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華中科技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結束,學生走出考場,送考的家長和考生匯集成巨大的人流🗂。 Shepherd C.Zhou攝
如果一切照舊🛩,對於曾經的創業者曾梁和吳天瑜來說🧏🏻♂️,眼下應該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刻🈵。
這兩個不到30歲的年輕人曾在武漢創辦過一家自主招生培訓機構。在即將到來的2月,這項考試預計將吸引全國超過40萬名中學生參加。因為在高考前舉行👩🏻🏭,學生們將它稱為“千軍萬馬搶過的第一座獨木橋”。而此時,正是考生們“最後一搏的機會”。
他們中的一部分,將籌碼押在了曾梁及他的培訓同行們的身上👩🏿🦱。聽上去,培訓班的一切都顯得很美好,這裏有“參與命題的老師”親自授課,有來自高校一線的“內部消息”🤟🏼,還有厚厚的教輔書以及培訓人員自信滿滿的笑容。學生們可以選擇走讀🧀🚨,也可以住宿,如果時間安排上出現問題🚼,培訓機構甚至能夠提供貼心的“家教服務”👨🏼⚖️。
當然,每項服務都會開出一張明確的賬單🍰。僅僅幾天的集訓課程,就可能從家長的錢包裏掏出幾百甚至上萬元🚤。曾梁又發現🔊,“哪一所大學的招生優惠政策更大,可能就意味著培訓費用也更高”。
盡管一些大學招生辦主任早已反復對媒體和考生強調,“培訓班根本沒有什麽意義,也不可能有用”,可這盆冷水從未澆熄熊熊燃燒的培訓火焰👩🦰,學生和家長將培訓班擠滿了,他們希望像過去一樣,用對付應試教育的那套方式在此取得高分。“我感到心裏很涼。”一位大學面試官說,“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要把自主招生扭到產業鏈上去。”
只要敢忽悠☂️,你要多少錢,他們就給多少錢
如今,當曾梁和吳天瑜回憶起最初的創業經歷時🥲,他們發現進入自主招生培訓只是一個偶然。
2007年在武漢市的一所重點大學畢業後,這兩個工科生選擇了在這個城市創業。最初,移動互聯網是他們的創業項目,他們甚至製作了一款類似“微信”的通信軟件。但兩年時間很快過去,項目卻一直沒能盈利🏟。
當曾梁發現全部積蓄就要被花光時,他明白自己必須放棄手中的項目了。他們面對著兩種選擇🌩,要麽尋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要麽換個項目重新出發。
那時正是2009年🕺🏼,距離教育部發出《關於做好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全國22所高校成為試點單位,已經過去了整整6年。這種試圖將考生從高考分數裏釋放出來的選拔人才方法🧑🦯,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
“開辦自主招生培訓班”的點子忽然間從曾梁的腦袋裏跑了出來。事實上,在此之前,通過痛苦的高考進入大學的曾梁,幾乎與“自主招生”沒有任何聯系🚛。在這件事上,他唯一的經驗是大三時曾在母校擔任自主招生考試的場外誌願者。
“我們手上沒什麽錢,只有教育投資不大。”這幾乎是他們唯一的原因。而那時🚴🏼♀️👩🏿🚀,圍繞這項考試的培訓市場還不成熟🦌,在武漢🎑,他們甚至很難找到競爭者。
就在幾個月的準備後,曾梁和吳天瑜帶著幾千張傳單向這所城市的重點高中出發了。宣傳中👨🏼🎨,他們將“自主招生”形象地稱為“一張高校錄取的折扣券”🙇🏻♂️🚵🏽♂️,“打折券並不影響您的最終選擇,但當您缺分時🌂,它就會發揮巨大作用了”。
家長的熱情遠遠超出了吳天瑜的想象👨👩👦👦。就在當天晚上,傳單下方的電話號碼成了熱線,“只要敢忽悠,你要多少錢💇🧑🏼🚀,他們就給多少錢⚠。”
不過,他們倒並沒有定出一個太過誇張的數字——4天課程,每天6至8小時,總價600元。
在眼下的培訓市場看來,這樣的價格僅僅是“毛毛雨”♢。一個高中生的母親在網上發帖稱,在她所參加的家長會就快結束時,學校請來了一位自稱北大畢業的“新課標什麽的副校長”。這位副校長邀請家長們第二天去聽他介紹自主招生的情況⛹🏽,可令家長們大吃一驚🙋🏽♂️,這場情況介紹會其實是個巨大的廣告,副校長介紹了他們的培訓班🪽💇♀️,“培訓費2萬元”🧑🏻💻。
“想錢想瘋了🧑🏻🎓🏃🏻!🧑🏼🏫!”這個母親驚嘆⛵️。
一位山西中學校長的經歷或許可以旁證自主招生培訓的巨大利潤。據說🚽,這位校長經常接到打著北京大學旗號的培訓機構的邀請🧑🧒📡。對方請他幫忙推薦自己的學生報班🐋,每個學生一天的培訓費是600元,而每推薦一名學生報班,校長就可以拿到300元酬勞。
與這些培訓機構相比🦷,曾梁和吳天瑜的培訓班起碼顯得“性價比很高”⌛️。在招生時🚙,幾乎不需要他們費什麽力氣🎲,家長們就會推著孩子前來報名🧑🦰👩🏿🍳。僅由三人組成的小團隊已經應付不了沒完沒了的報名電話🥰,最多的時候🤽🏽,他們一年教了300個學生。
“就像趕場一樣,學生多到累死也教不完。那時我覺得,全社會都瘋了🛵。”吳天瑜說⚔️。 (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