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法規”低調面世
有時體罰和變相體罰並不好界定🧨,加上一旦出現了問題,媒體也往往會站在學生和家長一邊,導致一些學校和教師談“懲”色變🧟♂️。
前段時間,一則署名為“李金”的帖子——《洛陽教師試起草“國家學生教育懲戒法”》🧚🏿♂️,悄然發在河南省洛陽市最大的城市生活社區網站——洛陽信息港上💣👡。
“李金”實際上是洛陽市實驗中學教師方春明的化名🧑🏽🔬,而“教育懲戒法”則是他和同校教師李衛鋒共同起草的一部對學生進行懲戒教育的“法規”。
洛陽市兩位教師起草的“教育懲戒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其實,該不該對學生實施懲戒的爭議由來已久,而這次來自草根的行動,再次點燃了人們對教育懲戒立法的期待。
“近年來,各地不斷有學校和教師因懲罰學生被家長告上法庭🦶🏻,各媒體不時曝光‘惡師’事件🩼,教育部門也三令五申嚴禁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然而,有時體罰和變相體罰卻並不好界定,再加上一旦出現了問題🍁,媒體也往往會站在學生和家長一邊,導致一些學校和教師談‘懲’色變。教師越來越難當,學生越來越難管,正成為當前中小學教師的普遍感慨。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給教師以必要的懲戒權☀️,成為當前教育界不少人士的共同心聲🙋🏿。”采訪剛一開始☃️,方春明就道出了自己要為教育懲戒立“法”的緣由🧴。
“說實在的🏋🏻,我們自己稱之謂‘法’🆖♚,其實我知道個人是不能起草法規的。在全國‘兩會’召開前的特殊時期,在網上公開這部‘法規’😢,我們的真正目的是想引起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興趣,能以提案或議案的方式提交全國‘兩會’,從而引起社會的關註和國家的重視,推動類似的法律法規出臺。”方春明說。
“為什麽不直接將你們起草的‘教育懲戒法’交給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讓他們帶到全國‘兩會’上呢?”
面對記者的提問,李衛鋒謙遜地說:“這些只是我們兩位一線教師個人寫的東西,肯定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之所以在網上發出來,是想先聽聽網友的意見和指導👩🏿✈️,以便我們再修改完善。”
歷時8年的草根實踐
當常規教育不能產生作用,法律又不好介入時,懲戒教育就要發揮作用𓀄。懲戒教育要從小抓起🧗🏻♀️,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懲戒🚵🏼♂️。
現年54歲的方春明擔任洛陽市實驗中學初中三年級體育老師,從教30年。李衛鋒是洛陽市實驗中學的一名數學老師,現任初三(18)班班主任,擔任班主任工作3年🈹。
自2005年開始🍽,方春明就開始關註和研究教育懲戒問題。在他的電腦裏保存著800多個文件夾📡,裏面有國內外的各種法律法規🙇🏿♀️,也有專家學者的研究文章。
“這些法律法規或文章,都是為起草‘教育懲戒法’,我專門下載並保存在電腦裏學習的❤️🤬。”方春明說,“我大學學的是體育專業。後來,又通過自學考試獲得大專和本科兩個法律專業文憑。所學的法律知識,為我起草這部‘法規’奠定了基礎。要是沒有學習法律專業知識,估計就不可能完成這部‘法規’。”
“李衛鋒老師雖然擔任班主任時間不長⚙️,卻非常善於鉆研👸🏿〽️,尤其是在學生管理方面🉐,摸索出了一套經驗。”方春明指著李衛鋒向記者介紹說。
李衛鋒告訴記者,現在的學生非常難管,她有時確實感到很無奈。於是,在工作中,她進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她很喜歡瑜伽,對於一些多次說教而沒有效果的學生,她會在班級管理中嘗試著讓犯錯誤的學生做瑜伽的動作,有時一個動作堅持做一兩分鐘,有時三五分鐘🏜;有些學生犯了錯誤,她會讓他們寫出自己的10個優點🕟,當學生寫不出來的時候🖥,她就會提醒他們去改正自己的某一個缺點或者做某一件好事等➗。“這些都算是我對學生實施‘懲戒’教育的一些探索吧。”李衛鋒說。
2012年暑假,“教育懲戒法”的起草工作正式開始🧑🏻🦲,方春明負責寫“法律法規”方面的內容,李衛鋒負責寫“班級管理”方面的內容。歷時8個多月,全文近1.2萬字的內容全部完成👩🏻🦼。
看到自己的研究課題終於有了結果,方春明和李衛鋒都非常激動。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關註這部“法”🧜♂️🏗?怎樣才能推動其走上真正的立法之路🧺?最後,兩位老師經過商量🤡,決定先在網上匿名發布出來,“看看大家的反應如何”。
