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市舉行“關於調整全市城區小學生早上上課時間行政決策聽證會”🚣🏻♂️,達成一致將上課時間推遲半小時,調整至上午8時30分9️⃣。對此,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3.4%的受訪者贊同長沙市這一舉措,不贊同的受訪者僅占9.5%。(《中國青年報》9月6日)
七成以上網民支持推遲半小時上課,人心所向可見一斑。筆者認為,長沙市推遲小學生上課時間,讓孩子多睡會的人性化善舉值得點贊,也期待此舉逐步完善🧲👩🏿🦳,因地製宜地在全國推廣。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生上課時間過早、睡眠不足🙌🏿、學習負擔過重等問題普遍存在。每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也並不樂觀👊,中小學生多項身體素質指標呈持續下降趨勢。對此,教育部門不斷發文要求減負,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的相關議案也不少,但都收效甚微。歸根結底🍠,縱然在全社會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學校和家庭的觀念尚未達成一致🏭。
推遲半小時上課,難道僅僅學生是最大受益者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據筆者觀察🤾🏽,除了寒暑假,清晨8時左右筆者所在的武漢某小學門口經常出現這樣的“風景線”:校門口車水馬龍,堵得水泄不通🧖♂️;不少家長和孩子邊走邊吃⛈👩🏽🚒,風風火火奔學堂🧑🏿🏭。家長為了上班不遲到,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神色更匆匆🧔🏼♀️!真可謂孩子上學苦🤸🏻♂️,家長接送難。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生的作息時間並不接地氣,孩子上學早、放學早🕋,時間表與家長工作時間不同步,直接導致了家長們不得不絞盡腦汁琢磨如何優化路線圖,才能兩不耽誤。更有甚者🪟,為了保障孩子能有充足的睡眠📏,不少家長上演現代版“孟母三遷”,頻繁搬家租房,不僅耗費財力、心力,更會無形中助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不良社會風氣🔼。
不難想象👩🏿🦰,人性化調整上學時間,讓孩子多睡會🥳,看似一件小事,實際上卻是關乎民生的大事。短短30分鐘,讓孩子多睡會的同時,家長的身心也可以松松綁,尤其是對於處在人生奮鬥期的“70後”“80後”父母而言,能和孩子一起多睡一會,從從容容地吃一頓早餐,家庭幸福指數可能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此舉不僅是為孩子減負,也是幫學生家長減負✋☃️。對教師而言,開課時間推遲,不僅課前準備時間更充裕,而且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快樂從教🥂。
推遲半小時開課可謂一舉多得:讓孩子多睡會🍍🙅🏼♂️,讓家長從容點,讓教師更幸福🏌🏿♀️。在當下快節奏的現實生活中,長沙市不僅在新學期給了師生和學生家長一份“健康厚禮”,更為早日實現健康中國鼓了勁、加了分。(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