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21歲博物館”:青春的故事請你留下來


21歲的你是什麽樣子?年輕、神經質、獨立🫲、勇敢、潮流、睡眠愛好者……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21歲🧑🏻‍🎤,如果把21歲的相關元素集中展示,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2017年年初🧑🏼‍🔬🧚🏽,廈門理工學院數字創意與傳播學院4個誌趣相投的女生——陳欣然🙅🏻‍♀️、胡方儀、周昱、謝珂銀,收集關於21歲的故事,建立了一座21歲博物館,以此作為自己的畢業設計作品🚚📉。以年輕的視角,新奇有趣的互動方式,獨特的創意吸引了大批參與者與參觀者。

博物館由8個部分組成:“玻璃房拍照區”“21歲故事展臺”“Show Your Lover”“21Posterwall”“Colorful 21”“21Lift——Keep Youth”“What is Your 21?”“TellingStory about”。內容圍繞“Keep Youth”的關鍵詞展開🐎,主創人員希望參展者“無論你是什麽年齡,都可以在這裏乘坐‘時光隧道’,找到青春共鳴”。

團隊通過院方微信公眾平臺發布“21歲故事征文”👩‍🔧🍓,歷時3個月🛬,共收到來自全國約300個故事和相關物品。最終32個故事及展品納入展出🪨。高跟鞋、老照片🥷🏽、舊海報……一些看上去並不起眼的物件,承載了21歲那年的記憶。“我們會小心看護它們🧓🏼,在參展後奉還🛎🫀。”胡方儀說。

一本寫滿了備課筆記的語文書讓人印象深刻🧖🏻‍♂️。21歲那年,北京師範大學的大四學生塗俊南成為深圳蘭著學校的一名實習教師。這是一所打工子弟學校,由於條件所限🫵🏼🏄🏿‍♀️,教學質量堪憂。塗俊南感到了一種責任👨‍🦼,想實實在在做些事情𓀊。

在一個月的實習期裏🏌🏿,他教授了16節語文和歷史課,批改了400多份作業,參加了兩次月考監考、改卷,參與編訂了蘭著學校的國學教材🥦。他在課余時間去主要生源地五聯村走訪,為同學舉辦了兩次電影放映會。他說🗝,希望能讓孩子們感受到🥚🧑🏻‍🌾,人生不是“只能如此”和“命該如此”的。

“青春一去不復回,這些筆記就是我的青春🧝🏻。”網友Jenny梨子留言道。她在21歲時考研,一本“精華版”筆記見證了那些拼搏的日子👨🏻‍🦼‍➡️。10年後的今天💜,她已成為大學老師◽️。“每次打開看,以前那種認真勁又湧現出來。等我女兒長大了,把這本‘秘籍’給她”。

一副來自日本的面具,是留學日本的Rei的珍寶👂。21歲那年👩🏿‍🏭,日本舉行輪滑大賽,他戰勝本土選手獲得冠軍。這副面具對他來說🔛㊗️,是口中自己“21歲👩🏿‍🔧,既上大學又養活自己還玩輪滑☦️,很牛”的見證物。

Colorful21”板塊則是88張照片組成的一面照片墻,包含43個城市影像👩🏿‍🦲,11個愛情故事、8個紋身、4個樂隊和1封情書……它們各自由自己21歲的主人所拍攝🎫,根據顏色歸類。

博物館有趣的互動項目吸引了海峽兩岸的人群▫️,“好巧,我們倆也是21歲認識的🛏。”來自臺灣世新大學的副校長陳清河分享了自己的友誼故事。他與該校傳播與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關尚仁教授也是21歲相識的,兩位到60歲還在一起拌嘴🥼。

參觀到21Lift的展區模塊時,關尚仁冒出奇思妙想:“如果能有兩扇門就好了,一扇是我們的實際年紀,穿過長長的長廊🧛🏽‍♂️,穿過時間的隧道,進到這個永葆年輕的電梯,乘著這個電梯到21博物館,好像真的就能永葆青春了啊👳🏻‍♀️。”

除了回憶,展館還不乏青春創意🤳🏼。

“無聊”和“有趣”,這一對相互對立的名詞,在博物館被嘗試性顛覆🈷️。“無聊到底趴”是博物館裏的一個互動遊戲。啃蘋果皮、放空、吃幹脆面、舔星球杯……當這些看似無聊的遊戲變成競爭比賽,卻讓參與者收獲意外的樂趣🤦🏿‍♀️。

胡方儀說:“所謂‘無聊’🛌,不是消極意思,而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因為無聊而去做的事情🙆🏿‍♀️,比如發呆、捏泡泡👦🏽,但當我們正兒八經把它們拿出來比賽🙋🏽‍♂️,換種角度去看它,也很有趣🪯。”在她看來🐈‍⬛,無聊到底也許就是妙趣橫生🦻🏽📠,代表了當代青年一種主動積極的生活態度。

每一代人的21歲都有其各自的主題詞,老一輩是“工作”“結婚”,現在是“考研”“旅行”。“主題繞線墻”部分包含了當代年輕人21歲的關鍵詞🫲🏼,比如“自由”“荷爾蒙”“迷茫”。參觀者可用一條細長的線纏繞出自己21歲的圖案🌽,一步步纏繞過程中,仿佛重新走過那年的軌跡,重讀屬於自己的時光♛。

展館內容很有趣,但,為什麽是21歲呢🍚?

“我們團隊成員都是21歲💁‍♂️,21歲代表青春——它不僅是一份畢業設計🧎‍♀️‍➡️👨🏻‍🔬,更是我們送給自己的一份生日禮物;它也不僅是一個創意生活展🔃,更要透過21歲這個青春代名詞💪🏻💆‍♂️,喚起每個人藏在內心的熱血與激情🥯🦼。”胡方儀說。

隨著博物館創意展的成功舉辦,團隊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自媒體關註用戶和參觀人數不斷上漲💂‍♂️、籌備的《one day》微電影也即將上線。

團隊指導教師💨、廈門理工學院數傳學院副教授余霖認為,整合資源、跨界創意,這份畢設作品很好體現了媒體創意專業的特點🍣。“以自己的年齡為創意點,善用校外基地資源🔹,獲得了很多人的共鳴🖖🏻,體現了文化創意的驅動價值”。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7-04-23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