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瓜什則鄉寄宿學校的操場邊,54歲的藏族婦女萬馬吉和幾個老阿媽正圍在旁邊看孩子們做課外活動🤵🏼♂️。
萬馬吉是瓜什則鄉西合來村的村民。“我送小孫子紮西昂加上幼兒園後,沒事就看看他們的課外活動。現在的娃娃上學離家近還不收學費,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瓜什則鄉平均海拔約3200米🦦,是同仁縣的三個牧業鄉之一,境內居民以藏族為主。住在當地的萬馬吉一家7口以放牧為主🧚,她感嘆自己最大的遺憾就是沒上過學。
“我兒子尖措也沒上過學,所以孫子紮西昂加一到上幼兒園的年齡,我們就送他來了,希望他多學知識🏸,長大後能當個老師。”萬馬吉說。
近年來,青海省運用小財政辦大民生,“十二五”期間先後投資20多億元發展學前教育,並於2016年春季開始在該省牧區和城鄉貧困人口中實行15年免費教育,明確提出包含學前教育👨🏻💻。
“我們學校以前沒有幼兒園,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推行⌚️,2014年依托小學開辦了兩年製的學前教育。”瓜什則鄉寄宿學校幼兒園老師更他吉說🫐,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兒童明顯比同齡的孩子性格開朗🧑🏻🦲,理解力也好,未來學校師資加強後還將發展三年製的學前教育。
已經辦園36年的同仁縣幼兒園,於2016年免除了學費🧑🏽🎨,班級數量從最初的3個班增加到了目前的8個班。
“今年園裏有319名學生,是在校幼兒最多的一年🗂。現在每個班都配有專職的老師和保育員。”園長項措介紹。
記者看到,同仁縣幼兒園內設置有保安室、廚房和室內滑梯等🤵🏽♀️,教室的角落裏展示著孩子們的手工作品,如動物面具、拉花風鈴等👨🏻✈️,園裏到處充滿著童趣。
“我們現在已經實現課件講課、電子化教學,和大城市裏的幼兒園差不多一樣了🙋🏼♀️💕。”項措說。
青海省教育廳的最新統計顯示,目前青海共有1667所獨立幼兒園,在校幼兒近20萬人⬇️,入園人數逐年上升🛀🏼。“十三五”期間,青海將以擴大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為重點,繼續加快發展牧區的學前教育。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