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史海鉤沉
  

新中國70年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之路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事業堅持互容、互鑒、互通🧎,歷經在開基創業和艱辛探索中奠定新基礎、在改革開放和面向世界中開創新時期、在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中進入新時代三個發展階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今天👨‍👩‍👦‍👦,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具有相當規模的、總體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教育對外開放整體格局已經形成,有力支撐了新中國70年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對外工作需要。

01

在開基創業🩼、艱辛探索中

奠定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新基礎

blob.png

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在莫斯科大學接見中國留學生(神州學人資料圖)

在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帶領下🧖,新中國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事業的奠基工程伴隨著開國大典的隆隆禮炮聲拉開了序幕。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探索建立社會主義教育製度的歷史征程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始起步和前進。通過近30年探索和實踐🦜,新中國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事業在開基創業和艱難曲折中奠定了70年輝煌發展的新基礎🚼。

收回教育主權🐮,學習蘇聯經驗,創建新教育製度🙇🏼‍♀️。1949年12月🥚,新中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以老解放區新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某些有用經驗、借助蘇聯經驗成為建設新民主主義教育的重要政策基點🆚。一方面,新中國對過去接受外國津貼的20所高等學校、544所中學🦔🤛🏼、1133所小學,逐步實現教育管理權的轉移🟨,實現了實質性和卓有成效的改造🕸。另一方面,國家教育體系全面學習“蘇聯經驗”。這些努力,為1956年中共八大以後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轉成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確立社會主義新型的教育製度奠定了重要基礎🕉。

吸引留學人員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工作🟠。新中國一成立,就提出了“爭取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為人民服務”的主張。1949年,政務院在文化教育委員會下成立辦理留學生回國事務委員會,教育部製定一系列具體政策,在6年裏吸引和爭取了以錢學森等為代表的2000多名新中國成立前出國留學人員的回國工作🧑🏻‍🏫。從此,爭取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成為國家出國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事業的重要內容。

啟動和拓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新中國正式的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始於與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交換留學生👲🏽。以此為標誌🔊,新中國出國與來華留學事業正式起步,派遣留學生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也開始提上國家議事日程,並成為向蘇聯大量派遣學習科學技術留學生的前奏⬆️。除蘇聯外,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取得初步進展,包括留學生交流💂🏼、教師交流👩🏿‍🎤🧚🏽‍♂️、教育代表團和學者交流、向少數國家提供小額教育援助等內容🥃。1961年到1965年,國家通過加強國內英語教育🙋‍♀️、建立研究外國問題和外國教育的基地、派遣學生赴西方國家學習外語等舉措拓展與其他國家的交流。

重點向蘇聯大量派遣留學生,開展對蘇全面教育交流與合作🫳🏼。由於大量向蘇聯派遣留學生,最多時達六七千人,使在上世紀50年代的一段時間裏,我國在國外有上萬名留學生。與此同時,我國與蘇聯的教育交流也得到全方位發展,包括建立兩國政府教育部門的直接聯系,聘請蘇聯專家來華任教,大量引進蘇聯高等學校教材,引進蘇聯的教育學和教學法🐢,介紹推廣蘇聯發展教育的經驗🤜🏻,邀請蘇聯教育代表團考察我國教育並提出建議🚵‍♂️,推動高等學校之間建立校際聯系⭕️🙎🏿‍♀️,推動俄語教學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建立出國和來華留學管理製度。1956年後,來華留學生規模擴大,留學生生源國也日益多樣化👨‍🦽。隨著來華留學事業的發展,與之相關的留學生管理製度也逐步建立起來。國家召開了一次來華留學工作會議,出臺了第一份有關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的法規性文件;召開了兩次出國留學工作會議,將出國留學人員的工作方針從“根據國內的建設需要學習蘇聯的先進技術”調整為“專業上保證重點🫵🏼、兼顧一般;保證質量、研究生為主;滿足短期需要也要兼顧長遠”👩;還頒布了第一個全面的出國留學生工作管理製度文件。

