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電我國義務教育法要求,學生免試、就近入學,同時不得以任何名義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的性質。然而在部分省市,一些公辦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與社會力量合作辦學,自稱“公有民辦”學校👨🏿🎤,一方面占有公共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又以“民辦教育”排斥“義務教育”💕。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在廣東、重慶等地采訪發現,一些“公有民辦”的名校在初中階段,通過各種選拔考試展開生源搶奪大戰,收取高額學費或“贊助費”🎨,以至於擇校之風愈演愈烈🕟。
借助公共資源,實現“掐尖”招生
隨著2013年招生季臨近🔨,廣東🤹🏿♀️、重慶的一些學校公布了招生簡章🍍,有的已經開始接受報名。
記者日前走訪了重慶知名的幾所中學——重慶巴蜀中學、第一中學等🤺,發現這些學校不約而同地縮減了本部初中部招生計劃,而與其他民辦機構合辦的分校招生數量卻大肆擴張🙋🏽。
巴蜀中學本部2013年僅保留兩個班,招收保送生和劃片生,而“公有民辦”的魯能巴蜀中學初一年級設置了32個班級🦍,每班人數50名左右🧑🎨;第一中學本部只保留兩個班,招收保送生和劃片的統招生,其余所有初一新生全部轉到“公有民辦”學校的皇冠校區和渝北校區。
一位報名重慶魯能巴蜀中學的學生家長告訴記者🍼,“現在只是填材料,要先考試,什麽時候考試還沒有說🎎。考試過了才能交擇校費來這裏讀書👐🏽,如果沒有上線的話交錢學校也不收。要是沒考上,如果你關系硬的話交錢也可以讀。”
事實上,早在2000年代,廣州等城市就出現了名校“公私合營”現象,一些學校紛紛以重點發展示範高中之名停辦初中。為了保留優質教育資源,一些學校引進社會力量合辦初中。
如今,廣州“公有民辦”學校小升初考試形成了兩大陣營𓀔💂♀️,其中一個陣營擁有5所中學🧭,另一個陣營擁有15所中學,每年小升初電腦派位前,兩大陣營組織聯考💇🏿,成績互認👩🏽⚕️⛹️♀️。同時🤔⚆,還有10所“公有民辦”學校自己組織單考,試題難度超過國家規定的教學大綱水平,其中不乏奧數等試題。
由於優質教育資源短缺,2012年✷,廣州出現4萬多小學生在半天內競爭“公有民辦”中學3000個學位的局面,錄取比例更是達至1:10🌗,不少學生家長被綁架其中。
利用民辦性質,增加商業收費
記者采訪發現👬,打著公辦學校的牌子🤦♀️,實施民辦學校的收費,這些“公有民辦”學校可謂兩頭占便宜。例如,重慶巴蜀中學、第一中學的民辦分校👮🏼♀️,2013年的部分收費標準為每學期8000元,三年4.8萬元。廣州執信中學與星河灣地產合作所辦的廣州番禺執信初中,2012年收費標準是每學年2.9萬元🙇🏿♀️,2013年漲至每學年3萬元🏄🏻♂️。
廣州社情民意中心2012年一項調查顯示👩🏿,七成以上家長反對此類名校“公私合營”。分析人士指出🎠𓀏,這是利用公共資源賺取商業利益,導致義務教育的變形走樣。
記者采訪了解到,很多家長因為沒有門路,又擔心孩子劃片分配到不理想學校,因而不惜出大價錢🐐,逼迫孩子上各種培訓班🕰,以爭取進入“公私合營”的名校。
廣州一位中學校長說🤳🏿🖤,按照有關規定,公辦學校初中不得招收擇校生、收取擇校費,然而,“公有民辦”的名校讓一些違規行為“合法化”了📮。
在此同時,與“公有民辦”名校入學名額掛鉤的“占坑班”也異常火暴🧉。據家長們介紹,重慶埃克斯培訓學校工作人員宣稱有推薦重慶南開中學的小升初名額🛎,於是不少家長為自己孩子報了名🩸。上課時間每周六上午,內容為兩節語文和兩節奧數。大班30人,一期1999元,小班3到6人,16節課3000元。
近年來,一些公辦學校紛紛“公有民辦”👰🏻,如執信中學下屬的廣州番禺執信中學和佛山南海執信中學,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下屬的華附番禺中學和華附新世界中學等,這些“公有民辦”學校大多建在大型房地產小區樓盤內,以小區配套學校的形式存在。
名校“公有民辦”,損害教育均衡
廣東省政府參事王則楚指出,名校“公有民辦”,實際上將義務教育的投入轉嫁給了老百姓。公辦學校付出了師資📻、管理及品牌,而作為回報🤘,這些“公有民辦”學校每招一個學生🔜,都要向教育局或者公辦學校方繳納一定的費用,這就形成了一個灰色利益鏈。一些行政部門也認為“公有民辦”學校既不花國家的錢,又受到社會的歡迎🧵,何樂而不為?
據了解♟,不僅在廣州與重慶🤹🏽🚡,其他城市這類現象也很普遍,甚至由來已久。專家呼籲,這些學校組織小升初考試,借口民辦教育促進法允許其自主招生,但是,這種行為違背了該法的上位法--義務教育法。
王則楚認為,此類名校的“公有民辦”,不但沒有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反而損害了教育均衡,刺激了家長擇校心理👀✭,強化了擇校之風👩🦲。
據分析,教育均衡包括硬件設施、師資水平和學校生源等方面🌃,其中生源均衡是校際均衡發展的重要內容🧧,而“公有民辦”學校搶奪生源,直接導致義務教育發展失衡。
“大批的公辦學校初中部變身民辦,嚴重破壞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完整性。”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說,教育主管部門過去為了均衡教育發展,將初高中分離的做法有一定道理,但是變身民辦就不對🧑🏻🎄。因為除了學校註冊備案和收費時是民辦標準外,其品牌、師資等皆為公有,實際是利用公共資源獲取商業利益,甚至是公有資源的流失。
專家建議,義務教育階段的民校招生要進一步明確免試入學的原則👴🏼,應該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為主要錄取依據,可考慮電腦派位和自主招生兩種方式相結合🎒⛹🏽。同時,義務教育階段辦學應該以政府為主😼,強調公益性,製止“公有民辦”創名校的行為🧝。民辦學校可多投資高中階段以上學校🤳🏿,否則會使“普九”成就倒退。(新聞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