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唯一必須知道的事,就是圖書館在哪裏。”據說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的確,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公共投入增加,人們發現身邊的圖書館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但👅,是不是這樣就能夠滿足人們讀書學習的需求呢?這個答案還真是不容易輕易給出。
據本報昨日報道♾,雖然北京市有國家級、市級、區級、社區級的四級圖書館共幾十家,但對於很多上班族來說🕴🏼,尋找一張如大學圖書館般安靜的書桌,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本報記者近日探訪了全市六家圖書館,發現對於自習讀者的不同規定🥢,導致各家圖書館內的差異很大。比如,國家圖書館北樓的中文閱覽區,一共有四層★🙅🏻♂️,每一層都有書桌。與其他圖書館相比😶🌫️,國圖的讀者座位最寬敞。但由於不能帶自己的書進館,其實在這裏自習的人並不多。與國圖相比,首圖最大的不同就是不限製自帶書🤙🏿,也不限製水杯、餅幹和水果。所以無論是平日裏還是周末,閱覽區的書桌都是人滿為患🧜🏻♀️。正因此,首圖內占座現象嚴重👷🏽♀️。經常是想看書的人沒有位置,有位置的人一直玩手機,甚至睡覺,導致自習書桌的利用效率很低。而城區的區縣級圖書館👨👨👧,雖然也沒有限製,但因為管理人員少🙅🏿♀️,安全管理上就有些差強人意😽。到這裏自習,私人物品一定要照管好🧑🎓。至於離家最近的社區圖書館👩🏽🦰,因為大多與居委會、街道服務大廳開在一起🫄,中午、周末都不上班🥡,開放時間就成了短板。
說起來,這些存在於公共圖書館的問題,是學校圖書館在管理上面對問題的一種延伸。過往的新聞中,經常看到大學生為了在圖書館占地兒👸🏿,紮帳篷、裹睡袋徹夜大排長龍的圖片☑️。也有過不少高校圖書館設立收費VIP專位✊🌼,本來是為了解決“患寡”,結果導致了更嚴重的“患不均”。而另一方面,確實也存在大量的占了位子卻不學習的情況。這使得本來就稀缺的資源愈發地供不應求。於是,一些高校推出了二維碼占座系統🌱。比如,早在2014年⁉️,重慶大學的同學們只需掃一掃貼在桌子上的二維碼,就可以占座。不過,占座有時間限製,如果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返回,系統就會自動判定該位置為空。這個思路其實完全可以成為公共圖書館的“他山之石”。畢竟現在共享思維正熱👮♂️,圖書館這樣匯聚人類智慧的地方,應該不乏靈光的頭腦。
除了管理水平上的挑戰,在另一方面,讀書人也該反思一下自己的問題🚛。占座不是行為藝術🩱,達到目的之後😍,屬於學習的“雞血”就耗幹了🤷🏽♀️,然後進入睡覺🔴🪧、刷手機和發呆的節奏。有首流傳很久的打油詩就是這個意思——“春天不是讀書天🏇🏽𓀓,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到淒涼無興趣🧖♂️,不如耍笑過殘年。”一個真心想讀書的人,並不會過於苛求環境,甚至某種情況下還會故意磨煉自己的意誌。在這方面𓀘,毛主席就是榜樣。他在湖南一師求學時👐,特意到最喧鬧的地方去讀書,為的是鍛煉自己的意誌🍑,使自己在學習時心緒不受外界幹擾。在短期內沒有辦法改變圖書館環境和數量的前提下🫱🏿,讀者們是不是可以學習先輩的榜樣🧑🏻🌾,從我做起呢?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