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周日傍晚,記者回家🐆🧄,在電梯裏看到鄰居家的吳亮亮(化名)同學背著小書包,耷拉著小腦袋🦸🏻♂️。記者問他為何無精打采🦂,這位在北京西城區讀書的五年級小學生有氣無力地說👩🏻🎤:“周末兩天都上了5個班了,能不累嗎🕗🩶?” 雙休日,對於中小學生而言,本是學校學習之外休閑、鍛煉和自由玩耍的時間。然而🚼,一些城市學生的雙休日卻比上學的時候還忙🏋🏽♀️🔩。他們到底在忙些什麽🐈⬛?雙休日的時間他們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支配嗎?記者走訪了西安、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打探城市孩子的雙休日生活🆙。
城市學生雙休日怎麽過?
“孩子周末就是兩件事😋,一是課外補習,二是鍛煉和放松。五年級之前學習和放松各占一天的時間🤾🏼;上五年級後,升學壓力大了🏷,鍛煉和放松的時間就縮短到半天了。”
“該回家了。你還有兩道數學題沒做呢!”在西安蓮湖區的一個家屬院裏😥,三年級學生張琛(化名)正在院子的主路上來騎著踏板車來回轉悠,身後突然傳來媽媽的聲音👩👩👧。他停下來問道💆🏼♀️:“到一個小時了嗎?怎麽這麽快🧏🏻♀️?”
對於張琛來說,每個周六日晚飯後的一個小時過得出奇地快。周末兩天也只有這一個小時🏝,是他最開心💞、最自由的時候。
“他的英語真讓我頭疼🕞。學過的單詞都認識,但每次聽寫總是寫錯。”劉女士皺著眉頭說,“數學也好不到哪裏去❓,粗心大意,錯誤百出。”
為了提高張琛的英語和數學成績,劉女士給兒子報了這兩科的周末輔導班,另外還報了周六日早晨的跆拳道班。“也是為了增強他的身體素質🤷🏼🖖🏼。”劉女士說。
用張琛的話說🚖,“周末像噩夢一樣。”早晨6點半🏃♀️,他像往常一樣準時起床💌,揉著眼睛去洗手間🙌,洗臉後讓自己清醒一下🏮。吃過早飯4️⃣🤴🏽,7點20分,他坐車出發,要在8點準時到達體育館做跆拳道的熱身運動。早晨10點多,張琛的媽媽準時在體育館門口等待,接他回家🦷。匆匆休息後,張琛下午1點半還要去上英語輔導班👨🏼。
下午3點半輔導班就結束了👨🏻🔬,但這時張琛還不能完全休息,因為家裏還有一堆作業等著他完成🙆🏻。其中有老師布置的練習🧘🏽♀️💕,還有媽媽準備的輔導書。
“晚飯後,7點到8點,他可以在小區裏玩一個小時。”劉女士告訴記者。
一個小學生的周末被家長安排得如此滿滿當當。這種現象不是個案,也不只存在於西安👸🏼🚅。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廣州、上海、北京、武漢等大城市中小學生的周末👶🏽,都普遍存在這個問題💁🏻♀️,而且在五年級準備小升初和初中階段最為明顯🙅🏽。
北京一位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王女士告訴記者:“孩子周末就是兩件事,一是課外補習🐸😘,二是鍛煉和放松。五年級之前學習和放松各占一天的時間👩🦯➡️;上五年級後,升學壓力大了👩🏿🎨,鍛煉和放松的時間就縮短到半天了。”
為了兒子能上一所好初中🦛,王女士周末一天半的時間,帶著他學奧數、學外語、學作文。“這些都是必須學的🕝。”王女士說。
