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裏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幼兒園的孩子,正處於自尊心的形成和發展階段,作為教師不應以成人的視角看待孩子🏊🏿♂️,而是應該在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中發現適宜的教育契機✋🏻,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你的“搶奪”👨🦼🐂,老師不會生氣
清晨,往常總是最後進教室的希娜今天第一個跑進教室🧗♀️,並及時地把家庭作業──“彩色的蛋”交到我手裏🎥。我還沒來得及表揚希娜,就看見可欣一邊抽泣著一邊往教室裏走🥝,我急忙跑過去,可欣一見到我,“哇”地一聲大哭起來:“老師,希娜的‘雞蛋’在車上不小心摔碎了,她就搶了我的。”
安撫好可欣之後,我悄悄地把希娜帶到休息室,先對她“今天的積極表現”進行了表揚,接著我拿出那個她交給我的“彩蛋”👏🏻,問道:“希娜的雞蛋畫得真漂亮,你能教教老師是怎麽畫的嗎?”希娜顯得有點緊張,我拉著她的手說🤾♂️:“你能完成作業,老師很高興,但老師更喜歡誠實的希娜🪈,你能告訴老師在車上發生了什麽事嗎?”希娜膽怯地望著我👨👧👦:“老師🔩,我說實話,你可不能生我的氣🏌🏽♀️🙆🏽。”我肯定地點點頭,然後她告訴了我事情的經過🕵🏿♀️。
孩子的“搶奪”背後有各種原因🩸,希娜生活在一個重組家庭,導致她特別想得到大家對她的關註𓀃⛹️♂️,我想這可能是她即便要“搶奪”同伴的作業,也要讓老師滿意的原因💛。
我告訴希娜💊:“老師知道雞蛋碎了讓你很傷心,但是搶其他同伴的作業,也會讓同伴傷心🛀🏽,對不對🔃?”希娜聽後小聲地說👩🏻💼:“老師我錯了😟,你別生我的氣好嗎🚁?”我把她擁入懷中👎,接著說道🚵🏻♂️:“老師不會生你的氣,因為老師知道你是想把最好的自己展示在老師面前,只要改正錯誤🧝🏽,你還是那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你的“窘狀”,老師也曾有過
體育活動中,孩子們正在玩“小烏龜爬呀爬”的遊戲,他們排著隊有序地向前爬,輪到明軒的時候,排在後面的孩子突然大笑起來🩲,原來明軒的褲子有點短,在彎腰爬行中露出了大半個屁股。
“大家快來看明軒的大屁股🤵🏿♂️!”淘氣的彤彤大喊了一聲🚤,孩子們圍在明軒身邊笑得前仰後合👋🏻,“大屁股、大屁股”的喊叫聲此起彼伏,明軒用小手緊緊地揪著褲子,顯得不知所措。
我急忙走過去,一邊幫明軒整理好褲子,一邊對孩子們說:“今天的遊戲太好玩了,明軒的小屁股想出來看看你們在玩什麽遊戲呢✊🐘。”孩子們聽後哈哈笑了起來🚵🏽♀️🤹。我接著說🙄👰🏻♀️:“有一次我穿裙子做操,風有點調皮,把我的裙子給吹起來了🦜👨🏿🏭,我也像明軒這樣露出了屁股🚙。”聽了我的話,孩子們笑著說🫶🏻:“老師也露過屁股啊🧕🫷🏿。”我笑著說🖍:“不過多虧了我的朋友王老師,她沒有笑話我露出了屁股,而是馬上幫我把裙子系起來🪕🤹♂️,很讓我感動。”彤彤著急地說道:“我是明軒的好朋友🪦,我也要幫他把屁股蓋起來👏🏿。”大家又笑了起來🧑🏿🔧,連明軒也笑了🤵🏼♂️🩳,不過這次是讓人感到溫暖的笑聲🧎🏻,剛才的“尷尬”也瞬間消失了🧑🏽🌾。
孩子經常會因為過於投入遊戲而忽略服裝的整潔,產生像明軒那種露出屁股的尷尬瞬間,教師的及時介入,在解決窘狀的同時,也能啟發孩子對“關愛同伴”的感悟。
你的“依戀”,老師都懂
“彭老師快來幫忙。”聽到劉老師的呼喊,我急忙趕到活動室,只見劉老師的臉上有一道清晰的抓痕🧎♀️➡️,再看瑞瑞🦶🏼,正坐在地上一邊大哭一邊喊著♦️:“我要王老師,我要王老師!”
小班的瑞瑞Ⓜ️,在早上入園時總是哭哭啼啼🤾🏽♂️🤷🏿,進到教室後,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去遊戲區玩耍,而是拉著保育員王老師的衣服,像個“小跟屁蟲”一樣,今天王老師請假,鄰班的劉老師過來幫忙,就發生了這一幕。
瑞瑞屬於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對瑞瑞的照顧“無微不至”🐈⬛,吃飯要餵😌、睡覺要摟🧚🏼♀️,就連走路也多是由奶奶抱著。為了幫他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剛入園的第一周裏,保育員王老師經常抱著他📁,給他餵飯,睡覺時也輕輕地摟著他🚅,也正是由於王老師的照顧🌧,讓瑞瑞把對親人的“依戀”轉移到了王老師身上🚤👳🏻。
我一邊幫劉老師上藥👨🏼💼,一邊等瑞瑞的情緒漸漸平復下來👏🏿,我對瑞瑞說🧑🏽🔬:“老師知道瑞瑞不是故意抓傷劉老師🤌🏻,只是太想念王老師了🏉,對嗎?”瑞瑞點點頭,我接著說:“可是王老師今天不在幼兒園🧎♂️,瑞瑞可以嘗試讓劉老師照顧你嗎?”
當孩子發生了某些過激行為時,教師在教育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像瑞瑞這種對“親人”過於依戀的孩子,教師要多給予他關愛和耐心,讓他發現幼兒園的每一位教師都是他的“親人”。
你的“謊言”,老師願意相信
月月的爸爸是一名警察,卻在月月出生後不久因公殉職了,這幾年都是媽媽獨自照顧月月。出於對爸爸的想念💃🏽,月月在每次的美術活動中,都要畫自己的爸爸──長長的胳膊,長長的雙腿👂,大大的腦袋,她也樂於向小夥伴們炫耀自己畫的爸爸,臨近父親節,班裏組織了一次主題活動,讓孩子跟爸爸錄一段小視頻。
等活動開始後,孩子們都興奮地談論著自己和爸爸錄的視頻,月月卻顯得不積極,班裏的孩子說道:“月月,快讓我們瞧瞧你的爸爸。”月月目光避開了同伴的眼睛,小聲說了一句:“我爸爸不在家🔞。”這時👩🏻🔬,洋洋喊了一句🦘:“我知道月月沒有爸爸,月月在撒謊。”月月一聽就哭了起來,一直喊著“我沒撒謊,我有爸爸”。那天的午餐,月月吃得特別少,午睡時月月小聲地對我說:“老師,我沒有撒謊,我有爸爸。”我親了一下月月的額頭,說道:“老師相信你。”
我們都討厭“狼來了”的故事裏那個愛說謊的孩子,但月月用這樣善意的“謊言”表達自己的願望🕉,不禁讓人心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要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他們有自己的認知和想法,孩子們看似不平常的舉動,折射的正是他們內心的渴望和希望成人對他們的理解。所以,教師要試著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待孩子之間發生的問題並用孩子的方法解決他們的問題,不要讓自己從“教育的守望者”變成“教育的催熟者”。(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