記者翻看“教育懲戒法”發現🌦,該“法”的內容包括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的區別、懲戒的種類和適用、學校和教師懲戒權的監督、紀律處分的變更和解除等10章79條。其中,第二條這樣寫道:“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一種虛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當常規教育不能產生作用,法律又不好介入時📝,懲戒教育就要發揮作用。懲戒教育要從小抓起,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懲戒🛸。”
方春明告訴記者,在起草這部“法”的過程中,他和李衛鋒老師經常會與其他老師、學生和學生家長在一起討論🪦、交流。“為使內容更加準確、嚴謹,我也會隨時查閱相關法律法規,並對每一句話反復修改🟰,力爭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用專業的法律術語來表述。”
“這部‘法’很有專業水準🐅,無論是結構還是內容,都很難看出是兩位老師起草的🧥。”洛陽市一家法律事務所的律師翻看“教育懲戒法”後贊揚說。
教育懲戒的存廢之爭
對學生還應該是以教育和鼓勵為主,簡單的懲罰不僅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還很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
一石激起千層浪。針對方春明👩👩👦、李衛鋒起草的“教育懲戒法”,社會各界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洛陽市實驗中學初三(15)班班主任羅亞靜說:“感覺很有必要。作為班主任我們有時候確實很為難,不知道該怎樣去管學生🌝。”她舉例說👩🏼🔧,學生偶爾一次上學遲到👦🏽,可能有特殊原因,不用過多追究🥥🖐。學生經常遲到💪🏻,給他講道理又沒有效果,怎麽辦🥵💆🏼♀️?不讓學生進教室讓其站在門外👨🏽🔬,站10分鐘、20分鐘還是一節課😹,站多長時間不算體罰?“有了規範,不僅可以給教師提供管理學生的權力🫙,對學生也是一種無形的約束。”羅亞靜說。
對於本校教師起草的這部“法規”,洛陽市實驗中學副校長孫江濤表示:“這部法規雖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但是兩位老師能夠把班級管理實踐,加上理性思考後,上升到法律層面👅,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很值得表揚。目前,學校有3個校區🧬、70個班、3700多名學生,學校將會在征求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學生家長以及有關法律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完善相關內容,嘗試在學校部分班級進行試點。”
洛陽市第二十六中學校長盧躍華也表示:“很有必要🤾🏼♂️。沒有懲戒的教育是有違教育規律的🧓,一味賞識不利於學生成長。對於在校犯錯誤的學生,采取一些必要的懲戒手段,讓孩子從小就樹立起規則意識⛓,這對孩子一生來說都是很有好處的💇🏽♂️📞。”
洛陽市教育局政策法規科科長易天水告訴記者👈🏼:“兩位老師的做法,是新時期學校教育特別是對規範學生管理工作的一種有益探索,應該得到鼓勵和扶持⚰️。但這一規範還有些粗糙👤🪻,需要在一定範圍內組織有關教育專家👩👩👧👦、學生家長和法律工作者進行論證。在此基礎上,選取幾所不同層次和類別的學校進行實驗試點,機會成熟後可逐步擴大到更多的學校🤾🏼♀️。”
鄭州市第七中學校長王保軍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教育孩子既需要鼓勵,又需要懲戒,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但是♐️👨🔧,現在是法製社會🩸,學生和家長的維權意識都很強💚,社會輿論也特別強大🤹🏿,稍微出一點事,究竟是懲戒學生還是懲罰學生🤲,很難說清楚。既然度不好把握,操作起來也就會有很多困難👩🏽🚀,因此出臺這樣的懲戒法沒有太大意義。
洛陽市社會學者、洛陽師範學院副教授安鋒認為,批評是一種基本的教育手段,可以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然而💇🤚🏿,近些年🥲,由於管理方法欠缺,教師體罰學生的現象不斷出現,通過立法給教師提供管理學生的參考體系和規範,對學校和教師來說都有積極意義。但是,現在社會強調賞識教育,強調教師對學生要有愛心✧,要用愛去感化學生,多鼓勵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批評的方法作為輔助手段要盡量慎用、少用。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教授王振存則表示,當前🟪,教育的外部環境不是太好,比如👾☪️,有的學校附近到處都是網吧,這就很容易導致一些學生上網成癮🍘。