“有的學生從三年級奧數基礎班開始學習𓀃,一直學到小升初考試,有的為了更好地銜接,甚至連寒暑假都要在補習班裏度過。”北京一位剛陪孩子經歷過小升初的學生家長估算,“僅小學階段奧數補習,在資金上的投入就不可小視👸🏽🧧,少則幾千☝️,多則幾萬元🎦🤹🏽♂️。”
龐大的資金投入之外,更大的成本是時間,是孩子們周末休息🛝、放松、玩耍的時間。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戶外活動和遊戲,需要更多的時間釋放天性。然而現實中,為了孩子的學業和前途,大多數家長往往會逼孩子放棄玩耍、選擇學習。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不給孩子報輔導班、興趣班,讓他們享受充分的自由😈。但是,記者在調查中又發現,這些“輕松”過周末的城市學生面臨另一些問題🎟。
在上海靜安區的一個老小區裏🤾🏼♂️,幾乎看不到玩耍的孩子,道路上停滿了私家車。尤其是晚上🙋,整個小區的道路近乎癱瘓👐🏿。“這裏來來往往的私家車太多,家長實在不放心孩子們出來玩。”一位居民說,“十幾年前,傍晚小區裏都是孩子們玩耍的聲音,有跳皮筋的,有跳繩的、踢毽子的。這樣的景象已經很多年看不到了。”
在北京南三環某小區的花園裏,記者看到一群“跳房子”的小學生。旁邊不遠處就站著他們的家長。其中一位姓孫的女士說,“跟著孩子一起出來主要就是不放心🤹🏽♂️👩🏼🚀,怕他們玩得太瘋了不安全🫦。”
當記者與他們聊起孩子周末怎麽玩、去哪裏玩的時候,家長們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紛紛抱怨,說現在孩子們能聚在一起玩的地方實在太少。據他們反映👨🏼🌾,孩子們周末一起玩耍就是你來我家、我去你家🏚🦉,而且玩的方式也很簡單,除了看電視就是一起上網玩遊戲,偶爾在天氣好的時候才出來在小區裏玩耍。
家長們為何如此“狠心”👳🏽?
“周末兩天,如果不上文化課補習班,就得上個興趣班。大家都這麽做,你不這麽做不行👨🏽🍳。另外,周末兩天如果不學點什麽,就真是浪費時間了。”
為了給中小學生減負🤚🏽,各地教育部門紛紛禁止學校在法定節假日或學生休息時間補課🙌🏻👩🎓。如今,學校的補課消失了🤸,但家長自主安排的補習班、興趣班卻更多了。周一到周五,中小學生們過著晚睡早起的生活,白天學校學習,晚上挑燈夜戰完成家庭作業;雙休日⏺,他們還得奔走於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之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到底是什麽力量驅使家長對孩子如此嚴格🤲🏼、苛刻?
“現在幼升小、小升初擇校這麽普遍,孩子如果學習不優秀,又沒什麽特長,我們擔心競爭不到條件好的學校👳🏿♀️👩🏽✈️,那麽以後的發展也受影響♜。”北京的王女士無奈地說🦔,“所以從現在開始,必須給孩子打好基礎🍀。”
而西安的劉女士說出了另一部分家長的擔心:“周末兩天👩👩👦,如果不上文化課補習班,就得上個興趣班🚲🙆🏽♀️。大家都這麽做🧘🏼♂️🧑🦰,你不這麽做不行。另外🥞,周末兩天如果不學點什麽🪗,就真是浪費時間了。”
廣州的丁先生曾經嘗試過讓女兒小丁自己安排周末,“主要是在玩,效率不高。”丁先生說,後來他為女兒安排了周末的家教🧗🏻、鋼琴班和書法班,讓小丁“玩得有效率”。
城市小區車滿為患,外出活動出現的各種人身安全事故屢見不鮮。這都讓許多城市家長和老師憂慮🐭。因為安全問題⚱️,家長或老師們組織的學生周末出遊或集體活動也少了許多。
