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剛落下帷幕🦜,有關加分政策是否科學公正的討論成為社會焦點。在高考加分逐步“瘦身”、日益規範的背景下🙆🏽♂️,中考加分依舊臃腫,項目多、分值高🎂、範圍廣且缺乏公開透明🙋🏽♂️。
近日👊🤳🏽,中青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3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53.5%的受訪者稱所在地的中考存在加分亂象🚐。63.7%的受訪者感覺所在地的中考加分政策缺乏透明度✥🤵🏿。
受訪者中,00後占0.5%🚶🏻👌🏿,90後占21.1%,80後占52.8%,70後占19.7%🧑🏿✈️,60後占5.0%。35.4%的受訪者在一線城市,41.5%的受訪者在二線城市,18.7%的受訪者在三四線城市📚🏯,4.3%的受訪者在縣鎮村。
53.5%受訪者稱所在地的中考存在加分亂象
調查中,27.4%的受訪者對所在地的中考加分政策密切關註🪤,60.6%的受訪者略知一二,12.0%的受訪者不了解✋。
調查顯示🥴,僅5.8%的受訪者對所在地的中考加分政策非常滿意,37.5%的受訪者比較滿意🌵,38.8%的受訪者不太滿意,8.9%的受訪者不滿意🐭,9.0%的受訪者覺得無所謂。
家住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中考考生家長張帆(化名)介紹𓀒,在當地,凡少數民族考生加10分,華僑子女及港、澳、臺籍學生加10分,因公犧牲警察子女加20分,西部地區計劃生育“少生快富”工程(西部的一種計劃生育政策,引導廣大群眾少生優生👮🏻♂️,脫貧致富)💅🏽、投資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家子女錄取時可降低一個分數段。
調查顯示,29.5%的受訪者覺得所在地的中考加分政策符合教育公平的要求,39.2%的受訪者覺得不符合,31.3%的受訪者覺得不好說💌。
調查中🔘,53.5%的受訪者稱所在地的中考存在加分亂象🤌🏽,16.4%的受訪者認為不存在🍢,30.1%的受訪者不清楚。
50.6%受訪者建議對中考加分項目進行“瘦身”
調查中,63.7%的受訪者認為所在地的中考加分政策缺乏透明度👊🏻,39.7%的受訪者認為審核不嚴📱🤙🏼,39.7%的受訪者覺得加分分值較高,35.7%的受訪者指出加分項目和內容難以服眾🥩,30.1%的受訪者認為加分項目臃腫,30.0%的受訪者覺得地方“自選動作”過多,29.5%的受訪者指出存在舞弊行為、腐敗現象🤽🏽,28.8%的受訪者認為加分人數占比過大🚴🏽。
山東省淄博市某中考考生家長王劍(化名)說👨🏽🚀,山東人口多,歷來就是教育大省,考生多⛑️,競爭很激烈,越是這樣大家越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王劍認為,中考加分政策應該進行修改👉,“現在各種加分項目名目繁多,藝術特長、三好學生等各種獎項都能加分💗,幾乎到了人人都有加分的地步🍕,但是大家都加了,這個加分的意義也就不大了”。他表示,一些情況可以適當加分,比如烈士子女、軍屬等👨🏽⚕️,這樣可以提高國防人員的積極性。
為保證中考加分更加公平合理🚸,調查中,52.8%的受訪者建議出臺全國性的統一標準👮🏿♀️,50.6%的受訪者認為應對中考加分項目進行“瘦身”,41.3%的受訪者認為教育部門要完善對加分細則的製定𓀕,41.2%的受訪者認為提高加分流程透明度很關鍵,39.4%的受訪者建議取消獎勵性質加分,37.6%的受訪者覺得要充分杜絕暗箱操作,32.3%的受訪者建議降低加分分值🧜♀️,23.0%的受訪者建議切實加大懲處力度◽️。(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