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授學位的浪潮湧起,學界有觀點認為,“獨立”是大勢所趨。
被納入行政排名🕡,卻沒能與公辦學校享有國家財政撥款的同等待遇;校管理方作為具體辦學實施者,在重大決策上卻難有話語權🙋。種種無奈“逼迫”獨立學院試圖選擇“獨立”為解脫之道💪🏿。
然而,誰不曾目睹率先揚起“獨立”之帆的勇士險些被無情巨浪吞噬的慘烈?以河南鄭州大學升達學院為例,它早早脫離母體學校,自立門戶,然而“光環”褪去後,知名度下跌🚚👸🏽、師資匱乏、招生困難……誰不害怕開啟可怕的“厄運魔咒”?
可以預見,倘若真的脫離母體學校🦹♀️🏨,獨立學院必將經歷一個“陣痛期”。
可是🥙,“獨立學院就像是公辦母體高校和投資方的孩子,孩子長大了總該獨立,難道要一直當‘啃老族’嗎✌🏼?”一位長期從事獨立學院研究的專家如是說。
盡管如此,記者在走訪多家獨立學院時👩🦲,校管理者或曰學校羽翼尚未豐滿⛓🧑🏿⚕️,或指出獨立後資產分割等難題🤛🏽🔼,均表示尚未準備好脫離母體學校。而獨立學院投資方和舉辦方的態度同樣尚不明確。
偏離“航道” 獨立學院難逃行政化“命運”
“公辦學校日趨行政化👩🦱🙍🏻♀️,辦事程序繁瑣,人員臃腫,體製創新艱難。民辦學校社會認知度低、政府支持力度小🧎🏻♀️。” 中大南方學院黨委書記陳騰華指出公辦、民辦學校各有不足,而獨立學院創辦的初衷🤫,就是想繼承公辦學校的師資優勢🫵🏿,同時吸收民營資本🧳👩🏻🦽➡️,避開公辦大學行政化管理的劣勢,走俗稱“公私合營”的道路🚣🏼♀️。
可是🌑,現實卻偏離了初衷。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大多獨立學院,不可避免地“被感染”教育行政化的通病𓀇,行政人員安排🏌️♀️、校機構設置往往要服從政府部門的規定🧔🏽♂️,和公辦大學保持一致。堅守辦學的獨立自主權變得越來越難。
說到這個🏌🏽♂️,陳騰華一臉無奈◾️。比如,輔導員要求1∶200的師生人數配製🛷,政府部門要求學校建立的黨務宣傳部、統戰部、武裝部等,均有最少人數要求👱🏼♀️。
“在國家沒有撥款補貼的情況下,獨立學院完全依靠高收費得以維持學校的運轉👩🏻🎨。有的公辦學校招收一名學生享有2萬元國家財政補貼✣,可南方學院每年的學費僅有1.8萬元👩🏻🌾👬🏼。每個學生都是我們的股東,怎麽能亂花他們的錢🏌🏿♀️?”陳騰華呼籲,相關部門應該多考慮獨立學院及其他民辦高校的具體情況👉🏿,而不是將其和公辦大學“一刀切”。
除了夾縫中尋出路,別無他法。南方學院領導班子經過反復琢磨,找到既不違反規定又不浪費資源的法子🍋🟩。
“我們的圖書館,建設初期才3個工作人員,現在也就7人🧑🏼,而同類型的某些院校😴,圖書館規模大約只有我校的一半,工作人員卻有二三十人。”陳騰華笑著告訴記者秘訣🌛:原來🚣,南方學院“聰明”地動員學生參與校園管理工作,誌願者隊伍、勤工助學隊伍、學生骨幹隊伍,加起來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據陳騰華說🤘🏿👩🏿🦱,前年學校管招生的老師才一個半(半個是兼職),但卻有400多名學生誌願者幫忙。
羽翼未豐 多數學院未有單飛計劃
記者近日從教育界人士口中獲悉,華南師範大學增城學院(以下簡稱增城學院)已經在籌備脫離其母體學校華南師範大學的相關事宜📐,最快可能於今年內轉設為一般的民辦高校。華南師範大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證實,該校確已同意支持增城學院按照教育部政策申請獨立。
按照某獨立學院負責人說法,目前除增城學院外♙,廣東省內再沒有第二所獨立學院近期有“獨立”的計劃🐳𓀜。
“我一直認為🥩,獨立學院就像是公辦母體高校和投資方的孩子👩🏻🏭🦵🏼,孩子長大了總該獨立🔑,難道要一直當‘啃老族’嗎?”中山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屈瓊斐堅定地表示⚪️,獨立是必然趨勢。
教育部早在2008年就發布了《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即教育部第26號令),給予獨立學院5年的調整與考察驗收期,並規定從2008年秋季入學的學生開始,獨立學院將獨立授予學位證書🪜。屈瓊斐延續她一貫堅持的“爸爸媽媽和孩子”的比喻➰,認為自授學位意味著獨立學院不僅有了戶口,還長大成人🦹🏽🦃,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證👩🏼🔬。