“家長把一些補習班當成讓孩子玩耍放松的場所👨🏿🏫,一些培訓機構的英語課堂就是在做遊戲👬🏻,讓孩子在玩中學。”北京的王女士說,“他們將孩子的玩耍和放松寄托給了補習班,希望他們在英語班玩耍放松之後🥯🕵️♀️,繼續迎接奧數班的高強度輔導。”
除了家長主動尋找補習、輔導之外🍿,記者發現,城市中各種培訓機構的招生宣傳廣告也對家長的選擇造成一定程度的誤導🚶🏻♀️➡️。
一家培訓機構的招生廣告上,以鮮亮醒目的字體寫著👨🏿🚀:“選拔進入尖子班,升入重點小學👷。”而另一家培訓機構的網站裏設有“未來之星”專欄🦹🏻♂️🩷,以學生才藝、學習成績的介紹,吸引家長們的關註。
而且🧜♂️,中小學生培訓班、輔導班、興趣班在城市中不斷擴張🙋🏽♀️,宣傳廣告無孔不入。在北京朝陽區一個新小區周邊,方圓一平方公裏的範圍內的補習學校有5家之多,同時小區居民樓內還有更多家庭作坊式的興趣班和補習班👮♀️🏄🏿♂️。
記者來到某“一對一”輔導學校咨詢具體輔導業務。據那裏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可以針對孩子的情況提供語文🧛🏽、外語、數學等課程的周末全程輔導方案,周末兩天時間可在培訓點由他們安排的老師上課,招生對象涵蓋了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的所有學生。
“只要送孩子去了興趣班、輔導班,一個學期下來絕對能看到效果。這也就是那麽多家長趨之若鶩的原因吧!”廣州的丁先生分析。
“通過周末輔導,張琛的英語和數學成績確實好了很多。”劉女士很滿足地說🩴,“兒子的成績好了🔣,排名靠前了,做家長的臉上也有光嘛!”家長的虛榮、攀比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雙休日的負擔。
此外,大城市交通擁堵🛝🤽🏿♂️、活動場地不足也限製了學生假期活動的開展。城市學生周末活動內容貧乏,促使家長為孩子尋找那些“有意義”的周末活動🚰。
雙休日何時由孩子做主👎🏻?
“要把雙休日還給孩子們👩🏽,需要徹底改變當前的擇校風,只要沒那麽大的升學壓力🔴,家長也就沒必要給孩子報那麽多的輔導班了✷。”
在雙休日🧔,學生們的生活似乎總是“被安排”🫅🏿。補習班也好🟠,興趣班也罷,家長似乎較少關註孩子們的意願。采訪中,各地家長紛紛給出同一個理由♊️:“這還不是為他(她)好?”那麽,學生自己到底想要什麽樣的雙休日?他們希望做些什麽?
“有充足的休息時間,沒有課外班,作業適當”;
“在家呆一天,看電視或電影,能有一個下午時間出去鍛煉”;
“周六上午可以睡懶覺,用4個小時就能完成周末作業”😕;
“有一定的時間放松心情”;
“可以把一個星期缺的覺都補回來,沒作業🟢,不上課”🧑🏻🦼➡️👨🏼💻;
“出去戶外活動”……
近期,記者對北京的一些中小學生作了題為“最理想的雙休日生活”的調查👨🏿🔬🛏,回答中出現最多的關鍵詞就是“休息”、“睡覺”和“放松”☸️🤸🏻。
“平時上學累就算了,周末🖕、假期還拼命給我們上各種補習班。你們自己不喜歡被強迫做這做那🚁🏄♂️,那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感受?”一位周末補習班上的中學生在微博上發表對雙休日生活的不滿。