即使教師苦口婆心,花費了不少精力,也難以起到好的教育效果💶,有的問題的形成並非完全是孩子的責任🥪。只有充分發揮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凈化整個社會環境和校園周邊環境,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教師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所犯的錯誤。孩子就是孩子🫸🏻,孩子犯錯誤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我擔心‘教育懲戒法’出臺後,某些責任心不強的教師在管理學生時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用簡單的懲戒代替耐心細致的教導。這樣,教育的目的就會被異化,畢竟學校還應該以教育為主。”王振存說。
“對學生還應該是以教育和鼓勵為主,簡單的懲罰不僅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還很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使學生對學校教育產生抵觸情緒,從而直接影響到學業成績,甚至產生厭學念頭。”河南省實驗小學一名學生家長劉女士說。
對於教育懲戒的不同意見,安陽市殷都區教體局副局長、中國小屯教育集團總校長原綠色則強調:“很有必要。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社會關註度也很高,一些新聞媒體也往往會把極個別教師懲罰學生事件進行放大🧚🏽♀️👩👦,認為教師群體出現了問題🤞🏽🧘🏻♂️。其實,客觀地說,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很負責任、很有愛心的,他們不會輕易去傷害學生的身體、自尊心和心理⛹🏻♂️。對學生適度的懲戒,實際上是教師負責任👮🏽♂️、有愛心的體現🕝,對於犯錯誤的孩子讓他們承擔一定的責任🌼,對孩子一生的成長和發展來說是有利的➿。”
盼教育懲戒有法可依
目前,很多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時缺乏可依據的“法”與可控製的“度”⏬,亟待用法律法規的形式進行明確和規範💲。
在采訪過程中🤷🏿♀️,原綠色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案例。某學校兩個學生在考場上說話,監考老師製止了他們。結果考試結束後🙀,一名學生跳樓自殺了,自然監考老師受到家長和媒體的批判🏏👳♀️,並承擔了的責任。“這件事情在當地引起了很大轟動,也引發了一場討論🧎♂️🙇🏿♀️:學生違反考場紀律🎁,教師該不該管?其實,道理很簡單:應該管🤏🏽🟠。但是,出現了這樣的事情👩🏿🏫,以後哪個老師還敢去管學生🧍♀️?”原綠色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學老師告訴記者:“我經常遇到頑皮、任性、搗亂的學生🕐,屢教不改時真想把他拎出教室罰站🖐🏿。不過,我們學校曾有位教師因為這樣做被家長告到教育局,最後向家長賠禮道歉才算了事。為此,對於不好管的學生,我們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其實,早在2008年🎴,教育部基教一司有關負責人就明確表示,教師正當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懲戒不屬於對學生的體罰🗓,不提倡對學生的一切行為都給予包容甚至遷就的做法。批評和表揚同樣重要,一味不負責任的表揚會讓學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
“‘正當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懲戒’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判斷是適當懲戒還是體罰。為此,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研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完善懲戒製度,在維護教師正當教育權益的同時🛞,還應該讓我們的教師認識到,教育是愛的事業,教育懲戒不是簡單地懲罰學生,教育懲戒作為教育的一種形式🤸🏽,也應該以愛為基礎🎄。沒有以愛為基礎的教育懲戒將會被異化為身體和心靈的懲罰和苦役,從而失去教育性♖。因此🚣🏽♂️,教育懲戒應遵循愛、尊重、慎用𓀊🦵🏽、適當㊙️、靈活等原則。”王振存說。
