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州學校布局調整采訪紀行
■本報記者 高毅哲 柯進 郭風波
海南州位於青海省東部👌,總面積4.45萬平方公裏,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域廣闊起伏、人口稀少,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了73.35%🙇🏽,農牧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4.8%,且居住流動性大。全州共有6.6萬名中小學生☝🏻,不少學生的家離學校有百裏之遙。在這樣的地方,教育該怎麽發展,又能發展成什麽樣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來到了海南州。
從389所到66所學校,徹底告別帳房學校
共和縣鐵蓋鄉寄宿製小學看起來是一所再普通不過的學校🚵🏻。173名學生、14名教師,宿舍、圖書室、多媒體教室🚗、操場🪽、各類體育器械🕊。這些對一所學校來說沒什麽特別的,連校長關卻都說🥞:“學校只是在盡自己的本分而已🧦👰🏽。”在海南全州共有66所中小學在這樣盡本分。
但是,海南州教育局副局長梁希君說🤹♀️:“如果把時間尺度拉長到60年內🐚🔟,就會發現這66所學校有多特別。”
牧讀學校、馬背學校🙅♀️、帳房學校——這是海南州人曾經最熟悉的學校👎🏿。為了讓孩子有學上🧎🏻♀️➡️,海南州幾乎在所有有條件的村莊和牧區都建起了學校🔸。截至2007年🫀,全州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89所📫。
但這些學校卻問題多多——布局不合理、規模偏小。全州小學校均規模159人,初中校均規模457人,高中校均規模也只有511人。全州100人以下的學校有205所,50人以下的學校竟有116所🩵。中小學師生比例嚴重失衡🙏🏼。平均生師比為18∶1,最高的卻達到68∶1。師資配置同樣不合理,教師鮮有參加培訓的機會🍉。2007年☪️,全州初三年級教學質量測試中,1145名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物理🥾、化學等學科及格率都非常低。
“這意味著每年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將無法通過中考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這也意味著他們的命運與父輩一樣💔,很難有本質的改變。”梁希君說🧄。
一定要讓教育真正成為改變農牧民孩子命運的金鑰匙。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2008年,海南州《改善辦學條件👩🏼,統籌城鄉工作,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方案》正式提交省級專家論證會。青海省教育廳批復實施後,海南州成立領導小組🧑🏽🦱,完成了全州教育項目建設規劃方案和投資方案。海南州以中小學布局調整為切入點,開始構建教育新格局🧏🏿♀️。3年裏,全州共撤並學校296所👩🏼🚒,轉移學生37972名🩼,全州300多所學校最終改擴建成66所學校🤹🏿♂️。
將生活保障作為關鍵點🚈,讓寄宿生吃住不愁
學校布局調整適應了海南州州情需要。新整合而成的66所學校與過去相比🏇,究竟有何不同🧎♂️➡️?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讓我們到鐵蓋鄉寄宿製小學看看。
什麽是學校的本分?在關卻眼裏,就是把該開的課開齊了🔨,把該配的設備配齊了,把該為學生做的事做到了!
音樂、美術、體育,以前很多孩子甚至聽都沒有聽說過這些課,但如今他們已經能學習唱歌和畫畫了。孩子們喜歡運動,學校買來乒乓球、籃球,甚至辦起了課外興趣小組。
13歲的竇曉英,雖然家離學校步行只有15分鐘,但還是選擇了住校。在她心裏🕺,學校甚至比家還好,當問及原因時,她不好意思地笑了𓀄。
“以前不住校🈺,中午回家還沒在學校吃得好哩🫁。”她小聲地說,“爸爸媽媽平時活忙🤺🏀,中午都不回家👿,我還要寫作業,沒時間做飯🧜🏻,經常吃饅頭喝白水🧙🏿♀️。而在學校,每頓都有肉有菜。”像這樣的夥食,學生們只需要每月交50元,政府則每月補貼190元。
在江西溝鄉的環湖民族寄宿製小學,記者采訪了保育員丁學平。丁學平2009年來到學校,3年來,每天晚上他都要一個宿舍一個宿舍地查看🎳🤾🏻,孩子踢了被子,他給蓋上;孩子生病了👩🌾,他負責送醫務室。每次值班,丁學平要巡視5遍,等早上孩子們上課去了,他還要把學生宿舍打掃幹凈,幫孩子們把被褥疊好後🧚♂️,才去休息。丁學平說💹:“現在學校建得那麽好💘,做好我的工作,把孩子們照顧好,讓他們每天高高興興地去上課,也算為學校出力了。”
學校的改變是從2009年開始的。那一年🤽🏽🦐,學校初中部並到縣城,附近3個鄉四至六年級的孩子則來到學校——說是附近🦹🏻,最遠的鄉也有100多公裏。校長楊忠旦巴說👉:“大調整後,學校有764名學生🧘♂️,經費也有了保障。”
