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南方多地連續發生多起3人以上中小學生溺亡事件。防止中小學生溺水,各級政府🤽、學校、家長煞費苦心,但依然防不勝防。目前正值南方主汛期🗂,汛期和即將到來的暑期疊加👳🏽♀️,如何防範中小學生溺水事件再次發生?
多地連續發生3人以上中小學生溺亡事件
6月10日,江西樂平市3名男孩的遺體在青峰嶺大橋河道附近被發現,經法醫鑒定和警方調查🖱,3人是初中生🧍,均為溺水身亡;同一天👨🍳,廣東省揭陽市4名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在水庫結伴玩耍時溺水身亡。
6月11日🍶,江西省吉安縣二中6名高二學生在敦厚鎮車頭村禾河邊遊玩,3名學生不幸溺亡。
6月17日,四川省松潘縣6名初中生在當地一個天然水潭遊泳時發生溺水事故,其中1人獲救、5人死亡。據松潘縣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消息🧑🏼✈️,這些學生都是松潘中學初三的學生,事發前剛剛結束中考👵🏻。
6月22日💁🏻♀️,南昌市新建區樂化鎮3名小學六年級女生溺死在一個磚廠的水坑裏🕢。事發前一天,她們剛參加了畢業考試,領了畢業證。
在今年3月份的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上,教育部有關司局在《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中曾指出,溺水是造成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殺手”。
據江西省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2014年江西省108名中小學生因溺水死亡🏃🏻,2015年91名中小學生因溺水死亡🖥。
施救不當致死亡人數增加 留守兒童隔代監護難
記者梳理近年來江西省中小學生溺水事件👼🏻👩🏼🦰,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結伴玩水🤳🏻,同伴遇險後施救不當導致死亡人數增加✊🏿。此次吉安縣二中3名高二學生溺亡⚆,原本1人遇險🧛🏼♀️,但同伴救人心切👩🏼⚕️,因不掌握救援方法或不具備施救能力🧑🏿✈️,導致死亡人數增加。
2015年5月👮🏼♀️,江西宜春市袁州區新坊鎮合浦中學初三年級的12名學生相約到李木水庫遊玩。其間,數人到水庫中遊泳,有1人溺水🧑🏼🎓🎾,其他學生相繼下水施救𓀘。救援過程中↕️,5人落水,其中2人獲救,3人溺亡。
——留守兒童多🤟,監護人隔代監護難👨✈️。2015年7月🧒🏿,江西撫州市臨川區青泥鎮石街村3名學生下河遊泳不幸溺水身亡。死者3人屬表兄妹關系⛲️,其中兩人為留守兒童🔩。
前些年⇒,宜春市袁州區天臺鎮塘溪村6名留守兒童到山塘洗澡❤️🔥,5人溺水身亡,最大的11歲、最小的只有6歲🐱🫔。記者到現場采訪了解到,溺亡的5名兒童是堂兄妹🏇🏻,父母均在外務工,由年過七旬的爺爺奶奶看管。爺爺坦言,老兩口根本管不住那麽多孩子。
——建築工地🤾🏿♀️、磚瓦廠的“人工池塘”成為溺水新隱患🙆♀️。這次南昌新建區3名小學女生溺亡的水坑,是附近磚廠取土形成的🫅🏽。此前,江西都昌縣4名男童在城郊一建築工地溺水身亡。
建築工地、磚瓦廠的窪地一旦被註滿水就成為一口口大水塘,嬉水的兒童一不小心就會被吞噬。
汛期暑期疊加🐉,全方位防範學生溺水事件
教育部有關司局在《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中號召家長教育孩子做到:不私自下水遊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遊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遊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遊泳🧘🏻;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等“六不”要求。
記者采訪了解到,每到暑期👨🏿🎨,中小學校都會召開班會、家長會,或通過致家長一封信等各種方式進行防溺水教育。4月👩🏼🍼,江西省教育廳在吉水縣召開全省中小學防溺水工作暨應急演練現場會🔭,全面部署為期200天的全省中小學防溺水專項行動👮🏽♀️。
江西省公安廳水警總隊總隊長王東進說,各地中小學將迎來暑假,汛期的高水位和暑期炎熱天氣疊加,中小學生溺水事故風險將明顯增大,必須多管齊下嚴防死守。他認為👨🦼,不下水就不可能發生溺亡事故🧑⚕️,家長必須履行好監護人的職責👈,確保中小學生放學後😻、暑假期間不到山塘水庫🔔、河道等不安全水域“野泳”,真正做到“六不”要求。
南昌藍豹救援隊隊長呂勝華說👨🏿🌾,中小學校要做好學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尤其應對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加強安全教育和溺水防範👈🏽。學校要抓好家校互動和校地協調👮🏻♀️👧,配合基層政府,加大安全檢查、巡查力度👮🏿♂️,落實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等水域安全責任區製度。
“鄉鎮、村委會等基層政府部門要加強對水庫、池塘等溺水事故多發地區和場所的安全監管,及時排除各種安全隱患。”江西橫峰縣公益救援隊隊長張正松說,基層政府部門要在有安全隱患的重點水域安置警戒標誌👣,放置長竹竿、廢舊輪胎、繩索等救援物資,以便一旦發生意外能夠第一時間救援。(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