少,質量也很低🧎🏻♀️。大量出現的‘垃圾書’正是這一現象的腳註🤵🏽♀️。”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白燁,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在當下的圖書出版領域🧑🔬🏋️♂️,可看可不看🧑🏻✈️、可出可不出的書比重較大🧖🏿。好書難尋🔧,已經成為幾乎所有讀者都會遇到的現實問題。
61.6%的人直言“垃圾書”泛濫是因“個別出版機構金錢至上”
沒有營養的“垃圾書”為什麽會泛濫成災?受訪者首選“個別出版機構金錢至上”(61.6%)。其他還有:“出版界缺乏獨立思想,跟風出版盛行”(55.2%),“為出書而出書現象普遍”(54.1%),“個別作者相互吹捧🖼、胡亂推薦”(44.5%),“淺閱讀時代,圖書不再內容為王”(42.5%)等🌚⛽️。
在三屆魯迅文學獎得主👩👧、知名作家李鳴生看來🏄🏽⏲,這是由於當下出版門檻太低所致。出版社集體改製後,大多數都遇到了經濟困難。為了獲得經濟利益,許多出版社紛紛降低出版門檻🥭😡,有人掏錢就給出書😘,什麽賺錢就出版什麽🎣,從而導致跟風出版盛行,產生大量“垃圾”圖書。
“‘垃圾書’泛濫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當前圖書出版者追求不高、素質低下🏒。”白燁表示,當前有一種觀點認為,“垃圾書”的出現與圖書市場化有關♔,他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不能把問題總是簡單歸咎於市場🈵🤔,市場是一個領域和平臺,誰都可以加以利用,關鍵是怎樣看待和駕馭。
“我們現在的一些出版人🎈🐖,自身沒有更高的追求🍍,對市場只做簡單判斷,只以‘垃圾’類作品迎合市場低俗需求。他們既是‘垃圾’作品的生產者,又是低俗文化的參與者。一些人置身其中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白燁說。
“‘垃圾書’泛濫正是當下社會文化亂象的一個縮影。”知名作家★、《工會博覽》雜誌執行主編艾君指出,在一個拜金主義盛行的社會,人們的價值觀與審美取向處於模糊的狀態🤺🫰🏽。這種情況下,客觀🤞🏻、理性、深刻的觀點很容易喪失市場。在商業利益的推動下,越是驚悚🏀🦐、娛樂😎、低俗的東西就越受歡迎,泛濫的“垃圾書”正是這樣一個文化大環境在具體載體上的體現。
72.5%的人期待公益機構給年輕人提供閱讀指導
美國知名文學評論家萊斯利·菲德勒曾指出🙆🏿♂️,當前許多流行的通俗文學作品本質上就是一種快餐文化,美味卻未必營養。這種快餐式的閱讀傾向將會給整個社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白燁也認為🏌️♀️,出書只看經濟利益,不管社會效益,這是把文化產品當作一般商品的結果。圖書是特殊的產品🐜,雖然有商品屬性⛹🏻♂️,但本質上是精神成果。“金錢支配”、“商業至上”的情形若不加以改變,會攪亂出版領域的取向😢,加重文化領域的媚俗,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垃圾書”泛濫的後果🖖🏽,在受訪者看來,首先是“浪費讀者時間和金錢”(57.3%)🆚,其次是“好書被淹沒”(55.8%),第三是“讓人們對閱讀失去興趣”(54.9%)。其他還有“無益於社會文化的發展與傳承”(48.0%)😸、“拉低全社會思想與審美水平”(44.8%)等。只有6.5%的人認為,“垃圾書”泛濫不會帶來不良後果。
李鳴生認為,抵製“垃圾書”,作者、出版人🐳、書評人等出版鏈條上的工作者🔖,應該把好關。作者不能迎合低俗趣味🈶,出版人不能只圍著金錢轉,書評人也不能丟掉為讀者推薦好作品的責任𓀁。與此同時,當前官場中出書很流行,成果大多屬於“垃圾書”的行列👷🏼♂️。所以應該重點打擊“公款出書”、“公權出書”的行為,堅決遏製“圖書裏的腐敗”。
值得註意的是,“垃圾書”的泛濫🍶,已經讓公眾特別是年輕人離經典作品越來越遠🚍👩❤️👩。調查顯示,有28.5%的受訪者直言💮,自己已經不再讀任何經典書籍了🥞。72.5%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有公益機構在魚龍混雜的圖書中,給國民特別是年輕人提供閱讀指導。
“全社會都應承擔起指導青少年讀好書的責任🧝🏻。”艾君指出,經典的圖書作品能夠教育人、啟迪人,中國的文化出版工作者應該切實肩負起歷史責任,通過出版好書來引導青少年成長🦹🏽,實現社會文化傳承🏄🏻♀️。(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