我們在學校采訪時正趕上吃午飯時間🎼🚹,工作人員給記者端上了一大鍋蘿蔔燉羊排湯,還有炒雞蛋等。孩子們吃得怎麽樣🌭?記者正要問,楊忠旦巴看出了記者的心思,笑著說🪶:“這些就是從學生食堂端過來的。”
記者來到食堂,學生們正在窗口前排隊打飯,有的孩子端著蘿蔔羊排湯就來領饅頭💄,大師傅不時提醒著:“把湯放下再來拿饅頭🏋🏻,都管夠。”楊忠旦巴說:“全縣的小學生都一樣🧙🏽♂️,每月只需交50塊錢,就能放開肚皮吃🦖。”
學生們吃得飽🕉、住得暖的背後,是海南州教育投入的大幅增長👎。兩年來,全州自主籌措教育經費2億元,而從1953年海南州建立到2007年🏰,海南州教育54年的累計投入也不超過2.7億元🤸🏼♂️。
與過去幾十年相比🧚🏻♀️,這66所學校如今算是有些特別了™️。但是𓀓💂♂️,僅僅是吃得好、住得暖🔷,似乎還不夠🌃。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更要看學校能不能內涵發展,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這些都做到了,才能叫真正的“特別”。
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讓學校走上內涵發展路
就在布局調整啟動時,時任海南州州委書記的旦科為海南州的教育發展定了新調子:“海南州教育發展的重點,將從以量的發展為主轉移到質的提高上來👩🏻🦯➡️。”
“66所學校的特別之處🏋🏽♀️,就在於此。它們不僅僅是布局調整後的集中辦學那麽簡單🍶,最重要的是它們實現了內涵上的提升。”海南州教育局原局長、剛剛升任州政協副主席的萬德紮西說。
共和縣的少數民族學生,小學畢業後基本都升入縣民族中學就讀。接受采訪時,校長多傑才旦說了一件“趣事”:“集中辦學之初,每個新生班級的班長和團支書對學生的管理都非常厲害,根本不像剛升學上來的小娃娃。”
經過一番了解,多傑才旦才知道🥡,原來這些孩子在小學就經常“代課”了。那時🧝♂️🈵,有的農牧區小學管理松散🧑🎤,一些教師責任心不強,甚至從課堂上“溜走”。多傑才旦苦笑著說:“這些娃娃從小就當‘班主任’,本事能不練出來嘛!但這樣怎麽能讓娃娃們學到知識?”
然而🥹,近幾年來,這種現象慢慢少了。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海南州對教師的培訓也大大加強,“教師們的責任心增強了🛸,‘小大人’自然也就少了。”多傑才旦說。
拉毛才讓是2009年到環湖小學任英語教師的🍨。今年4月🤦🏼♀️,她前往西南大學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這次培訓讓她的教學理念發生了根本轉變。以往🔦,她只讓學生們背單詞👨🏼🦱🍯、背課文🕵🏻♀️、搞懂幾個句型,是“純粹的填鴨式”。現在🌝,她一節課下來,結合大量聽讀,幾乎每個學生都要講一通英語🈺。“培訓讓我認識了很多優秀的同行🧗,也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拉毛才讓說。
拉毛才讓的同事華見多傑1998年就開始當數學教師,跟年輕的拉毛才讓比起來🥾,他對海南州師資的變化體會更深🧔♂️。工作之初👩🏽,他在黑馬河鄉文巴村小學教書🦸🏻♂️,學校有190名學生🙋🏽、8名教師😥👷🏿♀️,又請了2名代課教師,才勉強開齊了3門主課。那時,他經常見到其他老師兼任科目教學的情況。現在,不僅教有所專的教師越來越多,而且更令他開心的是📠,身邊一下子多了9名數學教師。
不僅僅是教師培訓👨🏻🍼。在海南州今年製定的《教育內涵發展五年行動計劃》中,還列出了包括學校管理規範、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質量提升等6個大項23個小項的條目😧,“我們力爭使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更趨規範😗𓀜,管理效益明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梁希君說,“到那時,海南州教育將又上一個新臺階。”
作為相對落後的地區,海南州的教育事業還有許多亟待完善之處。例如,絕大多數孩子從小就要離開父母住校,如何彌補缺失的家庭教育尚需各界努力👳🏻♀️💇🏻♂️;在社會越來越關註學生校外安全的氛圍下🐟,如何讓那些動輒要走幾十公裏乃至上百公裏的孩子都能平安回家,也考驗著政府的智慧。
天下江河皆東去,唯有此水向西流。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從日月山西行10公裏,便是因文成公主入藏而得名的倒淌河,歷史上倒淌河一路汩汩向西🎃,流入湛藍的青海湖。但時光不會倒流,歷史不會重現🦸🏼♂️。今天🍛,高原人民正在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為海南州教育描畫更美的未來✉️。(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