確立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方針👲🏼。1956年☞,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強調“要向一切國家學習🧝,不但現在要學📦,一萬年後也要學”“學習外國的長處時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等等😾。這些論述解決了為什麽要向外國學習、向外國學習什麽、怎麽學等一系列問題,確立了新中國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方針🤸🏻‍♀️,為對外教育交流指明了發展方向。

在曲折中拓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文革”初期🚣‍♂️,我國教育對外交流陷入停滯⚙️👤。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國教育對外交流逐步取得恢復性發展👺。應外交需要開始派遣留學生赴國外學習外語🔝,且第一次派遣教育代表團出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來華留學和來華進行教育訪問的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明顯增多🧬🛄。以法國一所高等學校安排學習中文的學生自費到北京語言學院交流幾周為標誌,我國自費來華留學也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02

在改革開放和面向世界中

開創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新時期

blob.png

1992年1月,鄧小平在留學人員遊景玉創辦的珠海亞洲仿真公司視察時發表講話🪽,明確向留學人員發出“要做出貢獻,還是回國好”的號召(神州學人資料圖)

從1978年到2012年🍋‍🟩,以鄧小平同誌🎐、江澤民同誌🆘、胡錦濤同誌為主要代表的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開創和完善,我國的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事業經歷了全面恢復與快速發展(1978-1992)、擴大參與和融入世界(1992-2002)、加入世貿與擴大規模(2002-2012)三個不同發展階段,在改革開放和面向世界中開創了新時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新進展新成就。

擴大派遣留學生人數成為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的先聲。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作出關於擴大派遣留學生的重要指示👩🏽‍🔧。教育部隨後向國務院提交了《關於加大選派留學生數量的報告》𓀆,確定了選派計劃⌨️。為落實擴大派遣留學生的出國渠道,中國政府首先與美國達成互派留學生協議🙋🏽‍♀️,其後又與英國、埃及🎷、加拿大🚣🏻、荷蘭、意大利、日本、聯邦德國、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等國政府商談,成功達成交換留學生協議。

提出“三個面向”指導方針🧒🏻。1983年🤦🏻,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路🍏🍎,對新時期社會主義教育提出總體要求,將教育對外開放融入整個國家改革開放基本國策和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設計中,為黨和政府在新時期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改革教學方法,更新學校教材。鄧小平同誌十分重視各級學校的教材編寫工作👈,強調這是學習世界科學最新進展和成果的重要途徑。根據鄧小平同誌的指示🌵,中央撥專款從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引進大、中、小學教材🫸,供我國編寫教材參考。截至1978年2月,進口的外國教材達2200冊。教育部從各地選調了200多人到北京集中參加中小學各科全國通用教材的編寫工作🤞🏿,成立了教材編審領導小組🤼‍♂️。1978年9月,全國中小學開始使用新編教材。

逐步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政策法規👷🏻‍♂️,加強戰略謀劃。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要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1995年,《教育法》對“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專設一章;1998年,《高等教育法》對高校層面的對外交流進行了更細節的規定。加入WTO後,我國陸續製定和修訂了與教育對外開放相關的政策法規文件,大力推進教育交流與合作機製建設,不斷改善教育對外開放的製度環境。2004年,國務院印發《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加強全方位、高層次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把教育對外開放作為推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舉措🧔🏻‍♀️,明確提出進一步加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高中國教育國際化水平,提升中國教育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進一步加強出國留學工作管理。1981年至1984年👮🏿‍♀️,國務院先後多次批轉和印發了關於自費出國留學方面的多個規定🤸🏻‍♀️👃🏿。198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改進和加強出國留學人員工作若幹問題的通知》印發🏇🏼,提出“按需派遣、保證質量👨🏽‍🌾、學用一致”的出國留學人員工作方針🕵🏼。同年12月👩🏽‍⚕️🙅🏻‍♀️,國務院批轉國家教委《關於出國留學人員工作的若幹暫行規定》👰‍♂️🦻。1987年1月🐯🆕,國家教委印發五個關於公派留學的管理細則。暫行規定和五個管理細則一起構成了許多內容仍沿用至今的、覆蓋出國留學事務方方面面的管理體系🌕,成為中國留學工作進入穩定發展期的轉折點。其間🗻,國家教委成立了留學服務中心,駐外使領館陸續設立了教育處組,為進一步發展教育對外開放事業打下了紮實基礎。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出國留學工作方針,其後國家教委印發《關於自費出國留學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放寬自費出國留學政策🪭。1996年🎥,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成立,全面試行“個人申請、專家評審、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簽約派出、違約賠償”的國家公費出國留學選拔與管理辦法,使留學工作在招生、選派和管理方面走上製度化、規範化和法製化軌道。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全面啟動🈷️,留學工作被置於重要位置🙅‍♂️。2000年🤏🏼,全國教育外事工作會議召開👩🏽‍🔧,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留學工作的成績🍅,確定了未來留學工作的方向。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再一次將留學工作作為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重點❗️🔨。