山東省特級教師📪、全國十佳班主任鄭立平曾專門寫過一本名叫《教師必須掌握的教育懲戒藝術》的書,引導廣大教師學習教育懲戒的成功案例🏊🏽👱🏽,避開教育懲戒的誤區🧑🏼,掌握教育懲戒的操作藝術和技巧。鄭立平指出,目前🎲,很多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時缺乏可依據的“法”與可控製的“度”☝🏽,輕則好心辦成了壞事,觸犯了學生的合法權益,重則導致師生沖突🤹🏻♂️,甚至釀成了不良後果,為此“亟待用法律法規的形式來對教育懲戒進行明確和規範”🧚🏻。
“我希望有關方面能夠盡早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調研並進入立法程序♈️。”易天水說🤦🏻。
李衛鋒表示:“正是無‘法’可依,才使我國不少老師對學生多次說教沒有效果時走向了兩個極端:要麽不管不問,寧可放縱也不懲戒🧖🏻;要麽用體罰或變相體罰代替懲戒。”
“假如我們的呼籲引起了社會的關註,我8年的辛苦就算沒有白費。”這是采訪結束時,方春明對記者說的最後一句👩🏿🌾。
觀點👨🏻💼☂️:恰當使用教育懲戒權
■康書豪
“合理的懲罰製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製度有助於形成學生堅強的性格,能培養學生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誌和才能,能培養學生抵製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適當的懲罰🛟,不僅是一個教育者的權利,也是一個教育者的義務。”
人類文明史是伴隨著人類的教育史發展起來的🏎🦩。大概世上有了教育以後,教育便與懲戒相伴而行,同生共存。教育離不開懲戒,正如教育離不開獎勵一樣👐🏽。如果說教育是一張紙👈,那麽,懲戒和獎勵就是這張紙的正反兩面。懲戒和獎勵都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在《說文》中👩🏻🚀,對“懲”字的解釋是“懲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質就是“正其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正緣於此,甚至有外國學者認為,“沒有經歷過教育懲戒的人🫵🏻,其生命成長是有缺憾的🏊🏽♀️;經歷過適當教育懲戒的人,其人格才能健康和諧發展”。在英國,一些學校有專門的懲戒室,而在亞洲和西方少數國家🚵♀️🧓🏼,懲戒教育更是被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列入有關法律製度。如韓國《教育處罰法》中🏋🏼♂️,明確規定對學生的處罰條例,女生可以打小腿5下☯️,男生打小腿10下等↘️🥖。
因此,國內外教育界幾乎一致認為🤹🏿♀️,教育懲戒權是教育者擁有的一種權力🤭。北京師範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傳寶認為🙌🏽:“獎勵和懲罰都是教師的專業權力。如果非要強製教師放棄這種權力,我認為最終受害的是學生和社會。”上海市教育法製研究與咨詢中心譚曉玉博士認為:“懲罰權是一種權力,而非權利,它是教師用於懲罰違反學校學習、生活規範的學生的權力,針對的是學生違反校規的行為,是基於教師職業地位而擁有的一種強製性權力𓀂。”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懲戒在中外各國的校園中都很常見。在我國⛹🏽,由於法律法規的缺陷和模糊👬🏻,以及社會上一些人對教育的錯誤認識,造成了對教育懲戒認知上的誤區,也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家🫷🏻🤷🏽♀️、校之間的矛盾。
然而,懲戒又決然不是體罰或變相體罰。懲戒和體罰有鮮明的區別🎬。體罰是一種明顯帶有暴力化傾向,對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摧殘心靈和肉體的錯誤教育方式。它不考慮受教育者的心理🪘👨🏽✈️、性格等主觀因素👨🏼🦳,不講究教育方式的科學合理,一意孤行🥫☝🏼,一味蠻幹,只能給受教育者帶來傷害和痛苦,造成教育的失敗。而懲戒雖然也是通過處罰來警戒受教育者,但它的出發點和歸宿☝🏼㊙️,則是出於教師強烈的責任心🙄🐔,來源於對受教育者深沉的愛,體現的是對受教育者的無限關懷👩🏽💻,追求的是教育方式的適時適度🕺🤶🏼、科學合理。
當然,懲戒也是要適度的。正如教育家盧梭指出,“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該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眾所周知👨🏽🚀,教育本身就是愛的教育。作為育人者,我們要充滿愛心,認真履行教育職責,恰當使用教育懲戒權,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不能將其變質為體罰或變相體罰👋🏼。這一點,更需要社會和家庭的關心、理解、支持和配合🤵🏼♂️。(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