那麽🚁,城市學生的雙休日如何平衡?怎樣安排才能既放松身心,又有所收獲呢?采訪中🧛🏻♀️,記者也遇到了一些高明的家長🦉。
“孩子最起碼的睡眠時間要保證。此外,要讓孩子盡量接觸大自然,放松身心,利用周邊的資源,讓孩子在周末放松,消除她一周辛苦上課學習的疲勞。”深圳的何先生說,周末他常帶女兒到郊區公園、植物園去玩🤞🏽,並引導女兒觀察植物,認識自然。
何先生和女兒既鍛煉了身體,又學到了自然知識🫵🏼。“我在平時要做大量功課,這樣才能不被她的問題難倒,才能引導她了解更多的知識。”何先生說👰🏻♂️🧵,“不是要刻意地讓她記住知識,只是通過交流讓她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或許能培養她這方面的興趣🤸♀️。”
“天氣好的話,我就帶兒子爬山🧘🏼♀️、去博物館🖤、遊景點等,既了解杭州的歷史和地理知識💆🏻♀️,又鍛煉身體💇🏼。天氣不允許的話,就去新華書店、圖書館呆上半天🙋🏻,至少比看電視🚴🏼♂️、上網有益🧗♀️。”一位杭州的學生家長在網上“曬”出孩子的周末安排🪀。
采訪中,很多家長認為🚤,一個城市2️⃣、一個社區要完善戶外活動和文化教育設施,創造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為中小學生提供豐富🔝🏊🏽♀️、健康📓🦹🏿、便利的社會資源,讓城市孩子的周末過得快樂✋🏽、安全🛅。
廈門劉女士的孩子正上小學三年級。她說:“孩子還小,周末學校不安排活動,可能是怕承擔安全方面的責任🙆🏼。我家孩子主要是上興趣班🌃,在青少年宮學習跆拳道和美術,另一天時間在家或者出去玩。”
記者發現,城市中的周末出行多以家庭為單位🤰🏼📛,基本上是學生和家長的組合。對此,有專家建議👳🏻♀️,家長應主動建立家庭教育聯合體🧜🏼♀️,讓孩子與同齡人一起活動,例如同小區或同班級學生家長協調組織周末郊遊、野炊、聚會、聯歡📳,等等,拓展學生們雙休日的生活空間。
“小誌願者聯盟”是北京一些家長為孩子們組建的公益小組。這些家長曾在周末或假期組織孩子們為山區貧困學生進行義賣,帶領孩子們去北京周邊的敬老院表演節目🌤,也組織集體出遊活動,讓孩子們成為雙休日的主角。
“其實家長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決定著孩子周末生活的安排💖。”“小誌願者聯盟”的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家長們要擺正心態,不要跟風為孩子們報這個班、報那個班,上輔導班也要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
然而💌,家長的心態如何才能擺正🧑🧑🧒🧒?家長的擔憂如何才能消除?北京某重點中學初二班主任吳老師道出了最根本的原因:“要把雙休日還給孩子們♿️,需要徹底改變當前社會上存在的擇校之風,只要沒那麽大的升學壓力🦹,家長也就沒必要給孩子報那麽多的輔導班了📪。”
【親歷】
只上一個輔導班的雙休日
■實習記者 翁小平
星期天早晨7點🫃🏿,沉浸在美夢中的旭奇(化名)✂️,耳邊傳來一陣熟悉的聲音😐。眼睛微微睜開🫄🏽,他看到媽媽就站在床邊。這時🦔,他才恍然大悟,星期天早晨是要上輔導班的🦬。