鼓勵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加強引智工作🔈。做好留學人員工作和引進國外智力是新時期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內容。為吸引留學人員回國,讓國外回來的學者安心工作,鄧小平強調要做好安置他們回國的準備工作🆚😪,指出“要利用外國智力,請一些外國人來參加我們的重點建設以及各方面的建設”🆕。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繼續強調:“積極引進國外智力。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適當方式為祖國服務🧏🏿。”1996年,教育部啟動“春暉計劃”,撥出專項經費資助在外留學人員短期回國工作🌷。

blob.png

1993年春節前夕,江澤民等中央領導在人民大會堂出席留學回國人員新春聯歡會(神州學人資料圖)

拓展全方位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與西方國家在雙邊教育交流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與美國恢復“中美富布賴特項目”👮🏼;與英𓀃、德、法⛲️、日等多個國家開展教育合作;先後對亞非拉國家開放留學,資助其學生來華學習。這一時期的出國留學人員,一方面學習國外的先進知識,為中國在教育、科技、經貿等領域更好地融入世界提供了助力,另一方面作為文化交流使者,向海外推廣中國語言,傳播中國文化👩‍👧‍👦,加深了中外雙方彼此了解🙇🏿‍♀️☀️。同時,來華留學生也為我國外交工作註入了活力,為教育改革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中外合作辦學快速發展👨🏿‍🚒。加入WTO後不久,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教育部隨後陸續研製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關於做好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復核工作的通知》《關於當前中外合作辦學若幹問題的意見》《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外合作辦學秩序的通知》等文件,完善了涉外辦學的政策設計,有力強化了合作辦學的規範管理✊,為提高合作辦學的質量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了政策保障。

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交流。1979年,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成立👲。從此,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成為我國多邊教育領域最引人矚目的內容。進入21世紀後,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教育交流合作在深度和廣度上進一步拓展👒,成果豐碩,很多重要會議和活動開始在中國舉辦🧕🏽👱‍♀️。中國人也開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嶄露頭角🌎,繼中國學者蘇紀蘭兩度連任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主席後🍑,章新勝當選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主席👳🏿‍♀️,唐虔擔任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幹事。

啟動並加強與其他多邊組織教育交流。從1979年開始,我國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開發總署👋🏽、聯合國人口基金等聯合國駐華機構啟動教育交流合作項目🤞🏽,接受其教育援助,當時款項總計達數千萬美元🙇🏼‍♂️。1980年,我國恢復在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1981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教育項目🤵🏻,我國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先後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吸納教育資金達26億美元。

民間教育交流日益活躍。1981年,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成立,從此中國民間的、半官方的教育國際交流有了專門組織,開辟了國際教育交流的新渠道👨‍👨‍👧,在教育對外交流合作中具有裏程碑意義。1983年,中國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成立𓀁,架設起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的語言之橋。1987年,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成立,使官民並舉在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中成功發展。伴隨著這些民間機構的誕生和漢語水平考試的推出🙇🏻‍♂️,我國漢語推廣也在這一時期取得積極進展,使對外交流的語言之橋逐步走向科學化、規範化和標準化👨🏿‍🦳。進入21世紀,我國民間教育國際交流立足國內,面向世界,交流規模不斷擴大,內容日益豐富👩🏻‍🦼‍➡️,國內外影響力不斷提升,逐步成為中國教育連接世界教育的重要渠道。

