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擁有一個即將“小升初”的孩子♻️,家長的內心一定是“鴨梨山大”。----一位家長在微博上發出這樣的感嘆🚙。
現如今,“小升初”已被媒體並成為與中考、高考並列為“人生三大考”💁♂️。雖然教育部早已三令五申,反對各種形式的“小升初”考試🍥。但在實際上,“小升初”的各個主體:學校、家長、培訓機構早已對一切“潛規則“心知肚明……每個主體都熟練卻又無奈地圍繞著這一塊領域團團轉,其中的內幕,眾人皆知⚗️,卻難以更改⚛️𓀘。
而受教育的主體——孩子——卻被放在了最後一端,這樣畸形的一個怪圈,何時能結束?
家長: “無畏”也無奈
“小升初必須依法免試”,教育部一位官員在曾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到。👩🎤,但這一命令似乎早已名存實亡。
據《南都周刊》今年5月報道:小升初共有“占坑”、“自選”💇♀️、“推優”🧑🏽🌾🪓、“特長生”、“共建生”🤦🏽♀️、“子弟生”、“雙擁生”、“定向生”、“直升”、“寄宿”、“私立生”、“隨班就讀生”、“條子生”,以及“電腦大派位”等方式,而據其他媒體總結出的,小升初共有16種升學方式之多⛪️。
其實很多家長發現,電腦派位、就近入學的“合法”方式卻成了一種墊底的升學辦法💆🏻♂️。“落後就要想辦法。”家長們經常是在嘗試了所謂的推優特長之後🎧,才無奈不甘地等待“命運抉擇”。
由於優質教育資源的高度集中,北京等一線城市是“小升初”熱度最高的地區。
在北京一些知名的“小升初”論壇上⏳,記者就發現關於特長生、共建、推優、點招、各種培訓機構的相關話題一年到頭熱度不斷🚶🏻♂️➡️。有意思的是,家長們還研究出了一套“黑話”👨🦰,用拼音字母代替那些心儀的“名校”:比如⏲,rdf就是“人大附中……家長們為了順利“小升初”,疲於奔命的架勢早已拉開。
論壇裏也經常有人士進行經驗交流,如:“五年級下學期必須準備,否則到時候一定會抓瞎😧⬛️。”
記者仔細瀏覽論壇發現🍾,論壇上更多出現家長們的牢騷聲:“教委應該容許所有學校公開海選。什麽所謂就近入學,什麽所謂義務教育,不都已經名存實亡了嗎?”
“年年多少家庭為小升初花費財力物力精力,看看有娃小升初的家長哪個安心工作?”
“看看孩子們身心被小升初摧殘的樣子,教育改革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可無奈的是,牢騷之後,他們卻繼續著無畏著開拓著孩子的“小升初”之路。
坑爹的“坑班”🤎、培訓機構🚓:賺得盆滿缽滿
目前好多家長熱衷於將孩子在假日送進五花八門的興趣班,其實很多人真正目的卻是為了特長或推優“加分”。
“那我讓孩子去考個深水證好了🌍📳。這個容易,我娃喜歡遊泳。”
“聽說海澱可以加2分🈷️。”……
記者了解到,無論是興趣班𓀄,還是奧數、英語補習班,本質是一樣的:為“小升初”多做準備🖕🏻,多拿一項是一項。而傳說中神秘的“坑班”也在媒體的曝光之下浮出水面,所謂“坑班”就是某些教育機構與“牛校”合作辦班選苗子,而裏面的老師就有在“牛校”內部執教或者退休的人!
這就導致只上押寶類型的班依舊不夠。有家長曾痛心疾首地表示,只上了“坑班”,沒上補習班,孩子不習慣做難題,最後還是吃虧,所以,一個也不能少!據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占坑班”和名牌初中“暗中”的考試難度是非常高的👈。大部分考試就是奧數,這就是很多家長不得不上培訓班的原因👨👩👦👦,因為不上就會跟不上“牛校”的步伐。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調查結果顯示,北京成為中小學學生參加課外補習班比率最高的地區🫰🏼,占到了學生總數的80%以上,而針對中小學的各類補習機構也達到了10000多家🫅🏽。至於這些“班”收入自然是相當可觀🕺🏽。
據《中國青年報》2011年8月報道👩🏽⚕️,90%以上的“占坑班”一年費用在8000元以上🤲,多數占坑的學生都會選擇2至3個“坑”🤾♀️。而“占坑班”費用僅是“小升初”花費中較小的一部分💝。一些家長4年的實際花費可達10萬甚至10多萬元⛹🏻。 同一時期🏌🏽,一教育機構所做調查顯示🍃,家長在孩子“小升初”擇校準備階段的花費平均為4.4萬元,而北京地區的家長高達8.7萬元。
政策探索🙎♀️:回歸公平
旨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由教育部在今年3月出臺。
記者仔細分析發現,這八條措施也許依然做不到“最嚴厲”,因為它中間依然有縫隙存在的痕跡🤹🏼。比如:要將優質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額按不低於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各初中;除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可招收體育和藝術特長生的學校以外🧓🏼,義務教育學校一律不得以特長生的名義招收學生🥈。
這幾條措施雖然看似嚴格🌱,卻依然保留了“推優”“特長生”的空間。而這些政策早已被家長視作“擇校”的靈丹妙藥,比例再小,依然有人想盡辦法往裏鉆👩🏼🌾。也會依然存在覺得“不公平”的家長和孩子。
有疲於奔命的網友甚至留言說🈸,幹脆小學也像高考“一考定終身”,省得家長操心;更有極端者支持這一想法,認為義務教育還存在不公平的情況下🤚🏿,所謂素質教育也會淪為變相應試,素質教育就是為滋生腐敗開口子🐱,不如不考。
“小升初”這一早已變味的“義務教育”何時才能回歸公平公正?有專家談到,“上海經驗”可以作為參考。
同樣作為大城市的北京和廣州的“小升初”,沒做到公平公正,上海卻做到了,還是因為上海對於“教育平等”貫徹得徹底,不許擇校👩🏻🦲,不許辦初中部,名額公開透明,全都做得比較完善。
也許“小升初亂象”的症結仍舊在於😄☝🏿:沒有回歸義務教育的公平本質。(新聞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