旭奇是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某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與周末兩天“趕場”上好幾個輔導班的學生相比,他已經算是幸福的了🙌🏼🏄🏼,因為每個周末只有周日上午兩個小時的“作文培優班”🐌。
雖然輔導班上午10點30分才上課,但旭奇總是7點就被叫起床寫家庭作業。吃過早飯7點半🤚🏼,他來到寫字臺前,找出數學練習冊,繼續前一天未完成的作業。
對旭奇來說,早晨7點半到9點這1個半個小時是最漫長的,因為他期待著9點去圖書城看書👰🏽♂️。寫作業時,他總是不停地瞄一眼墻上的時鐘🧤。
為了讓他能多看點書,增加些知識,旭奇媽媽特地給他辦了一張圖書城的會員卡♻,這樣他就可以自由地翻閱所有書籍。但是🧑🏻🦽➡️,旭奇對那裏的科技、自然、經典著作等書籍並不是很感興趣🤽🏽♂️,而是更喜歡一整列一整列的漫畫書,特別是“機器貓”🚔,雖然看過好幾遍了📴,但每次都愛不釋手。
8點45分👩🔧,到了規定的出門時間,旭奇迅速收拾好輔導班的書本,興奮地出門了,趕著去跟他最喜愛的“機器貓”見面。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旭奇就一直在一位退休語文教師那裏上作文培優班,如今已經是第三年了,每周都會準時到達。早上10點鐘🎖,旭奇看看自己的手表,自覺地從圖書城裏出來👨👧👦,帶著對“機器貓”的依依不舍往上課地點走去🖕🏽。上課前🧏🏻♂️☣️,旭奇通常先要和同學們聊一會兒前一天的動畫片,相互辯論接下來的情節🫳🏻。然而🙅🏼♂️,孩子們的激辯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幾分鐘後就會被老師打斷,進入作文講解🧑🏻🦯。
12點半🫲🏼,“漫長”的作文輔導結束🧔🏿♀️。旭奇媽媽已經在教室門口等著接他回家。她總會提前到達,擔心孩子下課後出去瘋玩。其實,旭奇的成績處於班上的中上水平,但因為下個學期升入六年級,馬上面臨小升初,很多同學都開始上各式各樣的輔導班突擊補習🥤。
今年,旭奇媽媽明顯感到升學壓力大,但是卻不打算再給孩子報更多輔導班👫,因為她知道旭奇好動Ⓜ️,如果強迫他上輔導班🧑🏿🦰,有可能會讓他對學習更抵觸🙍🏿。所以,旭奇只上一個輔導班的“幸福雙休日”還會繼續下去🧗🏿🖼。
睡過午覺🧐👨🏻✈️,下午兩點半👨🏻🦼➡️,旭奇又被媽媽叫醒,這次是要繼續未完成的家庭作業,並預習下一周的功課。這是旭奇媽媽在周末結束之前給他的硬性規定🧾。如果不認真預習完功課並通過檢查♌️👩👧👧,他就不能看晚上的動畫片🧏🏻♂️。
這天下午👨🦯,旭奇認真完成了作業,順利地通過檢查。他開心地拿起遙控器👩🏽⚖️🛅,打開動畫片《新西遊記》🛶,全神貫註地看著孫悟空與紅孩兒纏鬥,全然忘記了這個繁忙的周末生活🦛👨🦼➡️。然而,晚上8點,旭奇又一次被媽媽提醒👱🏼♂️,又到了背英語單詞的時間。這是旭奇周末生活結束前的最後一項學習任務。
【觀點】
為孩子留點兒自由休憩的空間
■陳寶泉
近來我時常想♤,我們和現在的孩子相比👎🏿✒️,誰的童年生活更幸福。筆者的童年時代❄️🗜,物質條件很差👷🏼,多數同學的衣褲有補丁,得到一盒蠟筆、一個乒乓球都要高興半天。但那時孩子們的許多高興事現在的孩子卻沒有🚴🏻♂️🫱:放學後按小組聚在同學家,一個多小時作業就做完了。幹嗎去?玩去!男孩找個空場踢球,或者在巷子裏捉迷藏🛫、玩打仗;女孩在院子裏“跳房子”6️⃣🥘、跳皮筋🔢;喜歡畫畫的,有兩支“2B”鉛筆🙎🏽♂️、幾張白紙就能自由揮灑👩🏽🎨。一到星期天或暑假,鄰裏一群孩子🧑🦯,小的跟著大的,在院子、巷子裏捉蜻蜓、粘知了🧑🏽🔬,還可以步行去郊外釣蛤蟆、逮蛐蛐,大家在遊戲中盡情釋放喜怒哀樂😵。
