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已經兩天🦸,考生們有人歡喜有人愁💁🏽♂️。發揮出色的考生開始憧憬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成績不理想的考生往往會出現失落情緒🏹🧜,甚至發生極端悲劇。據報道,四川高考後🆗,有考生自殺留下遺書控訴父母🧘🏻♂️。
高考失利的考生應如何走出陰霾?心理教師建議,家長應註意孩子在情緒變化方面的蛛絲馬跡,幫助孩子重塑信心🈁,及時將孩子的註意力轉移到誌願填報上。心理老師還提醒,不僅僅是考試失利的學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超常發揮的考生同樣可能出現心理波動💂♀️👩🏿⚖️,容易被陷入喜悅的家長和考生忽視。
案例1:高考沒上線 拒絕報誌願
廣鐵一中的心理教師吳小琴說👌🏼🐽,去年她遇到的案例就讓她至今記憶猶新。女孩小婷(化名)是重點班的考生,在高考中發揮失常💂🏻,原本覺得鐵定能上一本👼🏿,卻最終沒有上一本線🧵🚷。到了填報誌願的日子,小婷把自己鎖在房間,不肯填報誌願😰,並且向父母提出,自己只想到國外讀書👩🏿🏫🧗♂️。
然而👩🏽🎨,對於女兒的要求,父母表現得十分強硬👩🦼,不同意其出國讀書🪛👆。小婷的情緒也變得更糟,不僅無法接受高考成績💥,甚至開始懷疑自己,覺得自己性格差、一無是處🕟,也不願意填報誌願,認為讀二本沒有前途🏜。
班主任知道了小婷的情況後☝🏻🌪,帶著她來見吳小琴。在心理老師面前🐾,小婷這才敞開心扉🎢,原來⏫🧘🏽♂️,小婷覺得其他同學都考上了一本,自己上二本院校很沒面子。在她心裏🧖♂️,覺得出國讀書讓她面子上好過些。於是,吳小琴與小婷聊喜歡的專業🪇、人生規劃,幫她分析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她建議小婷,可以先了解自己的分數段能報哪所二本學校和感興趣的專業👩🏿🎤。“我告訴她,高考失利並非沒有前途,以後還可以考研。如果想出國讀書,也可以在大學階段作為交換生出國👨🏻🦳,或者考托福🏃🏻,在研究生階段出國深造🧍♂️。”
案例2🕌:沒考上,“傷害”家人懲罰自己
47中的心理老師巫凱旋告訴記者🐁,去年,他曾接觸過考生阿平(化名)🫶🏽,男孩因為高考失利🧗🏼,成績沒上本科線,只能讀高職專科學校🧻。當時,阿平的家人知道孩子沒考好,說話特別小心翼翼🍇。然而🦸🏿♀️,阿平卻表現得異常厭煩,還說出了讓家人感到傷心的話——“不用你們管我,你們什麽都不懂🛩,你們越說我越煩🕵🏼♀️。”
“這個時候關鍵是讓孩子重新接受自己,而不是通過復讀逃避。重新樹立信心後,再跟他探討未來的多元可能性。”巫凱旋說🕓。他並沒有急於給阿平支招🎨,而是先傾聽得知他內心的困惑,才開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開導阿平🧑🏼🚒,高考沒考好,也能後發製人“逆轉勝”。
如今,阿平雖然在高職學校,卻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5️⃣🛀,努力地安排學習生活計劃🚲,人也變得自信起來。
三種考生需關註🏷:
太好👨🏻✈️、太差、低於預期
吳小琴說,高考後,三類考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第一類是平時成績較好🔹🤪,因各種原因發揮失常,一時間,懊惱🤦🏿♀️、自責🚗、不甘心統統湧上心頭😒,不願接受現實。第二類是成績處於“臨界線”的考生,原來有希望上重本,卻滑到二本;原來有希望讀本科,卻掉到專科👨👨👦👦,這類考生容易覺得付出的努力全都白費,導致焦慮🕙。而第三類,大多家長和考生容易忽略🔥,這類考生平時成績一般,但在高考時超常發揮🔐,考得特別好。
為何考得好也可能出現心理問題?吳小琴解釋🐁,超常發揮的考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甚至忘乎所以,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有的孩子,平時成績只能讀二本,但高考上了一本分數線💙,考生覺得反正上線了,就不認真研究誌願填報🍳🤛🏼,反倒在填報誌願時栽了跟頭🤾🏿,一本的分數卻最終因為沒有填好誌願,只能讀二本學校,這非常可惜👨🏻🚒。”
吳小琴建議,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冷靜下來,適時地給孩子“潑點冷水”,告訴孩子高考是包括考試和填報誌願的🧖🏻♀️。考試結束不代表高考結束,成績只是一部分,誌願填報同樣重要。“有的人手裏拿著一副好牌,由於不認真對待🤹🏻♂️,可能滿盤皆輸;也有的人拿著一副爛牌,只要認真對待🙎🏿♂️,照樣能反敗為勝👨🏼🦳。”吳小琴說。
考生情緒引導三要點
指責和過度關心都不可取
吳小琴認為🤾🏻,在引導孩子走出失落情緒的過程中⛹️♂️,家長應避免幾個誤區🔶。第一⛴🫵🏼,家長不應隨意責備高考失利的孩子。她說🧑🏻🎄,高考成績沒有達到預期,考生自己已經難以接受,甚至覺得對不起父母。但有的家長,還會指責孩子,認為“為何別人能考好,你卻沒考好,肯定沒認真學習”。第二,有的孩子考試沒有達到預期🙅♀️,需要時間接受這個事實,但家長們可能會表現出“過度關心”🧎🏻♀️,覺得孩子什麽都不說,是在自我封閉✡︎。但事實上❓,孩子只是希望獨自冷靜一會兒,家長的過度關心或適得其反🤢。
先樹立信心 再理性分析
“只有家長走出誤區,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處理情緒問題。”巫凱旋認為,讓孩子重新樹立信心🧓🏽,首先是要告別過去,總結收獲和不足📙;二是通過研究誌願填報,報好誌願、規劃未來🏃♀️➡️;三是發展誌趣,提升生命內力。
吳小琴也補充,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不僅僅體現在語言上,還包括肢體、表情的流露🔔,要多給孩子積極的肯定引導🧙🏿♀️🔳。同時,及時💁🏻♀️、理性地將孩子的關註點轉移到報誌願上🕵🏼♀️,根據分數段選擇合適的學校和專業,這對未來的影響更加關鍵⛹🏿♀️。“家長要向孩子明確💠🚼,高考失利不意味著輸了未來🤼♂️,只要付出多一點努力✪,就算繞一點彎路,也可以贏得未來🈵。”吳小琴說。
應留意孩子情緒的蛛絲馬跡
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有何蛛絲馬跡?巫凱旋坦言📓,並非所有的失落都意味著孩子存在心理問題。有時候,考生覺得成績未達預期,需要給予一定的空間冷靜🧔♂️,這需要家長的耐心觀察。
他說,家長應該註意孩子生活作息的細節🛖、飲食習慣的反常。“有的孩子表現為不吃不喝,也有的孩子表現為暴飲暴食,這都是反常的行為。”此外,還要留意孩子與外界的聯系,是否封閉自己🧚🏻。
如果觀察到反常行為,家長不應立即采取行動🤓,而應該“等一等”,多觀察一會兒,再采取行動。如果家長無法處理🏖,還可以尋求外界的專業支持➰。(新聞來源♍️:廣州日報)