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確定”的農民工身份
離新學期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在合肥市丁香花園三期建築工地上工作的張師傅也越來越焦慮:如果8月25日之前還找不到學校上學,他將不得不把6歲的女兒送回鄉下讀書。那不僅意味著他希望女兒能夠上一所好學校的願望落空🍧,也意味著他的妻子要同時回到鄉下陪女兒讀書。
“報紙上說進城農民工子女可以就近入學,還能享受同城待遇,為啥我的孩子卻上不了學?”在找了多所學校🙇🏼♂️,並且屢屢碰壁後,張師傅一臉無奈💗🫷🏻。由於他無法提供一份經教育部門認可的務工證明和暫住證,他的女兒將很難留在城裏上學。
張師傅是河南信陽縣人,老家的教育資源落後,“家門口的小學只有三個年級,學生要想繼續上就得去離家較遠的另一所學校”。他告訴記者,“家裏只有奶奶一人,把女兒留在家裏👫🏻,不放心,時刻牽掛,不利於孩子成長。”
安徽省教育廳於去年4月16日發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為“進一步保障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義務教育”而積極推進就學零障礙💇🏿♂️。
合肥市教育局在當年不僅確定了115所定點接受農民工子女上學的中小學,並且在轉發安徽省教育廳文件的同時🐅💽,對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入學設置了一些具體的條件,要求進城務工農民在申請子女入學前須提供經商或務工證明🧔🏿♂️、暫住證🧑🏽🎓、戶口簿或身份證等相關證件。今年🤙🏻,合肥市更是在堅持這一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將農民工子女定點學校擴展到134所。
“讓進城農民工提供這樣一些證件🧏🏻♀️,其實是對他們身份的一種基本確定。和之前相比🏊🏽♀️,在合肥務工的外地農民工子女隨遷入學,有兩個很好的優惠政策📜,一是基本‘零障礙’,一是‘同城待遇’🕶。”合肥市教育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實施此政策是要保證“兩個百分百”,即“符合條件的百分百安排在公辦,百分百享受同城待遇。”
不過🕓🧎➡️,這位負責人同時表示,即便是設置了這樣一個“確定基本身份”的簡單條件💆🏼,很多進城務工人員仍然由於不符合這個基本條件而無法讓其子女進城上學🧑🏻🍳,其中,由於無法提供勞動合同而被學校拒之門外的更是非常之多✭。
孩子想上學屢屢碰壁
從7月份開始,張師傅就先後到其工地附近的華府俊苑小學🧓🏼、六十七中小學部等數所定點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校打聽報名的事。
7月1日✝️,合肥市很多小學均開始接受新生報名。當天,張師傅帶著女兒來到附近的一所農民工定點學校。在報名處,張師傅向工作人員咨詢報名的事⛔。當他表示自己是外來務工人員時,工作人員立刻表示“不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張師傅問其有沒有辦法接收🔘,工作人員只回復他“不收”,便不作任何其他解釋。
經過和周圍的人打聽後👩🦳,張師傅才明白🔘🏌🏼♂️,原來當天學校只接收學區內的城市居民的孩子,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若想上學🏃,則需要等到學區內學生報名結束之後才能開始。
8月初,張師傅又帶著女兒來到另一所小學。學校報名處的工作人員告訴張師傅,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若想入學,家長須提供身份證、孩子出生證🤙🏻、暫居證(一年以上)👍🏿、疫苗卡🤾🏼♂️、學前班證和務工證明。
工作人員告訴張師傅,學校預計招收80名農民工子女的名額已經收滿了,不過🧑🏼🚒,只要張師傅能夠提供這些材料的話,仍然有可能入學🤹🏽,並且工作人員讓張師傅留下了聯系方式。
學校並沒有完全拒絕,這讓張師傅看到了希望。然而👩🍼,張師傅心中仍然犯疑的是,自己並不能提供務工證明和暫住證😪,學校會同意接收嗎⛹️?