對現在的孩子們來說,生日大餐、新玩具都不算什麽了🧙🏼,物質上極大豐富的同時,卻少了這個年齡應有的自在空間、興趣時間和集體的“瘋玩”。調查顯示🧜🏼♀️,一些學校的課業負擔減下來後👩🚒🏗,孩子們無處可去。本該由孩子自由支配的雙休日,最終還是被枯燥的補習班🎪、功利的興趣班占有,其中家長應負主要責任。他們有無奈,也有觀念的誤區。
部分家長的焦慮仍來自對教育的不理解,不懂得小孩子就是通過玩具🤚🏻、遊戲來認識世界、模仿社會的。他們唯恐小孩子玩瘋了,總擔心孩子多玩一會就會荒廢🔰👳🏿♂️,這實際上是少部分家長在獨生子女教育上👅,被功利心操控而產生的心理障礙🙅🏼♀️。
對於城市裏父母都是上班族的家庭而言👮🏿,如何安排孩子學校之外的時間,確有難處。住進樓房後🤵🏻♀️,院子沒了,鄰裏間的關系也淡薄了。路上、小區裏都不安全。駕駛者素質、法規管理跟不上,一哄而起普及汽車給公眾尤其是未成年人出行帶來威脅🐇。孩子下課後和雙休日裏⛓️💥,不上補習班真是沒處可去。
其實這個問題在其他國家發展過程中都出現過。美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要求,未滿14歲的孩子時刻不能缺失監護。那麽怎麽辦🧑🤝🧑?美國、日本的做法是學校為中小學生辦課余“俱樂部”,小孩子進托管部的大房子,有飲水♠︎、餅幹🫃🏽、圖書、玩具,室外有沙坑✭、球場,愛玩什麽就玩什麽。大一些的孩子則報名參加興趣班👩🏽🏫,藝術🛎👉🏽、體育、做飯🚀、修理👂、種樹⚔️,真的是全憑興趣🤸🏿♀️🗻,與當明星、考試考級無關🟥。這些活動都有法規依據💲,由政府投入,有專人輔導和照顧🧒🏽,但不收費用。
我們怎麽辦🙅🏿?在當前學校辦托管部、興趣班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家長要認識到孩子課余生活的重要性🙅🏿,負起責任來🦚,動用智慧,為孩子創造一個自由休息和玩耍的空間。
首先,要把居民小區還原為孩子玩耍遊戲的安全地帶👩🎓。從法理上講,小區建設的費用都由業主付出🤛🏻,繳納了物業費,小區內場地設施就應該為居民服務👲🏼。小區保安有責任管好治安和進出車輛。家長也應拿出高考時維護考場環境那樣的勇氣,聯手提出並實現自己的合理要求🤟🏼。前些年,為迎奧運,大城市動用公款修建了不少健身設施。據觀察,這些器材多是為中老年人轉腰掄臂設計的,利用率很低🤰🏿,恰恰缺少孩子們喜歡的籃板🔵、球門等,這一情況應該改變。
家長們既然如此關愛孩子👨🏼🔬,不惜投入,那麽何不成立協作組織,輪流擔任輔導員、教練?比如雙休日裏,爸爸們可以輪流帶男孩玩球、遊戲,幾撥人馬之間打比賽🫸🏻;媽媽們可以按專長教女孩們做手工、學裁剪、學廚藝。還可以幾家組隊,帶孩子去郊外爬山😳、遠足。
有一點要註意的是🥵,一定要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時間。如果做不到每天一小時的話,至少雙休日要有一天或半天時間孩子自己說了算🧏🏽♀️。哪怕多睡一會兒,哪怕坐在那兒發呆👨🏿⚕️。孩子的成長發育需要休息,需要逐步學會自主,需要適應在無競爭的情況下與人平和相處💥🚴🏼。(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