高校對外交流合作日益豐富。改革開放後,高校層面對外交流的自主性和獨立地位開始顯現💷,以南開大學1980年組織召開明清史國際研討會為標誌,國內開始舉辦國際學術會議👩🏻‍🦲;中外高校之間開始開展學術研究合作😌;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與國外高校建立校際交流關系;外籍教師來華任教的學科逐漸多元,中國學者也開始走出去任教。上世紀90年代後,高校對外交流合作在“211工程”“985工程”“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等重大質量工程的進程中開始向辦學理念1️⃣🌻、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具體過程中延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機製建設也有了新進展。

blob.png

2003年9月💆,胡錦濤等領導人在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和先進工作單位表彰大會上接見與會代表(神州學人資料圖)

助力中外人文交流🙂‍↕️。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對外開放事業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領域👨‍👨‍👧‍👧,在國家總體外交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自2004年起♋️♨️,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開始在世界各地陸續設立,積極推廣漢語,傳播中國文化。教育對外開放工作逐漸形成了宏觀💁‍♀️、微觀相協調的對外教育交流矩陣。中國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中外人文交流事務中🕛。以教育交流為引領的中外人文交流工作逐步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和平發展的正能量,在國際舞臺上傳播中國和平發展👩‍👦、共建和諧世界的創新理念,力爭使中國的“軟實力”在國際上獲得與“硬實力”相稱的地位。

03

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中

進入教育開放發展新時代

blob.png

2015年10月🧛🏻‍♂️,習近平訪英期間參觀帝國理工學院👨‍🔧,與國家公派留學人員代表親切握手 攝影 |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中共十八大以來,教育對外開放的基礎和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在開放發展理念指導下,我國追求更有質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續的全面對外開放♠︎,為新一輪教育對外開放,特別是打造雄安、長三角、海南、粵港澳大灣區等教育對外開放高地,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註入了新動力。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主動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新格局方面取得歷史性新成就,教育對外開放的思想引領能力🧑🏿‍🎨、頂層設計能力、聚焦國家戰略培養人才能力👩🏽‍🦳、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能力、做強中國教育能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能力、參與全球治理能力👨🏿‍💼、服務宏觀決策和戰略咨詢能力等顯著增強⭐️。

教育對外開放的思想引領能力顯著增強,將有序推進教育對外開放置於新時代治國理政重大理論與實踐重要位置。推動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學校考察、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師生座談,主持深改組(委)等會議審議重大議題,給國內外發賀信寫回信,出訪發表演講和署名文章,會見來華政要和各方面人士,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時🌩,對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提出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為做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例如🧑🏽‍💼⏮,擔任深改組(委)組長(主任)期間🙋🏻‍♂️,習近平親自主持審議通過《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幹意見》這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全面指導我國教育對外開放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幹意見》這一黨和國家首次就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專門製定的文件🤹🏻‍♀️、《關於推進孔子學院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一十九大後首個納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教育對外開放領域的頂層設計文件🧜🏽‍♂️。習近平關於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集中體現在新時代首次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他強調🏊‍♀️,要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內薄弱、空白、緊缺學科專業,同世界一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把質量高、符合需要的引進來;要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留學教育🤵🏿‍♀️,將我國建成全球主要留學中心和世界傑出青年向往的留學目的地😛,吸引海外頂尖人才來華留學🦶🏼,培養未來全球精英;要增強教育服務國家外交的能力🧘‍♂️,通過教育交流合作,繼續辦好全球孔子學院、孔子課堂🫴,讓全球幾千萬漢語學習者、幾十萬來華留學生成為中國的好朋友;要大力培養掌握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熟練運用外語、精通中外談判和溝通的國際化人才🍖,有針對性地培養“一帶一路”等對外戰略急需的懂外語的各類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有計劃地培養選拔優秀人才到國際組織任職⬛️🏊🏽‍♀️;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海外國際學校,解決各類駐外機構🫱🏿、海外中資機構工作人員🏌🏿‍♀️⏺,以及赴海外經商、務工人員隨居子女在國外接受漢語教育問題,同時為海外華僑華人子女學習中文🛌🏽🪴、學習中國歷史文化提供便利🪕。