張師傅在工地上是一個“小包工頭”,也就是工程總承包下一個小項目的承包人。“像我這樣的人🙆♀️📏,和誰簽訂勞動合同呢?”據張師傅介紹👩🏿🦲🌦,不僅他沒有勞動合同,就是他“手下”跟著他幹活的20多名農民工也都沒有勞動合同。
果不其然,十多天過去了,張師傅仍然沒有接到學校的電話。
無奈之下,張師傅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一所非農民工子女定點學校🧑🏿💼。在這所學校的報名處👨🏼🦱,張師傅沒看到工作人員⛹🏿,於是來到門衛處詢問。一名婦女拿出一張表讓張師傅填🤹♂️。
“表上有一項是要求家長明確表示自己自願交借讀費的👨🏿🦰🤸🏽,不是學校強製的內容。”張師傅告訴記者,當他得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要交9000元借讀費,並且要一次性交齊,其中不包括學雜費時🚣🏼♀️🏺,便詢問借讀費能不能上一年交一年。“哪知道,那名婦女立馬把表收起來,說必須一下交9000塊👨🏻🏭,一兩年劃不來✤,還是別報了。”
“那麽高的借讀費,我們哪裏能交得起。實在不行,只能回家讀書了🧑🏼🏭。”8月17日,張師傅告訴記者,他已經做好了送女兒回家上學的準備🚶➡️。
教育部門暫無力改變現狀
據安徽省教育廳有關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安徽省在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的通知中,仿照全國其他省份的做法🦿,允許各地根據各自情況設置一些基本條件👨🏽💻🦵🏽。“這種設置既是確定農民工身份的需要⚱️🧚🏽,也是在現有城市教育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必須做出的一種限製🐮。”
記者在一些基層教育管理部門采訪時也發現🧑🏿🍼,實際上,很多地方在具體執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入城子女上學政策時均會作出一定的人性化的微調🚅。
合肥市某個區文體局基礎教育科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對一些有著特殊困難的家庭,學校往往還是會降低門檻🫅,接納他們的孩子上學🫶🏼,“但是這個口子又不能開得太大,否則就會造成新的不公平”🧟♂️。
“一般情況下🫴🏻,教育部門還是主要通過審查‘四證’,即務工證、暫住證、戶口簿和身份證的方法來確定是否接納農民工子女入學🌝。”對於暫住證,雖然有“父母雙方均須暫住滿1年”的規定,但是在具體執行時仍然按照“父母雙方有一方暫住滿1年即可”。
同樣,對於勞務證🐾,一般的要求是務工人員“須提供經勞動部門認可的勞動合同”👊🏼,經商辦企人員須“出示本人的工商執照”。不過⏩,在實際執行時♚,對於諸如在菜市賣菜的這些既沒有勞動合同也沒有工商執照的人員,往往會采取提供“攤位證”這樣的類似證明來代替勞務證的方法。
在合肥市蜀山區🆑,區文體局甚至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讀初中的政策做出了更加寬松的調整,該區對那些“在本區小學畢業且同意統一分配的農民工子女👩🏼🏫,全部就近安排在本區的公立初中就讀”🏭🏅。
合肥市蜀山區文體局基礎教育科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微調並不能惠及所有進城務工人員,尤其是無法惠及那些在勞動用工不規範的企業上班的務工人員以及建築企業的農民工。“我們早早地在5月份就已經對外發放了很多份‘溫馨提示’,明確告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入學條件,然而,在今年的報名過程中😄,很多家長還是無法提供一份有效的勞動合同,對我們的解釋他們也不聽,這讓我們很是頭疼。”
此前🥯,有合肥媒體報道稱,一些進城務工人員為了能讓孩子順利進入城裏的學校上學🥛,甚至不惜辦假的勞動合同。對此,有教育管理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情況的確發生過🦧,但是有效的勞動合同必須是在勞動部門備案的勞動合同🫚,備案的勞動合同上的勞動者會出現在完整的單位員工花名冊上,因此,“辦假證,並不能蒙騙過關”。(新聞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