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
仍沉浸在暑假模式中
回老家👁、睡懶覺、玩遊戲……湯宏偉表示這個“小升初”的暑假玩得意猶未盡🦡。假期一開始,因為沒有暑假作業的壓力,湯宏偉便早早地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到了江西老家。在老家鄉下,湯宏偉很快就和村裏年齡相仿的孩子打成了一片,去河裏遊泳、在農田的小溝裏捉小魚🐼👨🏼✈️,還時不時地在草地上來一場足球賽🤽🏿♀️。
沒有課業壓力,沒有父母的管束📩,整天無憂無慮,湯宏偉玩得不亦樂乎。直到開學臨近,媽媽要帶他回惠州,他心裏才開始煩躁起來。
湯宏偉的情況在中小學生中並不鮮見。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學生都表示,假期裏走親訪友、遊山玩水的閑情逸致讓他們一時很難回歸平日的安靜,從鬧到靜、從閑到忙的狀態讓很多人適應不了👸🏿。
經過一個較長的熱鬧的假期後,孩子的思想情緒仍然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吃🫦、玩、樂成為生活的主要內容⛔️,這被學界稱為“假期綜合征”。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小學生患上“假期綜合征”的占62%之多。究其原因,中小學生自製力差,無法從假期的紊亂生活中快速切換到“學習模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弱,面對新學期的未知會產生恐慌感是主因。
▶家長
巧花心思幫孩子“收心”
談起把兒子送回老家過暑假,家長程斌說🛀🏿🔼,其實是個無奈的選擇,他們夫妻倆都是上班族🤦🏽,兒子一到暑假就面臨沒人看管的煩惱。
程斌說😵💫,他們考慮過給兒子報輔導班🧎🏻♂️➡️,可是一方面覺得兒子還在讀小學,不想給兒子施加太多學習壓力;另一方面,孩子的爺爺也提議,不如讓孩子回老家。
“剛把孩子送回老家時,心裏有些擔心的。”程斌說,雖然自己是在農村長大的🏠,可是兒子基本上算是在城市裏長大的孩子🛒,村的小河🫳🏿🚣🏻♀️、小溝,還有後山的蚊蠅昆蟲等🤽🏻♂️,都讓他們做父母的為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感到一絲不安🛒。
原本打算讓孩子先回去待幾天看看👸🏿,不行就再接回來🦀。但讓程斌意外的是🖖🏻,兒子在老家,每天都很享受在鄉村的玩樂生活,樂不思蜀。
據張女士介紹,她的女兒新學期就要復讀一年高三了。高考成績放榜之後,她女兒因為自己考得不理想,個人情緒很低落🚶🏻♀️➡️,張女士和丈夫感覺事已至此🧔♂️,也不想過多的責備孩子。結果讓張女士想不到的是,女兒一直不怎麽說話,總是捧著手機,要麽就是蹲坐在電腦前。直到一周前🛗,張女士決定下狠心,給女兒報讀了一個補習班⏰,強迫孩子“收心”。
家長曾東梅似乎不用為孩子開學“收心”的事操心。曾東梅介紹🌥🈳,自己是個做事情比較有規劃和條理的人🤸🏽♂️,從小就比較註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以這次的暑假為例,假期裏孩子的自主時間比較多🏚,放假的第一天🚳,她便陪著孩子製定了暑期作息表💲。充分考慮到假期娛樂🫴🏻、放松的需要🐜,曾東梅和兒子將暑期作息表製定得比較寬松、靈活,但總體上有個學習的框架🀄️,而且這個框架講究延續性和系統性。“因為製定計劃的時候🤽🏽,我們有討論,基本上都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我們家長只是給參考。在這種情況下製定的計劃,兒子的執行力就會非常強🤝。”
▶老師
循序漸進推進學習進度
研究表明🐟,由於在暑假快結束時不能收心,將註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有近1/3的學生在開學一周到兩周內患有不同程度的“開學綜合征”,容易出現疲倦、食欲不振、註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等現象➜🐓。