教育開放發展的頂層設計顯著加強。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突出特點是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推動決策層級上移,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體現在有序推進教育對外開放領域,就是顯著加強了教育對外開放的頂層設計,將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納入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百年藍圖的歷史使命和發展坐標中來審視🈚️;納入到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事業的總體要求中來部署🌽;納入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議程中來謀劃,推動我國教育對外開放事業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摸著石頭過河”轉向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科學決策過程。黨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多份綜合性改革和教育深化改革專門性文件當中,都不同程度涉及教育對外開放的內容和任務,在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實施方案文件中,如《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等都將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作為重要內容和任務,彰顯教育國際化對教育現代化和國家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支撐作用。教育部等有關部門也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紛紛出臺教育對外開放領域的專門文件,都明確了總體要求🐠,提出了目標使命✡︎,部署了重點工作,強化了保障措施,構成了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四梁八柱”,助推教育對外開放改革創新舉措持續落地,推動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的總體水平實現新的歷史性躍升。

助力中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中國教育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升🧑🏼‍🦰,各級各類教育規模持續穩居世界首位🧘🏽‍♀️,逐步由大到強,國際社會對中國教育的關註度越來越高。上海學生參加國際學生能力測試項目(PISA)🖨、教師參加教師教學國際調查項目(TALIS)的優異表現,吸引了美國🧑🏼‍🍳、英國、南非、以色列等國家紛紛來華探求“上海的秘密”和中國基礎教育成功的奧秘👋🏻,英國政府決定持續開展中英數學教育交流項目,在中小學廣泛推廣上海經驗👩🏻‍🦲🌗。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標誌著中國工程教育本科質量得到國際認可;“雙一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多所高校進入世界權威排行榜;首次用中國標準🌼、中國專家👨🏻‍🚀、中國模式對俄羅斯大學及其專業開展聯合認證和國際認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有關報告高度肯定中國全民教育發展成就和對全球教育發展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深圳、上海、海南紛紛與我國共建高等教育創新中心🖲、教師教育中心、中小學聯席學校中心等二類教育機構💪🏼,中國教育模式開始成為其他國家教育改革的參照。

人才培養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我國雙向留學與人才引進規模迅速增長🪀。截至2018年底,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365.14萬人👴🚯,占已完成學業人數的84.46%。“留學中國計劃”擴大了來華留學規模,有望到2020年如期實現接收來華留學生50萬人的目標😷,學歷留學生特別是研究生比例上升較快👨🏿‍💻,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大留學目的國。海外優秀人才來華從教的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正在實施的海外名師項目和學校特色項目已惠及160余所非教育部直屬高校。各地方政府積極出臺海外優秀人才引進計劃🫅🏿,吸引了大量人才為國家建設服務。

