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是個老問題🧑🎄🐧,“減負”也是個新話題🥲。就在不久前🤠,包括北京、浙江、吉林等多個省份在內✊🏿,連續打響“減負”攻堅戰,向學生負擔過重問題連續開炮。對此🤵🏽♀️,有家長直呼大快人心👩🏿🧑🏽🌾,也有家長持悲觀態度,指稱在現行高考、中考製度沒有根本性改變的前提下🧪,任何給學生減負的舉措都只能是“隔靴搔癢”。
減負,是否有解?
減負尋找突破口,先從教育內部“開刀”
2月的最後一周🎷,全國中小學開學的日子。很多省份選擇了從這一天開始,推行減負新政。細心的家長會發現🚚,這些新政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從教育內部“開刀”🎇。
先來看北京的減負舉措,2月25日🚰,北京市中小學的開學第一天,為學生減輕課業負擔成為開學主題。北京市教委發布《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通知》。《通知》規定,嚴格執行國家和北京市課程計劃🥩,嚴格控製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嚴格控製作業量,嚴格規範考試和評價工作,嚴格禁止違規補課,嚴格教輔用書管理,嚴格各類競賽管理,嚴格落實工作要求。
乍一看這八個嚴格可能並不覺得什麽,但是仔細一琢磨,這裏面包含了一種先革教育自己的命的大決心。比如,將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和作業量規定到每小時,其實是在強製性要求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逼迫”教師向課堂要效率,布置高水平的作業。比如,堅決禁止學校采取或者變相采取考試、測試🏛、面試等形式選拔學生,其實是在強製性要求教育內部必須從深層次探討一種更為科學✋🏽、合理🤏🏽、有效的人才培養與評價機製。再比如,嚴格禁止違規補課,對教師有償補課行為提出“每舉必查”,是在強製性要求教師將師德與職業操守擺在首位👨👧。
浙江省杭州市的舉措更為具體,杭州市拱墅區大關小學在開學典禮上🧊,向全校近900名學生免費贈送了“三斤半”書包。當天起🥋,該校學生需使用這款定製的書包上學放學,而且要求師生動腦筋想辦法𓀐,讓書包重量名副其實保持在三斤半以下🪤。一二年級的學生保持在兩斤半以下。經統計與折算,使用後,該校學生每年將比過去少背負200噸重量的物品,實實在在為孩子的肩膀減輕了負荷🪳。
減負,必須尋找突破口,不能因學生負擔過重問題的成因復雜,牽涉面廣就不作為。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介紹,“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在推進,但效果始終不明顯👩🦼。盡管由於社會人才觀🧖🏻♀️、用人製度、評價標準等有偏差👨🏼🏫,抓減負的大背景不具備,但我們認為,面對學生的呼喚💂🏿♀️,社會的強烈反映,教育內部應當首先有所作為𓀈。”
減負背後,是給每個孩子提供合適的教育
對於浙江省一些地區的中小學老師來說🚣🏼,很多人都經歷了一個被“強製性”減負到“自覺”減負的過程🫸🏻。老師們說,從強製到自覺💘🛍,背後反映出教學理念的轉變與教學水平的提升。
浙江省德清縣第二中學英語教師俞潔的經歷就很具代表性🧘🏻♂️🐉:控製作業時間和數量,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我得做大量的“功課”🦹🏻。將作業全部做一遍👨🏼🚒,精選出練習題。在選擇的過程中🖥,從預習、鞏固、拓展三個維度將作業進行歸類◀️,對學生經過預習就能完成的作業作為預習作業來布置,作業當堂鞏固;將拓展類的作業布置給學有余力的學生,從而實現作業的最優化🧑🏿🍼,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作業多重功能。周末,我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風景區用英語采訪外國遊客🫰,鍛煉學生說英語的膽量🖕🏽。美國波士頓教育代表團到德清訪問期間,我根據德清本土文化設計一堂“Our Hometown”的英語展示課,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德清風土人情的圖片、視頻👨🏻🌾,並用英語介紹,課堂上學習泡烘豆茶的英語講解,然後由學生向外國友人介紹🕴🏻,展示學生的風采🙎🏽♂️,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和成功。
俞潔說🤜🏽,當學生“樂學🆘、好學、願學”時🐕,學習任務便得到落實與完成,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就逐漸減下來了。
“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還意味著教師必須關心每個學生🈸🚸、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並且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這是更符合教育規律的做法🤷🏽♀️,也是每位教師應該做到的。”浙江省紹興縣實驗中學校長趙水榮說,“起初🔻,減負是對教師的強製性要求◻️,需要打破教師舊有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慢慢地,教師在被強製的過程中,逐漸提升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認識到了其中的好處🧐,便開始自覺給孩子減負了。這就成功地實現了減負從強製到自覺🐦⬛,從自覺到自信的飛躍。”
減負,各類博弈每天都在上演
當然,減負僅僅從教育內部“開刀”還遠遠不夠,減負依然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任務。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羅潔強調,“造成課業負擔過重的成因復雜,用人製度、社會價值觀🪈、獨生子女製度等多重原因重疊,層層傳遞到教育內部🤸🏻♂️,因此,減負問題還需標本兼治。”
“減負仍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工作💪🏿,各類博弈每天都在上演。”劉希平也結合浙江省多年推行減負的經驗介紹,“通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我省教育系統內減負的自覺性不斷增強↙️,系統外監督減負的熱情越來越高,一些地方和學校的學生課業負擔明顯下降💤👩❤️👩。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從總體上看,在浙江,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局面仍沒有根本扭轉👅。”
顯然👱🏽,通過教學過程中的改革與質量提升來給學生減負,是重要的方向,但卻不是全部。無論是家長在“一切為了升學”和“一切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中痛苦博弈👋🏽,還是不管教育主管部門如何號召,家長給孩子報輔導班的熱情依然不減,社會各類培訓班也依然需求旺盛的現象,折射的都是現行的考試和評價製度給孩子和家長們帶來的巨大焦慮🌟。
有專家指出,學校教育一旦“一切為了高考”,就違背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給學生適合的教育的基本規律🧑,就會壓製學生的個性需求與發展,並在某種意義上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還不能滿足受教育者普遍需求的條件下,改革高考製度將有利於推動學校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同時,還有學者指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必須建立完善的教育評價體系。當前,教育的全民化、多元化、個性化的要求已日益彰顯,提供適合學生的教育是時代的要求,唯升學率評價學校教育的優劣,必然阻礙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阻礙學校推進素質教育⛪️。其次,政府要引導社會正確地評價人才,不能唯學歷論。普通中學沒有考上高校的合格畢業生也是寶貴的人才後備隊,要給予職業技術培訓和適當的崗位。人力資源是多元化的,社會的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各層次的人才都需要,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學歷,要與崗位需求相一致,否則會造成人才的浪費。”(新聞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