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組織實施“國家扶貧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從2012年開始,“十二五”期間,每年在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年度計劃總增量中安排1萬名左右本科招生計劃,面向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參加全國統考的考生,實行定向招生。生源範圍為國務院確定的21個省(區🧑⚕️👔、市)的680個貧困縣。
文件一出,立即得到各地的響應,北京市確定4所市屬院校今年定向招收貧困地區生源131人,北京大學招生辦向記者表示今年將向此計劃投放30個招生指標🫲🏻。
教育部部長助理林蕙青說:“這是促進教育公平並加快貧困地區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將進一步增加農村🤯、貧困地區學生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計劃對於促進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以及為貧困地區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據她介紹,實施專項計劃後,貧困地區考生一本錄取率與中西部平均錄取率差距將由2011年相差1.4個百分點,減少至相差0.7個百分點。
“國家扶貧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只是近年來轟轟烈烈教育改革中一個小小的浪花。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無論是教育公平,還是教育質量,教育改革歷來都是從關註每一個人的發展起步,終點卻是民生福祉。
教育改革有序推進
2011年,西藏、青海、甘肅、四川4個省區“兩基”國檢的完成,標誌著我國全面實現“兩基”目標。這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
2011年,也是教育改革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一年——425個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全面展開,一些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在考試招生製度改革方面,開展普通本科和高等職業教育分類入學考試試點,去年高職單獨錄取考生約66萬人。
圍繞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等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和論證。
在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學校製度方面,發布《高等學校章程製定暫行辦法》🧏🏿♀️、《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研究製定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學校科學民主管理機製™️🛻。
在促進辦學體製改革方面,為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對不利於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予以清理和糾正;有的省份出臺了具體政策措施,破解製約民辦教育發展的製度障礙。支持高水平民辦學校發展,首次批準5所民辦高校開展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
在加快管理體製改革方面,統籌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管理,加強教育督導問責,取消了一批行政審批項目,強化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建立部部合作、省部合作新機製,逐步推進向地方放權、向學校放權👩🏻🦯➡️。
2011年10月,根據教育規劃綱要要求,國家教育體製改革領導小組分10個檢查組,奔赴全國各地,全面檢查各地情況。“發展有決心,改革有動力,創新有舉措”,是檢查組根據檢查總體情況得出的結論。
改革就要瞄準熱點難點
教育改革要切實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擺在突出位置,是教育界的共識。“入園難”、“擇校熱”等教育民生問題,也是教育改革瞄準重拳頻出之地🖖🏿🚗。
“小鴨嘎嘎,小雞唧唧,嘎嘎嘎,唧唧唧,好像說話。”一大早,陜西省安塞縣幼兒園大(一)班的謝佳琪就和小朋友們一起,在老師的帶領下歡快地唱起童謠,在溫馨的環境中享受免費教育的溫暖陽光。從今秋開始,陜西全面實行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免除學前一年幼兒保教費,每天補助每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殘疾幼兒🧖🏻、孤兒生活費3元,共惠及幼兒40.39萬名⛪️。
2010年11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學前教育工作,並下發《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幹意見》📌。這是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後,以國務院名義下發的第一個落實規劃綱要的文件,自此,各地以縣為單位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學前教育資源顯著擴大。
“擇校”,是許多大中城市義務教育學校最受關註的一個關鍵詞。多個省市瞄準這一難點問題,加強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縮小校際🥮、城鄉和區域差距,推動義務教育在更高水平上均衡發展🥜🙏🏿。
浙江素有“耕讀傳家”傳統,講究興教辦學👰🏽♀️。為化解“擇校熱”,浙江打出“組合拳”:開展“小班化”教育試點,小學每班不超過30人,初中不超過35人,提高教育質量;將城區品牌學校和農村薄弱學校組建教育集團,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建立縣域內教師有序流動製度。
健全管理機製💁♂️、優化資源配置、統一辦學標準、指標定向分配……各地解決擇校問題的創新做法不勝枚舉。如今,很多地方義務教育擇校現象得到遏製,像安徽銅陵、福建廈門等地,都自豪地向社會宣布:這是一座基本沒有擇校的城市!改革創新取得的成果,最終讓億萬人民群眾得到實惠。
解決擇校問題,根本在於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1年,按照“一省一案”模式,教育部與27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構建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協同推進的機製,明確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
改革處在攻堅克難關口
改革從來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改革更是如此。
以我國學生資助體系建立為例,經過多年的構建和努力,至2011年已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較為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現在,國家資助體系不僅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予以資助,還建立了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製度,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範圍從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擴大到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與此同時,資助標準不斷提高,資助領域不斷擴大,啟動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但是,我們也看到,教育改革還在深水區中,一些問題還沒有找到根本解決辦法🏋🏻🕢。
例如,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問題一直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註,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改革對學生🦹🏻、教師和學校的評價製度,形成政府、學校、社會🎤、家庭系統推進的合力,切實做到減負。同時,對亂收費👩🏽💼、亂辦班、教輔材料散濫等問題,仍要進一步強化規範管理。
另外,隨著社會發展,一些新的問題也亟待用改革來促進解決,如新出現的“校車問題”就警醒我們要根據城鎮化進程👨🏿、新農村建設和流動狀況,科學合理規劃學校布局,慎重對待學校的撤並,充分考慮學生上下學方便、交通安全、寄宿學校條件等多種因素,註意防止學校撤並出現新的“上學難”問題🐥。
千頭萬緒,老問題、新情況,都需要用改革來解決。“當前,教育改革處於攻堅克難的關口,涉及體製機製調整、涉及利益格局變化,如果把握不好,出現偏差,就可能改不成、改不好,甚至引發新的問題。教育發展處於全面推進的階段,投入大、規模大,項目多、頭緒多,如果操作不當,出現紕漏,不但影響工作推進,還可能引發負面效應。”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
2012年,教育部門還將推進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問題,出臺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完善促進獨立學院發展的有效方式🧑🏽🏫。以製定大學章程為抓手,推進高等學校完善治理結構,建立現代學校製度🧑🏼🎤。而在過去的短短4個月,教育部門圍繞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推動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建設、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扶貧定向招生等等出臺的辦法與措施,讓我們看到,只要心中有“民生”,就一定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聞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