人文交流機製不斷完善,上升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支柱。堅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先後建立中俄、中美、中歐、中英、中法、中印尼、中南非🧔🏽、中德、中印等高級別中外人文交流機製🖐🏽,教育服務國家對外戰略能力不斷增強。中國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與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千個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關系,教育國際交流在人文交流機製平臺上得到實質性推進🛺。530所孔子學院和1129個孔子課堂遍布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漢語學習人數達1億人(以上數據截至2019年6月),中華語言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外教育領域高層智庫間交流日益增多🧚‍♀️,成為中國外交的有益補充和民心相通的活躍力量☝🏽。伴隨著留學生質量和數量的雙提升,留學生已成為中外人文交流天然的使者🧑🏻‍🦽‍➡️。民間教育國際交流積極服務公共外交大局,促進教育改革發展⚇。不斷擴大的教育對外開放,為各國間的政策溝通、貿易溝通🤟🏽、貨物交流等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中國教育敞開胸懷👪⚒,不斷推動全球教育深度合作、互學互鑒,積極促進世界各國教育共同發展,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請進來、走出去”穩步推進,涉外辦學帶動中國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全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約2500個,包含理學、工學、農學、醫學、法學🙏🏻、教育學等11個學科門類200多個專業;合作對象涉及36個國家和地區,800多所外方高校,700多所中方高校;每年招生超15萬人,在校生超60萬人,其中高等教育占90%以上🙍🏻‍♂️,畢業生超200萬人🧖🏽🦸🏻‍♀️。海外辦學邁出實質性步伐🤸🏽,已舉辦100多個本科以上境外辦學機構和項目。清華大學攜手華盛頓大學創建全球創新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牛津校區啟動招生,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老撾蘇州大學等境外辦學機構在探索中穩妥推進,越來越多的本科院校和職業院校走出去辦學,推動中國教育逐步走向世界👍🏽👧🏿。

雙邊多邊教育交流持續深化,不斷提高中國教育影響力。與1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教育合作交流關系🫴🏼,與47個重要國際組織開展教育交流,與4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習近平主席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歷史性訪問,中國與教科文組織關系進入歷史最好時期。成功加入《亞太地區承認高等教育資歷公約》🧎‍♂️,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積極服務國際社會教育規劃的開發和製定🧗‍♂️,在教育2030🦸‍♀️、亞太經合組織教育戰略、全球高等教育學歷互認公約、職業技術教育戰略等有關國際文件起草研製過程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服務重點領域改革🪛🥗,僅2017年度就實施國際合作項目18個,爭取國際援助資金700萬美元,利用跨國公司資金4.7億美元🦶,開展重點領域的研究和試點🕐👱🏼‍♀️。推進省部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實現主要節點省份簽約全覆蓋👨‍🔬。

中國特色、高水平新型智庫建設有序推進🤠,服務戰略決策與咨詢能力顯著增強。教育部自2012年始啟動42家國別和區域研究培育基地和4家國際教育基地建設👭,2017年又備案395家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和25家中外人文交流、教育開放發展研究中心,基本實現國別區域研究基地在全球國家、地區和主要國際組織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全覆蓋,積極加強與建交國家和地區政治、經濟、教育💂‍♀️🧛🏻‍♂️、文化、法律等領域的專業研究和動向追蹤,加強主要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方面的追蹤研究🏺,為國家教育對外開放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智力支撐。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紛紛整合資源,成立國別🐪、區域和國際組織專業研究機構和國際教育研究智庫👯‍♀️💇🏽‍♂️,諸多行業學會、協會和社會、民間組織也大力加強國別區域領域分支機構建設。一些高校還整合傳統上比較分散的機構資源🙅🏻‍♂️,成立國別與區域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院等,設立國別區域、全球治理等領域的專業或研究方向🐰,招收中外碩博研究生💀、博士後和訪問學者👛。


經過70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中國已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國際教育中心之一,不但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外語學習人口,而且建成世界上影響最大的語言推廣機構;不但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國地位🪂,而且穩居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位置;不但成為引進世界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合作辦學最多的國家,而且成為積極探索境外辦學、重點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教育服務公共產品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不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始終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始終堅持教育對外開放毫不動搖,加快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學習世界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努力做強中國教育,對內服務構築中華民族精神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且對外積極共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深化雙邊多邊教育合作,參與和引導全球教育和人文治理變革,成為全球最大的成體系成規模🪐、官民並舉🫸🏻、旗幟鮮明加快教育有序開放、推動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大國,為更好做強中國教育👨🏼‍💻、支撐國家現代化、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了堅實基礎,不僅在中國教育史和中外人文交流史上🧛‍♂️,而且在人類教育史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史上寫下了壯麗詩篇👨‍🎤。(作者系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熊建輝)

來源🎲:神州學人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19-09-24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