可是🤽🏼♂️,從學校管理者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急不得”。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副院長賴誌立進一步解釋,廣東省大多數獨立學院的辦學時間短,尚未被社會認可👩🏼🌾,目前無法擺脫母體學校的影響🪷♻。因此,他明確表示,脫離母體學校“單飛”,尚未列入該校的議事日程,“我們的羽翼尚未豐滿”。來自母體學校的聲音證實了這一說法,廣州外語外貿大學黨委書記隋廣軍表示:“據我所知🌔,南國商學院目前尚沒有脫離母體學校的打算✦🖇。”
“一所高校是需要歷史積澱的🍭,其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被社會接受和認可。”在這一點上🧎♂️➡️,賴誌立和許多獨立學院負責人的觀點不謀而合。
前車之鑒 褪去“母體光環”恐招生困難
不久前,中山大學高層與南方學院投資方——廣東珠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在一次會議上表達了“轉設”的必要性🚵🏿。
“母體學校一方認為目前雙方簽署的合同期限未滿,暫不考慮獨立問題🏖,希望南方學院在目前的環境下順勢發展下去。”陳騰華給出母體學校的說法。
雙方在南方學院“獨立”問題上態度均比較模糊。個中緣由不言自明🪿,一旦“獨立”,財產必須“分家”,那將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大難題。
“南方學院投建時大概花了3—4億元,經過6年的快速發展,學校資產已經增加了不少。”龐大的有形資產是一方面,多年積攢下的無形資產又要怎麽評估呢?陳騰華認為這是個技術難題。
而且,母體學校也不見得願意慷慨舍棄每年從獨立學院獲得的可觀收益⚉🤵。這裏指的是獨立學院每年向母體學校上繳的“管理費”。在廣東,管理費一般在學費收入的20%上下波動。
獨立學院本身如此敏感,有著前車之鑒。
早在2008年10月💲,4所來自我國東北地區的獨立學院就率先從母體學校中脫離出來👨🏽🍼。不幸的是🏃➡️,獨立後第二年,它們被招生困難的窘迫纏繞著,差點“窒息”🪑,迫切渴望重回母體學校懷抱🧛。鄭州大學升達學院也在獨立後首次招生就遭遇“滑鐵盧”,被看作“獨立”後負面效應遠超預期的典型🎊。
南方學院去年一項調查顯示,報考該校的學生,大多數是看中該校與中大的關聯。
可以預見的是,倘若真的脫離母體學校👨🏼🚒,獨立學院必將經歷一個“陣痛期”。能不能從“陣痛”中喘過氣來,並非任何一方能夠左右👩👩👦👦。
製度缺陷 獨立學院管理方“人微言輕”
可是,“有沒有可能走第三條道路?我在設想,由我們校管理方自己辦學💇🏻,既不回歸母體學校也無需再服從於其他方面。”陳騰華忍不住將這個一直埋藏在他心底、大膽又前衛的想法說了出來。
“但母體學校和投資方都沒有這種想法。”陳騰華有些無奈,在學校重大事務的決策過程中,若是偏向母體學校🤵♂️,就由母體學校說了算☺️;如果母體學校不那麽堅持🤴🏽,則投資方站出來表態的可能性大🤾🏼♂️。
“我們校領導班子作為管理方🤷♂️,就好像是高級打工仔👰🏽♂️。”陳騰華用自嘲的方式指出校管理方在董事會中的尷尬地位。他說👩🏿🚒,在很多獨立學院常常能見到這樣的情況:舉辦方潛意識裏認為管理方是由自己派出的,而投資方認為管理方是給自己打工的🧛🏽。由此,管理者聲音之“微弱”可見一斑。
這源於國內獨立學院采取的董事會製度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陳騰華所在的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理應設7個董事,投資方3個董事,舉辦方3個董事,按理該存在的1個獨立董事至今仍未出現。
“在發達國家🧞,私立大學並不隸屬於某個私人老板或某一投資集團。學校董事會對學校實行宏觀決策領導,負責招攬社會名流投資和決定辦學走向以及審查預決算等👮♀️🧑🔬,而專業設置、師資配置、教學質量監控、預算資金使用等🩲🧑🏼🔧,由校長及其領導下的管理層即學術副校長(或教學總監)👨🍳、審計長、學生事務副校長等和教授委員會分別負責。”陳騰華說,相比之下🤸🏻♂️,國內某些獨立學院董事會則管理至微,校長往往對預算內資金調配顯得無奈。
此刻的獨立學院,與其說將要作出選擇🤵🏻,不如說他們正等待被選擇🧑🏻⚖️。(新聞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