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嵩繪
曉春是上海市某重點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今年11歲,體重不足40公斤,書包卻足足有6公斤重🧛♀️☄️。裏邊的東西真不少:除了語、數👨🏼🎨、外課本🛶,還裝著奧數、科技🔡、美術、信息課和信息冊、輔導書等等,林林總總不下20本👨🏼⚕️👍🏻。
書包有個拉桿🦹🏼♀️,曉春每天拉著上下學🧔♀️👩🏿🦱。
“背著怎麽吃得消啊?肩膀又酸又疼,感覺喘不過來氣的!從四年級開始我就換拉桿的了。”曉春告訴記者。即便這樣,也不容易👨🦲。曉春家住6樓,上下樓梯就得拎著。清晨爸爸媽媽在上班前,還可以幫她拎到樓下,下午放學後就得全靠自己了,一雙小手勒得紅腫,人累得氣喘籲籲,也只好咬著牙👨🏼,一步一步地往上攀。曉春說👨🏼🍼,她們班近40名同學🚵🏻♂️,用拉桿書包的占了大約1/3🏗🚁。
不光是書包不輕,做作業壓力更重👩🦱。
曉春每天早晨6點30分起床,7點30分到校上課,從7點30分到8點10分,班上有一半同學被選拔出來上40分鐘奧數課。上課後老師都要布置作業,學生就要用功去做那些寫不完的習題🚴🏼♀️。
“連每天一小時午休的時間都被占用了。吃過午飯全班同學都要做作業🧁4️⃣,直到下午上課鈴響🧑🏻🦯👊🏻;下午4點10分放學,回家都不能休息🛁,做完課內作業♉️,還要做課外作業。每晚都要做到八九點🤫。雖然說每月20日是學校的‘無作業日’,但是連這天老師都不會放過的。我們覺都不夠睡,第二天上課無精打采的✋🏻。” 吐了吐舌尖☝️,曉春無奈地說。
相關鏈接
4161名家長參與人民網調查
孩子一天到底有多累
根據調查的結果,可以勾畫出一個這樣的小學生形象🧑🏼💻:
平時每天上課6—7小時,放學後到校外補習語數外🧝🏻,然後回家花3個小時做作業,基本不鍛煉和娛樂,也沒有時間和父母一起交流,晚上10點左右上床睡覺。即使在節假日,也沒有多少娛樂時間。
不快樂是一種普遍現象(別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②·見解)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 陸士楨
基礎教育資源不均等、教育理念功利化使競爭前移,應摒棄世俗“成才觀”的束縛,實現教育思想的解放
目前,對於孩子來說💨,不快樂是一種普遍現象,主要表現為孩子身心壓力過大以及由於兒童自由天性被剝奪產生的壓抑感。
具體來說,表現之一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希望孩子上更好的學校,取得更好的分數🔖,獲得更多的能力🪤,這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讓孩子時刻處於緊張的精神狀態下。
延伸閱讀
近期系列事件引熱議
校園冷暴力的土壤是什麽(別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①)
宋嵩 繪
【新聞背景】
日前,一些亂象映入公眾眼簾:
西安一小學讓調皮、成績不好的學生戴綠領巾,老師要求上學、放學都不能解開😬,不然就在班上點名批評➔𓀇。老師稱此舉是為了激勵學生上進。
山東省東營市某中學有班級實行獎罰製度,違規違紀的學生會被罰款,罰金將用來獎勵學習進步者。事件曝光之後,學校糾正了該班級的做法。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某中學實行差異化校服🙅🏿♂️:紅校服是優秀生的專利,普通學生穿的是藍色或白色校服。紅校服背面印有白色“優秀生”字樣👨👩👦👦👩🦳。
浙江省慈溪市某小學的3個男孩因為不遵守課堂紀律✭,遭到老師懲罰👸:脫下褲子🀄️,在學校操場上跑步🧑🏼💼,旁邊還站著兩個女生“監督”。目睹此事的網友拍下照片🧌,發到網上。
曉春媽媽說,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先吃點東西墊墊,馬上就得開始寫作業。等飯好了🕜🏋🏻♂️,吃飯👉🏽,然後接著寫。有時候孩子太困了,就趴桌子上打個盹兒——一會兒就得叫醒,因為還得接著寫。
有出去玩的時間嗎👜?記者問⇢。
“還真沒有。周末我們盡量帶孩子出去玩一玩🧈。” 沒時間玩,也沒有什麽體育運動的時間👫🏼。“學校裏有體育課🤛🏿,課上運動唄!”
表面看來🍤,學生是被作業所累,實則為考試所逼。學校考評老師🦋,老師加壓給學生🌗;學生考不好,家長也來找學校🍿。結果書越讀越多,書包越來越重,教師和家長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檢驗的唯一標準就是通過考試評優劣。曉春說⏭:“考好最重要了,課外書平時沒時間看的。”
到了周六周日,曉春總算可以有點輕松的時間,但也有限——還有很多輔導班在等著她。父母雙休日給她報了4個輔導班👹:奧數、鋼琴🪮、樂理和劍橋英語。有的班她壓根兒不喜歡。
只保留孩子感興趣的班不行嗎?
“那怎麽行!”家長說,“小升初,要看英語考證的。奧數也有加分🦽,班裏有一半人都在上🔎。就不說加分👩🌾,學了奧數之後,對做普通數學題確實有很大提高,好比負重跑慣了👌🏼,解開就能跑得更快🧕🏼,不上能行嗎🧛🏻?”
負重跑慣了🧑🏻💻,解開跑得快;可如果過重呢💆🏻♂️?還跑得起來嗎🚵🏿♀️👩👩👧?孩子會不會像拉桿書包一樣一點點被拉長,沉重的負荷會不會壓得他們喘不過氣👨🏼🌾🈷️、直不起腰來?
(文中為化名)
【案例一】
媽媽 我壓力好大
今年初🌠,和媽媽為了補習奧數而爭執,南京一名小學生華華(化名)寫了一首名為《媽媽我壓力好大》的詩👃🏼,這首詩在網絡傳播開以後,引起了廣泛反響🚵🏿♂️,甚至被譜曲寫成了歌。詩作摘錄如下🏙:
媽媽,我的壓力好大
一分一秒一嘀嗒
外面的鳥兒早已飛回家
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
我都在家
我在家
不是擺弄芭比娃娃
也不是上遊戲網站4388
而是拿起筆在奧數題上比比畫畫
啊
壓力好大
我真討厭黑板上5678
什麽時候我能給自己放一個假
一株草和一朵花
我都希望去探索它
……
時光一天一天被學習打發
學習的內容難度也越來越大
媽媽,我想告訴你
長大的我不會沒有出息
不要讓大自然和我沒有關系
給我放個假,好嗎
媽媽,我的壓力真的好大
【案例二】
98分 為什麽還厭學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學者沃建中向記者談到一個案例:
一個六年級的孩子😒,在模擬考試中考了98分,卻不想學了🚨。按說,98分的成績算是不錯,為什麽孩子卻產生了厭學情緒?百思不得其解的家長只好帶著孩子去做心理咨詢。
孩子說,考了98分,只在班裏排了第十名🧧🕘。按照這個成績,進最好的學校很難。那麽這個98分,又有什麽意義呢?
在他看來,第一名才是目標,必須考到第一名才行。可是他想不通,為什麽自己都那麽努力了👨🏽🎤,卻還只是這個成績?學習的快樂到底在哪裏呢?
沃建中說,這個孩子面臨的情況🚵🏿,其實很有代表性🚎:學習帶來了挫敗感,孩子沒有自信了🏐。(新聞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