惠州市某培訓機構老師張蕾認為👩🏻🦱,對於孩子的暑假生活👨🦰,家長們應該有所計劃、安排👨🏽🚀。既要讓孩子玩得盡興,又要玩得有價值;另外,孩子在度過了兩個月的漫長假期後生活變得有些懶散也是正常現象🤏🦻🏻,采用強製性的一些手段來讓孩子“收心”這並不可取,家長應該多一些運用科學、智慧的方法來達到幫助孩子的目的🧑🏻💻。
張蕾建議,假期臨近結束,家長不妨給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以此來克服孩子無法收心的問題。比如,集中一個上午的時間來完成一件事情,養成一個好習慣的話,可以讓孩子更容易集中精力和註意力。晚上,家長應該提前督促孩子早睡🙈,調整好生物鐘,以免影響孩子開學後的學習和生活🩸。對於一些年齡偏小的孩子,則可以陪孩子逛逛書店、文具店,讓孩子去看一些與新學期學習內容有關的書籍👩🏻🎤,引導孩子翻閱一些參考書🤦🏽♀️、百科全書🧏🏼♂️,增進孩子對自然科學的生動印象。另外也可以從生活的點滴逐漸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帶孩子去購物,請孩子“幫忙”計算價格🍬👩🏭,或者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難題,也讓孩子幫忙想辦法,並引導他們利用課堂上所學的科學知識加以解決……讓孩子們從身邊的生活找到學習的樂趣和動力🫶。
此外👍🏿,惠州市光彩小學三年級的班主任陳美芬建議👨🏽⚖️,老師們在製定課程進度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狀態💇🏿♂️⏩。開學第一周的課程適合輕松簡單的,循序漸進👨🏼🦲,有計劃地推進學習進度,給孩子一個過渡的時間。“好的學習計劃也很關鍵,尤其是在新學期剛開學的階段。這個時候如果老師加以耐心引導,學生們很容易對自己的學業產生信心。”
■鏈接
“收心”策略
暑假進入倒計時階段,家長們也面臨著幫助孩子收心的難題😮💨🫅🏻。在家長論壇上,也有專家支起了招。
1. 掌握時間點:暑假收心最好是選在開學前一到兩周進行。在這段時間內,不要再讓孩子安排耗時耗力較多的娛樂活動,提醒他們保持精力,逐步從散漫的玩樂狀態進入學習狀態☕️,並找回上學時的良好習慣👳🏿♂️🤙🏿。
2. 以狀態調整為主。包括🧑🏿🦳:生活狀態的調整,讓學生們調整生物鐘,開始按照上學時的要求規律作息和飲食;心理狀態的調整,幫助學生們認識新學年的學習內容和目標,感受到一定的學習壓力,提起前進的勁頭。
3. 收心要落實到知識學習上👵🏿。不論是復習舊知還是預習新知,投入學習就給前進通道上了潤滑劑⛵️,開學後才能暢通無阻。這個過程中,家長們不用給學生們布置太多學習任務,在完成暑假作業的基礎上🙏,可以拿下學期的教科書進行預習。
4. 討論新學期打算。可以在開學前與孩子一起討論下新學期的打算。在交談中家長可以讓孩子總結自己去年做得好的地方,今年有什麽打算,還可以問問需要提供哪些幫助🧧。“不用一次談完🧆,家長可以借一些日常談話機會💂♂️,介入這些話題,這樣也可以達到一種‘收心’的心理暗示效果。”
■聲音
網友“丹丹”:自由輕松度過一個假期後,對即將面臨的緊張學習生活🏀,孩子們心存恐懼其實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不過,開學並不意味著只有“壓力”“繁重功課”“嚴厲的老師”等🧒🏼,其實也有不少值得期待的東西,比如同窗好友的重聚👨🏼💻,學業成功的喜悅,幽默睿智的師長,豐富多彩的校園集體活動……多想想開心的校園趣事💭,難熬的開學前心理恐慌或許也只不過是學生時代的“甜蜜負擔”。
網友“Joan0716”:3歲到12歲的孩子大多會以身邊的人作為模範👨🏽⚕️,開學前,帶孩子到親戚朋友家,最好他家有一個比你孩子大2—4歲的小孩🤦🏽,而且該小孩喜歡學習🐦🔥,成績優秀,讓你的孩子接受一些學習性的互動。
網友“姬生美”:這幾天,可跟孩子多談談學校生活💔🏊,有意識地從日常娛樂、遊玩等轉向學習🍓,如假期作業、同學關系等。也可讓孩子給好朋友打電話談心,聊聊新學年的打算,喚起孩子對校園生活和同學友情的向往。(新聞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