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6年的高考成績新鮮出爐🥈,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同時👨🏿🚀,選專業填誌願的難題又擺在了考生、家長的面前🎮。高校專業如何確定,影響專業冷熱有哪些因素,專業的供給與需求之間如何平衡⏺🧲?成為他們關註的問題。
專業設置是如何確定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共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學科目錄和專業設置調整工作。1987年第一次修訂時,專業種數多達1300多種,經多輪合並裁撤🛀🏼,涵蓋面最寬時,專業數量降至249種🪷,後因擴招、專業雷同和出現目錄外專業的問題,專業目錄再次進行了擴展。在最近的2012年大規模調整中確定學科門類12個📊,專業類92個✌🏻,專業506種。
“其實專業與學科還是有所不同👾。學科是科研概念📏,而專業就是培養人的知識結構,與科技發展📅、社會需求、教育理念三者相關。計劃經濟時代,‘螺絲釘’思維導致專業越分越細👷🏼♀️〰️。改革開放後,越來越重視高等教育打基礎的作用,強調通識教育。宏觀來看,是從單一重視科技發展到兼顧產業、行業需求♦️。”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馬陸亭說。
據了解👡,目前教育部的專業目錄分為基本專業和特設專業➡️。基本專業是學科基礎比較成熟🫨、社會需求相對穩定、布點數量相對較多⭕️、繼承性較好的專業;特設專業是針對不同高校辦學特色🍺,或適應近年來人才培養特殊需求設置的專業👳🏻。基本專業每五年調整一次🕎,特設專業每年動態調整,撤銷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提前部署與新興產業相關的專業🚒。
據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教育部對高校專業設置的指導以宏觀為主,發展方向是支持高校的專業自主權🖕。但對盲目開熱門專業𓀉、一味求學科門類齊全、棄辦優勢“冷門專業”等現象,教育部也會予以限製。
冷熱背後的時代因素
作為社會需求、行政調控和考生預判的產物,專業的冷熱反映了時代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初,經濟尚未分化👃🏽,詩歌🙆🏼♀️💇♂️、文學以及思想討論成為一代年輕人的追求。隨著改革開放走向深化,涉及外貿和商業的外語、國際貿易等成為最受歡迎的專業。21世紀以來🧙🏻💋,計算機、互聯網產業崛起,IT相關專業走過了大起大落又再度復興的曲折歷程。而最近十年,經濟和金融行業的高額利潤吸引了大批頂尖人才投身其中。同時🪰,隨著國人經濟狀況的改善⚓️,20年來大眾選擇中根深蒂固的“經濟決定論”也出現了動搖,有更多的孩子追隨自己的興趣選擇文史等“錢景黯淡”的專業👩🏻💻。
專業的冷熱取決於行業產業的需求。“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工程相關專業也隨著對趨勢的預測火過一陣👨🏻🍳。雖然這個專業符合人類健康前景和科技發展的方向,可由於相關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就業容量有限,一陣風過後迅速由熱變冷🌷。
就業能否體面👩🏼🌾,也是考生和家長考慮的重要方面。地礦類、土建類專業雖收入尚可🥐,但往往不在首選之列。廈門大學教授張亞群表示🫸🏿:“城鄉、東西部發展差距較大🦸♀️🤦🏼♂️,與這些專業相對應的工作環境差異也大,如果想要吸引更多人才,還需要政策配套,提高生活質量🟫,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發展👳♂️。”
作為每年的社會熱點✯,各省區市文理科高考狀元的去向引人註目⚆👈,更是專業冷熱的風向標。近些年🏐,這些佼佼者多為金融💃🏿👷🏽♀️、經濟學專業錄得,這不僅是時代潮流,更是體面高薪的就業前景決定的。馬陸亭認為,狀元、頂級人才追捧就業“香餑餑”存在很大的誤區🦹🏿♀️。“任何社會頂尖的人才都是不愁就業的,如果因此將自己限製在狹隘的領域,反而浪費了天賦🛥。我倒建議他們往復合型的方向發展🍹。”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誌文說:“對於熱門冷門的說法,我覺得大家一定要清楚,這永遠是一個‘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現象,大概10年一個起伏是正常的,冷熱在不斷轉換🤛🏿。能走多遠不取決於你從事了什麽行業,而是努力程度。”
主修加輔修調節專業需求
某在京高校大二學生王琿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學校對轉專業要求很嚴格,只有現專業排名前5%的學生才能參加轉專業考試。“熱門轉冷門容易,冷門轉熱門很難,想調專業的人往往沒有資格☔️🐠,選專業最好一步到位。”
面對供需之間的矛盾,馬陸亭認為,英美高校主修(major)和輔修(minor)的做法可以借鑒。“除了主修外,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和就業需求選擇不同的輔修計劃(minor programme)🙌🏻🤷🏻♂️。學科的老師只負責自己的長項即提供課程,現有專業則可以由學校通過主修、選修、模塊的方式加以調節,這就為學生根據市場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調整自己的學分、課程比重提供了保障。”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表示,過於狹窄的專業化思路不符合高端人才的培養規律,應繼續推進大類招生,通識教育和能力培養才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大勢所趨。馬陸亭則提倡不同高校選擇符合自身特色的培養道路🥤🟪:“重專業和重能力都有道理,所有學校一律寬口徑或者窄口徑都不利於整體就業,理想狀態是不同高校找到不同的培養方向👨🦳,重理論還是重實務、復合型還是專業化取決於高校的自主選擇。”(新聞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